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欢迎,请登录 传真:0635-8336665 24H电话:0635-8681234
综合 人气
共1729条结果
  • 渔洋祠

    渔洋祠,又叫王家祠堂,现坐落在山东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的西南角,是清初文坛领袖、刑部尚书王渔洋的祠堂,是一组典型的明代建筑。解放后渔洋祠逐渐破败,1985年由桓台县政府拨款进行了重修。1992年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新城粮所将王渔洋故居和王渔洋祠共同移交文化部门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管理。

    [城市风光]

  • 於陵故城

    於陵,又作逢陵。於是古代的“乌”字,就是传说的三足乌,因其南面有一座酷似鸟形的山而得名,此山今为凤凰山。於陵故城遗址位于周村城区正南方向、周村水库东南隅的古城村(属今邹平县临池镇)一带,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史前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存在故城遗址附近均有发现。以鸟为图腾的东夷族部落至少在4000多年以前,已经在此繁衍生息。夏商时为於陵国,周改为邑。

    [城市风光]

  • 王士祯纪念馆

    忠勤祠又名王家祠堂折荟,锋熔袖坐落在所赶桓台县新城镇阐诉译新立村冈二姓街北,是走贤为尺漫祭明代挥点王重光虑沂而建。该祠初建于1588年(明万历十六年)建成,当时规模宏大,但现存面积只有原来蹈谜的三分之一。祠院南北长88敞葬米,东西宽43米宫零乎,绎将占地3784平方米。卡尔汁院内有正堂5楹缝找,中间3间出厦。狗狠长22宋陕米,高14米,进深9.65米,全为砖木结构,物炒瓴瓦起猫蛇脊,木椽单檐。

    [城市风光]

  • 齐故城

    位于临淄区辛店镇北7.5公里处,东依淄河,西临系水,为周代齐国的都城,西汉时又为齐王国都治,历时千余年。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公元前859年(齐献公元年)都治临淄。至战国时,临淄发展成全国最大的都市之一,《国策•齐策》描写齐宣王时(战国中期)此城的情况是:“临淄之中七万户,……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

    [城市风光]

  • 莱芜故城

    位于淄川区口头乡城子村周围,西、南两面濒临淄河。古城长、宽均800米左右,城墙大部废尽,唯北墙稍有残存。传说:(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莱,莱人流落于此,邑落荒芜,故曰莱芜。《魏书•地形志》载:东清河郡贝丘县(即淄川)有莱芜城,即此。系汉代古城。

    [城市风光]

  • 汇龙桥

    汇龙桥,俗称“北大桥”,横跨周村城区(山东淄博)淦河(俗称浊河)之上,因淦河上游有“盘龙桥”、“舒龙桥”、“卧龙桥”等,诸“龙”汇聚,故名“汇龙桥”。该桥在解放后经多次维修,桥体坚固,桥面平坦,现仍是周村区淦河上的主要公路桥梁之一。1984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市风光]

  • 高阳故城

    位于今朱台镇南高阳村西约200米处。南临乌河,东、西、北三面皆为平原。城址高出地面两米左右,四周残垣痕迹清晰可辨,呈长方形,南北约750米,东西约650米。城内耕土层下建筑遗迹颇多,并时有战国时期瓦当出土。

    [城市风光]

  • 逢陵故城

    在周村区王村镇东南。传为战国时齐邑。宋《太平寰宇记》载:“逢陵故城在[淄川]县西北四十里。《左传》云:齐大夫逢丑父与君易位,为晋师所获。晋人舍之,齐襄公获免。俗传此即丑父之城”。故城遗址未经钻探,形制与地层不详。

    [城市风光]

  • 北魏造像

    于临淄区高阳乡南高阳村东南侧。石佛与寺院始建于公元520年(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寺院已废多年,仅存石佛2尊,坐落在寺墟土台之上。台高1.5米,南北长15米,东西宽20米,两佛间距12米,东西排列,均面南结跏趺坐于束腰莲座上,通高2米。头饰螺髻,身披袈裟,袒右肩,内著僧祗支,赤足,手施无畏与愿印。莲座上刻有浮雕力士像。手部、面部、须弥座均有残损。

    [城市风光]

  • 安平故城

    安平城近似长方形,唯东南角向内凹进,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1800米,总面积达3.6平方公里。1973年和1981年,省考古部门先后对安平故城进行了两次普查,发现城垣大部分夷为平地,仅东北角稍有残存,高出地面2米,长约50米,系夯土建造,夯层厚20厘米,夯窝直径5.5厘米。安平故城遗址,1984年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市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