景点分类: | 全部 森林公园 海岛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湿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园 主题公园 名胜古迹 历史遗产 民族风情 度假疗养 园林老宅 陵园古墓 古镇村落 博物馆 考古遗迹 城市风光 名人故里 宫殿楼阁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质奇观 探索体验 农业观光 工业旅游 植物园 邮轮游艇 |
---|---|
所在地区: |
临清运河钞关始设于明宣德四年(1429),宣德十年(1435),临清钞关升为户部榷税分司,由户部直控督理关税,下设五处分关,直控督理关税。万历年间征收税银八万三千余两,多于京师崇文门税关,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运河漕运停止,钞关署治遂废。
鳌头矶位于临清市卫运河分叉处。建于明嘉靖年间。明初,临清治所由旧县村迁至今市中区考棚街,周围方圆数里称为“中州”。《临清县志》载,“在鳌背桥西南数十步中州东起处,砌以石,如鳌头突出。筑观音阁于其上,旧闸、新闸各二,分左右如鳌足,而广济桥尾其后”,明知州马纶题曰“鳌头矶”, 鳌头矶之名由此而来。
山东省聊城市一处民间创办的“明清圣旨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该馆馆藏明清时期的诏书、国书、诰封、敕封(通称为圣旨)达132道之多,这次开馆展出圣旨55道,并配以明清时期的科举试卷、官场文书、字画匾牌等2000多件文物。圣旨,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布告臣民、委任官吏、册封宗室、表彰功德、告谕外邦等一种专用的文书形式,亦是帝王权力的载体和象征。中国圣旨起源于商周时期,规制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其内容和制式体现了封建历史王朝至高无上的权力与意志。
远香斋魏氏熏鸡产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北关路东魏氏熏鸡老店,本店以制作、销售远香斋魏氏熏鸡而闻名华夏。熏鸡是我国的独有产品。远香斋魏氏熏鸡以其独特的风味堪称熏鸡精品。它是先祖魏永泰于1810年(清嘉庆十五年)创制的,历经魏兆松、魏世忠、魏金鉴至魏立华,已是第五代传人,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它的选料精良、配料精当、制作精细、挑选肥嫩无病的活鸡,经加工后,在锯末烟头上熏制而成,熏鸡皮缩裂,胸腿肉外露,掐之无弹性,色泽栗红,嚼有余香,即可下酒,又可佐茶,具有脱水适宜,易于存放,便于携带的特点,产品销售往全国各地,是宴宾馈赠之佳品被列为聊城名吃之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厚爱
湖心岛坐落在聊城东昌湖西北角,面积275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望岳亭、溢香斋、翠园、沁园、金鱼 馆、石刻雕塑等。望岳亭在岛的西北角,高7.8米,占地80平方米,黄琉璃瓦垂檐六角攒尖顶,六柱拱托,柱间设有坐凳,供游人休息。垂檐内均绘《聊斋志异》中胭脂故事。建筑精巧宏丽,与光岳楼遥遥相对。溢香斋位于望岳亭北侧,为殿堂式歇山顶建筑,共3间,占地60平方米。岛的东侧和中部为翠园,南部为泌园。西南为金鱼馆,石刻雕塑设于后花园。
江北水寨位于聊城古城西侧,中国垂钓基地南面,整个水寨采用竹木结构,保留本色,全部建筑浮于湖水碧波之上,总建筑面积640余平方米。江北水寨系东昌湖综合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在借鉴众多湖上竹寨建筑风格和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东昌湖自身特点,大胆进行了调整和改善,使其布局更加合理,形式更加活泼,功能更加齐全,风格更具特色。
东昌大桥位于聊城古城西首,横跨东昌湖东西两岸。2001年6月动工修建,2003年落成。古时,人们是由吊桥进入古城区,现在连接古城和新城的纽带就是横跨在东昌湖上的四座关桥了。东昌大桥是在原西吊桥的原址部位上修建起来的,它是我市城区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桥梁。东昌大桥全长322米,桥面净宽15米。上部结构为石砌拱桥,共21孔,象征着跨入21世纪,所以又称世纪拱桥。
直贡梯寺有着全藏最有名的天葬台。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个天葬台一个是印度的斯哇采天葬台,另一个就是直贡寺天葬台。直贡梯寺背侧的山上就是直贡坛城。传说,经过直贡寺活佛灌顶的人,死后灵魂可以出窍,进入三善趣境界,而不会下地狱。因而,许多人不远千里送死者来此天葬。直贡梯寺是直贡噶举派的中心寺院,位于拉萨以东墨竹工卡县境内雪绒河边,公元1179年直贡巴•仁钦白所建,立于悬崖峻岭之间,非常壮观。
哲蚌寺,坐落在拉萨市西郊约十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坳里,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1416年创建。解放前该寺僧众超过一万人,拥有141个庄园与540多个牧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是藏语,直译为“雪白的大米高高堆聚”,简译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它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1962年,哲蚌寺列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达孜县境内。7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王妃蒙萨赤姜倡建。在耶尔巴的悬崖峭壁之间,据传共有108座山洞,是著名高僧修禅之处。8世纪中叶,赞普赤松德赞倡兴佛教,从印度请来莲花生大师弘扬佛法,大师曾来此地修炼,至今密法洞犹存。距莲花生大师修法洞不远处,原有一间钟房,内悬铜钟一口,钟铭两圈,回环,从文字形体笔势来看,应为吐蕃时期文物。今钟已下落不明。11世纪,古印度高僧阿底峡曾在这里著书立说和讲经,此处有他的故居和修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