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欢迎,请登录 传真:0635-8336665 24H电话:0635-8681234

东昌湖导游词

作者:Mr.LiuStu  来源:刘宝平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1-02-03

刘老师课堂


东昌湖导游词

第一篇


    大家好!我是您的导游员「聊聊」享有“江北水城·运河古都”之美誉的聊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黄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混点,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人口580万。


    聊城是一座卓越优美的江北水城,“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水一体,交相挥应”。千年古城、绿色新城与绕城、穿城的黄河、运河、徒骇河相互交融。


    江北水城,运河古都逍遥游


   参观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经过湖滨公园、腾龙广场,到达并参观水城明珠大剧场,在明珠码头乘船到达舞凤广场,乘船经南关桥、南关岛、月亮岛,船上观赏东昌古城、光岳楼,乘船经龙湾桥到京杭大运河,乘船到达并游览山陕会馆,乘船沿运河,参观大码头、小码头、闸口码头、古槐树、廊桥、铁塔,乘船经北关桥、胭脂岛(湖心岛),经东昌大桥,回到明珠码头。


    明珠码头乘船,在船上观赏舞凤广场、南关桥、南关岛、月亮岛、东昌古城、光岳楼,龙湾桥、京杭大运河,山陕会馆,大码头、小码头、闸口码头、古槐树、廊桥、铁塔,北关桥、胭脂岛、东昌大桥回到明珠码头。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来自聊之旅国际旅行社。很高兴有机会为大家服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首先对各位领导和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们聊城是“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风光秀美,今天我要和大家去领略家乡迷人的风采。下面我们要乘坐游船沿东昌湖、京杭大运河环游古城,并参观孔繁森纪念馆、山陕会馆。希望大家注意安全,也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背靠广大中原地区,是山东进军中原地区的桥头堡,是中原进入山东、到达出海口的必经之地。聊城辖8个县(市区)和1个经济开发区,面积8715平方公里,人口570多万。21世纪初,聊城市委、市政府以“五城同创”为契机,大力发展经济,优化环境,加快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聊城已由上个世纪默默无闻、破旧困难的小城镇,一跃而成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冀鲁豫周边地区商贸中心城市,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07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2436美元,聊城在山东西部率先崛起,成为了区域中心城市,区域优势明显,其影响力和辐射力越来越大。


    (看到孔繁森纪念馆)这里是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孔繁森这个名字,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孔繁森是聊城人,更是我们聊城人的骄傲。


    他参加工作30多年,其中在西藏工作10余年,以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情,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塑造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和拥戴。然而,1994年,孔繁森同志在赴新疆塔城地区考察途中,被一场车祸无情地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去世后,中央授予他“九十年代的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号召全党、全国人民都来向他学习,并在他的故乡聊城建设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孔繁森纪念馆现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新时期党员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各位领导,朋友们,孔繁森纪念馆到了,请大家下车,随我参观。(略)


    纪念馆的参观到此结束。请大家上车。


    (经过湖滨公园)我们现在经过的是湖滨公园。10年以前,如果您来过聊城,一定还记得这里遍布着低矮的平房,堆积着成片的垃圾,环境恶劣。上个世纪末,聊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江北水城”的宏伟目标,斥资3亿多元,拆除了湖西3万多平方米建筑,建设了占地1600亩的湖滨公园,并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今天的湖滨小桥流水,绿草茵茵,园林小品,点缀其间,成了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这是腾龙广场,广场中的腾龙雕塑是由两条腾龙和祥云组成的,象征着富贵祥和,事业发达。同时,龙主水,临湖而建,相得益彰。广场与南边的金凤广场遥遥相对,共同体现出“龙凤呈祥”的美好寓意;同时它也象征着我们整个聊城市的发展,将会有一个巨龙升腾似的腾飞;聊城人民会把自己的家园——“江北水城”建设得更加美好。


    (到达水城明珠大剧场)各位来宾,我们面前这座圆形的建筑就是水城明珠大剧场。它临湖而建,是由聊城市政府规划,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兴建的一处现代化的大型文化设施。大剧场自2004年2月29日开放以来,已成功接待了国内外100多个艺术团体的300多场演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众多省、部(委)的领导,以及许多外国游客、著名演员,都在莅临水城明珠大剧场后给予了高度评价。水城明珠大剧场建筑风格独特、科技含量极高,实现了艺术与应用的完美结合,成为了江北水城的新地标。下面让我们一起步入这艺术的殿堂,去感受现代高科技带给我们的震撼。(略) 好,参观完大剧场后,请大家随我上船领略优美的水上风光,开始我们的水上旅程。


    游艇马上就要启动了,请大家扶好坐稳,注意安全。


    (全体上船后)


    尊敬的各位来宾:


    欢迎大家登上**号游船。江北水城·运河古都水上之旅现在开始。


    迷人的聊城,美在水上,丽在波中。在这片流水成韵的天地里,浪花和云霞共同绘就了聊城的道道胜景,孕育了永不凋谢的水城景色。这里河是吟唱的歌,湖是流彩的画,城是优美的诗。


    “一湖翡翠千重秀,清风潋滟荡古城。”您现在看到的就是风光旖旎、闻名遐迩的东昌湖,东昌湖又称胭脂湖,中国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中“胭脂”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东昌湖始掘于宋熙宁三年,筑城取土而成,城外自然成河,恰似一条美丽的玉带环绕古城。它与杭州西湖、南京莫愁湖并誉为我国三大美女湖。东昌湖水域面积6.3平方公里,与杭州西湖相当,是南京莫愁湖的18倍;平均水深3米,蓄水量是杭州西湖的2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东昌湖岸边杂草丛生,沼泽满地,垃圾随处倾倒。东昌湖像一位蒙尘蒙垢的少女,靓丽的风姿荡然无存。九十年代后,巧借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聊馆高速公路三路建设用土和新建的聊城电厂用水,投入资金1.1亿元,对东昌湖进行清淤整治。


    可以这样说,在中国长江以北,还没有哪一座城市拥有这样多的水,它南依黄河,是中华母亲河的乳汁滋润了这片肥沃的土地。纵观聊城全境,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条。黄河在南部奔腾咆哮东去,古运河从中部蜿蜒曲折穿过,卫河从西部挟风裹浪北流;马颊河、徒骇河纵横交错,东昌湖、鱼丘湖交相辉映。仅聊城市区,湖、河水域面积就多达13平方公里,占市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这一优势是中国北方城市无法比拟的。湖水相连,城湖相依,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聊城,不愧为中国长江以北的第一水城。


    大家请看,我们的右前方就是舞凤广场,与刚才介绍的腾龙广场遥相呼应。广场群雕主要由双凤雕塑、百鸟朝凤浮雕柱及凤城传说浮雕墙三组雕塑组成。凤凰是中国人民喜爱的吉祥之物,聊城是一个与凤凰有着深远渊源的城市,古有凤凰城之说。“凤”是聊城的象征。舞凤广场取义于此。同时,它与北边的腾龙广场遥相呼应,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平衡的格局,并且共同体现了“龙凤呈祥”的美好寓意。


    相信大家都清楚,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聊城地处鲁西平原,无山无海无边关,特色在哪里?聊城人思索着、寻找着撬动城市发展的支点。一次次高水平的战略研讨会、城市规划修编会,一个个真知灼见的发言、给人启迪的报告,将聊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视野,引领至新的境界。


    聊城的个性在于水,水是聊城的魂!聊城的底蕴在古城,城是聊城的根!要建设强市名城、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发挥水的优势,做足做活做好水的文章,把水的灵性融入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城市定位方面,在原有“江北水城”的城市品牌基础上,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这一品牌,并在“江北水城”、“北国水城”、“北方水城”三个品牌的基础上,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运河古都”品牌,致力于打造融南方水韵和北方风情于一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辉映、现代文明气息与历史厚重感统一的旅游目的地。


    围绕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市委、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强化水系建设,深度开发城区内东昌湖、古运河、徒骇河三大水系,全面贯通城区水系,并把水引至每个社区、每个居民小区,实现区区通水、户户面河,充分展现“城中有湖,湖中有城,湖河相连,城湖河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现在,我们即将穿过前面这座南关桥进入东湖区。


    大家请看,我们的左侧是南关岛,占地4.9万平方米,原来这里是一片居民区,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种状况是因为刚刚拆迁结束,我们准备通过招商的方式,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把它开发建设成集休闲、娱乐、观光、疗养为一体的高档旅游度假区。整个区域的地上建筑物以二层为主,局部不超过三层,建筑形式为灰瓦坡顶,墙体色调以白色为主,整体格调同古城区相互协调,彰显古朴典雅之风格。


    在东昌湖的东南水域有大大小小十多个岛屿,我们右侧的月亮岛占地100亩,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这些散落在湖面上的小岛,是我们在开发时留出的湿地,星星点点,面积共计约三万多平方米,现在已经成为鸟类栖息繁衍的乐园。每逢秋末冬初,百鸟云集湖面,或结群嬉水,或婉转啼鸣,水潺潺兮同飞鸥鹭,光荡荡兮玉美无边,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画面。


    现在大家请向左看,湖水中的这片陆地就是我们的东昌古城,古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正是因为这座拥有沧桑历史的古城,我们的水才有了凝重的内涵,江北水城才闪烁着灿烂的文明。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为聊城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市辖区现有古迹446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


    现在我们看到高高耸立在水城中央的建筑,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岳楼。光岳楼高大雄伟、巍峨壮观,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古代建筑中,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誉,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中国三大名楼。位于古城中央的光岳楼,东昌湖环绕四周,登上此楼,豁然开朗,古城、东昌湖、运河风貌尽收眼底,徐徐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六百多年来,光岳楼,吸引了众多文人骚客流连忘返,乐不思蜀。清康熙、乾隆皇帝几次下江南都通过京杭大运河路过东昌,多次把光岳楼作为行宫,在楼上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墨。1974年,郭沫若为纪念光岳楼建楼600周年重新题写了匾额,著名书法家启功、溥杰等也先后为光岳楼题字。六百年来,光岳楼历经风雨,依然挺拔屹立,阅尽人间春色,它象征着我们聊城昂首奋进,不断走向强盛。


    (进入运河)


    大家请看,我们前面这座桥是龙湾桥。穿过这座桥,我们就进入了运河。


    在我们船下静静流淌的就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隋唐至明清时期贯通我国南北,全长1700多公里的交通大动脉。


    在我国有两大人工工程令世界瞩目——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它自北京迤俪南下,横贯鲁西,直达杭州,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穿京、津、冀、鲁、苏、浙六省市,是我国历史上主要的水运航道和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为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伴着昔日的桨声,聊城曾有过400多年的昌盛,古运河见证了昔日东昌繁华景象,又见证着今日聊城重新走向辉煌。近日的大运河,两岸店铺林立,河堤绿柳成荫,河中轻舟碧水,已成为聊城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追溯历史,聊城得名于水,兴盛发端于水。聊城因古聊河而得名。明清时期,得益于京杭运河的漕运之便,聊城“船楫如云,帆樯蔽日”,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如今,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打造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的总体思路,保护、开发古运河,让这个曾为聊城带来四百年繁华与昌盛的黄金水道重放光彩。


    在我们左前侧,您看到的这座古朴典雅的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明清时期,京杭运河带动了聊城经济。当时的聊城百业兴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商人云集,沿运河建有山陕会馆、苏州会馆、江西会馆、赣江会馆、武林会馆等八座会馆,其中山陕会馆就是由当时的山西和陕西商人为了“祀神明、联桑梓”而建立的,是国内现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会馆。几百年来,她一直静静地屹立在古运河畔,见证着聊城的风雨沧桑,兴衰变革。


    好,请大家下船,共同参观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山陕会馆。

    (全部下船)(略)


    窥一斑而见全豹。光岳楼和山陕会馆,都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我们聊城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它们是聊城丰富历史积淀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见证。水滋润了这块土地上的文化园林,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中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聊城下辖的东昌府区、高唐县、阳谷县都是《水浒传》中重要的故事发生地,现存的文物古迹众多,著名的武松斗杀西门庆的狮子楼、武松打虎的景阳冈至今保存完好。《金瓶梅》更是以临清市为背景,详尽地描述了当时临清的城市风俗,文化、商业、饮食等特点,名著中的许多描写还能在今天的临清得到清晰的印证。


    前面左侧是崇午驿大码头,是清朝康熙皇帝登岸的地方。码头长17.5米,宽5.8米,呈“巨”字形,设踏跺两处,左右设上下台阶。明清时期,聊城商贾云集,码头一带漕船络绎不绝,停港待卸的商船绵延数里。从大码头南望,只见船鹭相连,帆樯蔽日,宛如一幅宏丽壮阔的图画,故有“崇武连樯”之称,为聊城古八景之一。(其他为"光岳晓晴、巢父遗牧、绿云春曙、古瓮铺琼、圣泉携雨、仙阁云护、铁塔烟霏")


    再往前,左侧是乾隆小码头,是乾隆皇帝登岸的地方。因康熙南巡在大码头登岸,乾隆不敢与爷爷平起平坐,故又建小码头作为登岸处。小码头由青条石垒砌,规模要比大码头小得多,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孝道”。大家看,台阶最上层青石上有圆形穿孔,大家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那是系缆绳的地方,至今还保存完好。


    运河沿岸,古楼、古塔、古寺接踵比肩,石雕、石刻庙宇遥指相望,可谓书香随波涌,堤岸多琴亭。


    京杭大运河在明清时期为聊城带来了400多年的繁荣,后来由于陆路交通的发达,漕运走向了衰落,聊城也失去了运河商业重镇的地位。区内的古运河河道淤积严重,垃圾遍地,完全不具备了漕运能力,两岸建筑陈旧低矮,布局杂乱无章,昔日的繁华丧失殆尽。本世纪初,市委、市政府在确立了“江北水城”建设目标后,把穿城而过的运河开发,作为建设江北水城的重点工作之一。从2004年开始,投资3.3亿元,通过清淤、拓宽、绿化等系列手段,分期对城内段运河进行了开发打造。截止目前,古运河城区段13.6公里河道改造全部完工,沿河建有可供游船停泊的9处码头、20多处直通水面的亲水台阶,古老的运河又焕发出了年轻的生命。


    右侧是闸口码头,岸边建有闸口广场。广场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其中绿地3000平方米。广场上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是人们休憩、游玩的好去处。著名的无税碑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清·康熙年间,刑部侍郎任克溥告老还乡。哪知东昌府(今聊城市)连年遭受水灾,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苛捐杂税,有增无减,更使百姓怨声载道。


    任克溥三次上书皇帝,要求减免官税,赈济灾民,均未得回复。正当他为此忧心如焚时,京城传来消息:“皇帝南巡将路过东昌。”他立刻转忧为喜。


    这天,康熙帝的龙舟行至东昌府东闸口附近,突然触物搁浅。康熙帝令东昌府速派水工清理河道。不大会儿,水工捞出一块刻有字迹的石碑。康熙帝来到碑前辩认字迹,随口念道“今日无税。”任克溥忙双膝跪倒叩谢隆恩,康熙不解。任克溥答道:“万岁体恤灾民,免去东昌赋税,我岂能不为家乡父老谢恩!”康熙略一沉吟,当即说道:


    “古碑显现,亦是天意,就照此办理吧!”从此,东昌民众免去了一大负担。其实,这是任克溥冒着欺君杀头之罪预设的计谋。他让家人探明了龙船到达东昌的准确时间,于头天夜里将石碑投入河道之中,故意让康熙来念。东昌知府把“今日无税”碑立在东关运河南岸,并修了版楼。从此,凡在此码头装卸货物者,均不纳税。以致于在东关大码头一带形成帆樯如织、百货囤聚的景象。


    左侧立于河岸的闸北古槐,传说是隋炀帝役民初凿大运河时所植,已有1400余年的树龄,现在我们看到仍是老干虬枝,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运河沿岸,像这样保存完好的古槐还有七、八株,如王口古槐、会通古槐、吉市古槐等,《诗经》曰“中庭有槐,富及三世”,运河沿岸的这些古槐见证着江北水城曾经的兴盛和悠久的历史。


    朋友们,到现在呢,我们已经过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桥。在古运河城区段共建有21座风景桥。凡有河流的地方,就必定有桥,大桥、小桥、长桥、短桥、亭桥、廊桥,造型新颖,风格别致,已成为水城的一道风景。前面这座桥名为望月廊桥,跨径25米,宽10.4米。


    传说,嫦娥奔月途经东昌,被此地城池风光所迷,在此小住,后羿追嫦娥至此,嫦娥已奔月离去,后羿望月兴叹,醉卧此地,嫦娥念与后羿夫妻一场,抛下一衣襟为其遮身挡寒。衣襟落地化作今之廊桥。


    桥上建有亭廊,廊顶雕梁画栋,彩绘栩栩如生,是古运河文化的一个缩影,每天都吸引着大批游人驻足观赏。


    古运河优美灵秀的独特风光,引来无数文人墨客的倾情赞美,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美不胜收。有词曰:


    河上波起绿含娇,柳丝拂舟春灵巧。天光水色亲人意,说不尽无限好。绿野吟歌微笑,蓝天成画飘飘。看兰舟画舫如梭,载不尽黄金道。流水多少事,千秋美景不老。聊城水上竞美妙,好一片碧波芳草。


    河是吟唱的歌,湖是流彩的画,城是优美的诗。各位朋友,您是水城的尊贵客人,美丽的水城一定会激发您的诗兴,何不吟水作歌,放情抒怀,让水城铭刻下您的美好诗篇,为水城增光添彩。


    大家请看,在我们左侧屹立湖畔的是护国隆兴寺的宋代铁塔,始建于北宋时期,共13层,通高15.8米,塔基座石雕精湛,是我国为数极少的金属佛塔,在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上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据说当时东昌护国隆兴寺要铸一座高10米的铁塔,当铸到第六层的时却无法再铸了,因为溶化的铁水到不了上面就凉了。主持造塔的方丈急的团团转,工匠们更是一筹莫展,这时,寺里来了一位白胡子的老头,方丈见他仪表不俗,有心施礼请教,老人笑道:“我已是土屯脖子的人了,还中用?”话音一落,早已不见人影,方丈惊诧一阵,恍然大悟。根据老头的指点,采取用土逐层屯积在上面化铁浇铸的方法,十三层塔很快铸成了。据说那白胡子老头就是天上的神仙太上老君,至今,虽寺庙已无,但铁塔仍存。


    请看右侧,古运河将从这里一直延伸,通达济聊高速公路。如果古运河全线贯通,我们就能乘船直达北京城了。


    过了这座桥,我们再次进入了东昌湖。


    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东昌湖微波荡漾,碧水青青,小舟点点,湖中的小岛,绿柳雕岸,亭聚荷香,蜂蝶嬉戏,惹人情怀,让人流连。湖水碧波荡漾,湖畔绿柳成荫,鸟鸣鱼跃无限风光,诗情画意泛舟湖上,不是仙境,胜似仙境。让我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老的文明、悠久的文化,造就了聊城无数的名人志士。自古以来,聊城人才辈出,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唐初名相马周、哲学家吕才,宋代医学家成无己,明代文学家谢榛,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义学家’武训,抗日将领张自忠、范筑先,当代国画大师李苦禅,著名学者傅斯年、季羡林等,均为聊城人。其中傅以渐是清朝入关后,第一次科考的头名状元,做过康熙皇帝的老师,他为人平实,不摆官架子,倡导和谐睦邻。


    当年他的家人与邻居发生了宅基纠纷,傅家写信求助在当朝做官的傅以渐,傅以渐看后回书:“千里来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一看,赶紧让出三尺宅地,邻居也很感动,也让出三尺,就形成了六尺的胡同。后来康熙皇帝来到聊城,听到老师做的这件事,非常赞赏,提笔为胡同写下四个大字“仁义胡同”。现在在古城区内,“仁义胡同”仍在那里传播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讲述着做人的道理。


    新的历史时期,聊城又涌现出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人民满意的检察官白云和感动中国的杰出青年徐本禹等英模人物。


    我们现在正在通过的是北关桥,这是从北面进出古城的主要通道。


    水凝灵气,水聚人气,水揽财气。以水为媒,我们从02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和“水城之秋观光周”等大型节庆活动,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东昌湖水深3-5米,湖面宽阔,水质清澈,非常适合水上体育项目的开展。每年的节庆活动期间,我们都要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F1摩托艇比赛、中美划水对抗赛等一些大型的国际水上体育赛事。这片水域就是水上体育赛事的主赛场,北面的大堤就是主会场和比赛起点。比赛时,发令枪一响,湖上舟艇竞发、百舸争流,运动健儿显身手;岸边锣鼓喧天,众人呐喊,热情观众齐喝彩,水面、岸上构成了一副欢乐祥和的动人图景。


    前方亭然立于水中的这个小岛,名叫胭脂岛,是因《聊斋志异》中胭脂的故事而得名,故事中的胭脂就是古城中人。传说胭脂经常在这个岛上以湖为镜,对湖梳妆,所以人们又把这个岛叫胭脂岛。大家可以看到岛上的望月亭,亭内绘有《聊斋志异》中胭脂故事的连环画。


    大家请往东南方向看,在这里我们可以水上近距离地感觉古城的格局。古城始建于宋朝,呈正方形,边长1公里,以光岳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主干道成十字形,其他大街小巷垂直交叉,形成棋盘方格网状构架。东西南北四面城墙垂直相接,周围被湖水紧紧环绕,从空中俯瞰,古城象一个巨大的棋盘漂浮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正是由于保留完好的古城格局,聊城才被国务院授予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殊荣。我们看到的北面这条公路和西面这条公路,其实就建在北城墙和西城墙的旧址上。经过沧桑的历史,多年的战事,古城墙已不复存在,但是水城的格局却丝毫没变。古城区居民,至今仍保留着白墙、灰瓦、硬山坡屋顶的传统建筑风格。如果有时间,大家可以进入古城去感受一下古城独特的格局。当你走在那已经斑驳的青石板上,看着一座座古老的民居,一条条绵延的街巷,你会想到什么呢?


    大家请看,我们前方这座雄伟的大桥是2003年落成的西关桥,又称东昌大桥,为21孔石拱桥, 象征着跨入21世纪,所以又称世纪拱桥。古时,人们是经吊桥进入古城区,现在连接古城和新城的纽带就是横跨在东昌湖上的四座关桥了。西关桥是在原西吊桥的原址上修建的,它是我市城区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桥梁,桥全长322米,宽15米,用青石砌成,桥上筑有优质汉白玉拦板266块,均雕刻有栩栩如生的《水浒》人物故事图案,漫步东昌大桥一个来回,就如同看了一遍《水浒传》。东昌大桥(西关桥)、北关桥、南关桥、东关桥,通达四极,拱卫古城,宛如玉龙出海,又似长虹卧波,气势恢弘,美丽壮观。


    大家请回头看,东昌湖北岸耸立着一幢幢高楼,那是我们的新城区。历届市委、市政府为了保护古城格局,严格控制古城区建筑的高度和层数,确立了在古城之外建新城的思路,使得东昌古城这一历史文化的见证得以完整保存。近年来,聊城以打造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为目标,围绕提升江北水城品牌,精心规划水城靓点,以高水平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区开发建设累计投资100亿元,完成拆迁300万平方米,建设了运河博物馆、文化广场等一大批精品工程,新增城市绿地面积478公顷,新增城市道路498万平方米,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大幅度提升,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通过了国家技术核查。古城座水中,新城绕水建,古城凝聚着厚重的历史,新城体现了时代的特征,新城、古城遥相呼应,共同构建了“江北水城”的大格局,悠远的古代文化和动感的现代文明在这里实现了和谐统一。


    今后,聊城将按照“城建靓市”、“三产兴市”的战略方针,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我们将围绕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目标,全面启动古城恢复与开发,启动南关岛开发项目、运河商业文化项目建设,水上梦幻世界等系列工程,建设高星级江北水城休闲度假酒店等接待设施。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增强吸引力,最终把聊城建设成为以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目的地。不久的将来,大家将会看到一个更加美丽动人、更加充满活力、传统与现代结合更加完美的江北水城!欢迎大家再来水城做客!


    现在,我们整个湖河游就要结束了。游艇马上就要靠岸了,请大家等船停稳后下船。



东昌湖导游词

 

   聊城古称东昌府,居鲁西,毗泰岱,临黄河,是一座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共同孕育的城市。聊城因水而兴,水是聊城魂。中华母亲河――黄河在聊城境内蜿蜒百里;全市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之多。京杭大运河、徒骇河等多条河流穿城而过;在聊城40多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水域面积达到三分之一。
下面,请各位随我从明珠码头开始,泛舟水上,一起游览最核心也是最能体现水城特色的景区――东昌湖与古运河,亲身感受江北水城之秀美,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之幽邃。


朋友们:我们乘坐的船已经缓缓启动了,首先我们游览的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水域总面积6.3平方公里的东昌湖,烟波浩淼,环抱古城,河湖相连,城湖相依,形成了聊城“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格局。这在全国独一无二,被清华大学作为典型案例收录在土木工程系教材中。
聊城又称凤凰城,在船的右前方,湖南岸有一个金凤雕塑,就是为了纪念一个凄美的传说而建。从前,聊城一带曾是一望无际的梧桐林,生活着一对恩爱的凤凰,统领着百鸟、护佑着百姓。东海一条黑龙欲将此地霸为己有,和凤凰打斗三天三夜。公凤凰战死,母凤凰因腹中有蛋,暂时离去。从此,黑龙在此安家,这里变成了一片汪洋,人们叫它东州湖。有一年,地方官见这里湖波荡漾,林茂花繁,决定在湖中建城。夜里一只凤凰托梦给他:“要建城,自有王东、王昌二人助你。”原来,母凤凰自离开之后,因过度悲伤,虽生下两蛋,却未能孵化。后与一个叫王成的人结为夫妻,生下王东、王昌兄弟。母凤凰让二子帮助修城,目的就是寻机向黑龙报仇。动工那天,一只凤凰引领着百只装满桩木、石块的大船驶向料场。湖中城建好之后,人们为了纪念凤凰运料的功绩,就起名为凤凰城。话说王东、王昌修城之际,正是黑龙探亲之时。这日黑龙返回,见湖中城起,十分恼怒,立即兴风作浪,意欲毁城。王氏兄弟跳入水中与黑龙搏斗,母凤凰叼下身上两根羽毛,化作利剑,刺向黑龙。黑龙不敢恋战,逃往东海。谁料黑龙逃走时扒出的水道冒出滚滚激流,使水面不断升高。凤凰见状,在空中喊道:“孩子,此水通海,难以堵挡,为了百姓,你们只好献身了。”二王兄弟听后,先后钻入水下,用身子堵在了水道口上。后来,人们为感谢二王兄弟,就取其名字,将凤凰城改称东昌城了。


各位朋友,前面船即将通过的桥,名叫六知桥。明朝中期,东昌府有位礼贤下士、爱民如子、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知府,姓蔡,名兴同。有一年发大水,河堤决口,平地划船。皇帝拨下善款,命蔡知府与河院一起抗灾防洪。后因治河有功,皇帝把抗灾剩下的银两开恩赏赐下来。河院想私分钱款,就在自己的行署备好酒菜,请知府过来议事。酒过三巡,河院提起分钱之事,对蔡知府说:“这钱我们二人分了,也无人知晓。”蔡知府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水知、河知,何来无人知晓?!此钱取之于民,理应用之于民!”回府后蔡知府即让师爷盘点账目,开列明细,邀地方士绅公议,将抗灾剩余的3万6千多两银子修建了南关和北关两座桥。后人感恩蔡知府义举,将南关桥改称“六知桥”。


[船过南关桥后]过了六知桥,我们就来到了东昌湖的东南水域。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几个小岛,是老百姓俗称的演武场。水浒传中没羽箭张清调任东昌府之初,曾梦见自己在过吊桥迎敌时马失前蹄,跌入护城河中。张清不习水性,眼看有生命之忧,这时一仙女从天而降,抛下一根红绳,将其拖到城东南的小岛之上,并教他训练水兵之法,留下偈语:湖上练兵,遇江而止。后来卢俊义率水浒诸英雄攻打东昌,被张清连伤一十五员大将。幸亏宋江用计俘获了张清,并劝其归顺水泊梁山。此时,张清才知仙女之意。后来因为水冲,小岛越来越小,清朝以后,就无人在此练兵了。如今,这里草密水清,天气好的时候,湖里的乌龟就爬上来晒太阳。


在南城墙里,有一个不大的水面,多年来无论天气多么干旱、无论用什么器械取水,从未干涸过,这就是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龙潭。当初大禹治水来到聊城,命人在南部开挖了徒骇河,在北部开挖了马颊河后,洪水很快下降了许多,却一直无法排完。夜里,大禹趟水查看,来到徒骇河北岸时,见到一股暗流,顺暗流走出五六里路,发现了一股打着漩涡向上涌的水花。大禹拎起泥沙袋抛将下去。“呼啦”一声,水下飞起一条蛟龙,张牙舞爪扑向大禹。双方斗至天亮,蛟龙向东飞去。大禹将此事告诉了舜帝,舜帝赐其刻有镇蛟图的方石一块,告诉说那条蛟龙原是被赶出家门的东海龙王之子。夜里子时,按照舜帝的嘱咐,大禹把方石投到漩涡处,只听几声闷雷过后,水花随即落下。第二天,聊城一带洪水退下,大禹投石处却依然是一片深不见底的水面,人们称作镇蛟潭或龙潭。


聊城水多,桥也多。聊城的桥不但形态名异,而且都有着或传奇、或动人的故事。前面这座连通东昌湖与古运河的桥,叫惊龙桥。乾隆皇帝曾九次南巡,七次留宿聊城。有一次南巡回程,艄公因贪看沿途风景一时走神,待船行至龙湾桥头,急忙转舵,龙船的颠簸使得正在与人下棋的乾隆皇帝离身前倾,差点跪倒。乾隆大怒,急问何事?随从忙跪奏道:“皇上贵为真龙天子,何事不知?不过是因下棋入迷,一时淡忘而已。不过,东昌府这个地方,历来就不平凡。当年圣祖爷在此闹龙街就遇到过活神仙。刚才,您跪天、跪地、跪师亲,说明此地天有灵、地有德、水有韵、河有情。岸上就是龙湾,何不上岸,将息几日。”乾隆听罢称是,住进了光岳楼行宫。这后面还有一段故事,暂且卖个关子,过会再说。因为乾隆在龙湾桥受到惊吓,后人就称之为“惊龙桥”了。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了。明清时期,得益于漕运的发达,聊城繁荣昌盛达400余年,这里“舟楫如云、帆樯蔽日”,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当时,运河两岸仅有名有姓的商铺就多达3000余家。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这是有证可查的。前面左手的这处 院落,就是当时山西、陕西两省商人在此经商的“联络处与招待所”,里面砖雕、浮雕、透雕,天下三绝。请各位上岸,到山陕会馆内游览。


看过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我们再次上船,继续运河之行。据记载,明清时期,聊城运河两岸会馆林立,规模与山陕会馆差不多的就有8处,可惜如今只保留下这一处。


在运河开发过程中,我们聊城政府一方面注重保护原有的文物古迹,另一方面新建筑都是仿明清时期样式的,白墙青瓦,充满了仿古气息,与运河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成为聊城一道新的风景线。


[船过一中桥后]在船的左边,各位朋友看到的这座基督教堂是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908年)修建的,是鲁西地区建成时间最长,保存最好的一座教堂。教堂面东临古运河而建,主体为双层楼房,两侧分别有3层的望楼和4层的钟桥,可供千人举行礼拜。教堂的北侧为牧师楼,3层城堡式建筑,是教堂神职人员居住的地方。1917年,一对美国传教士夫妇生下了一个女孩,起名牧琳爱。1930年,13岁的牧琳爱随父母回到了美国。岁月未能冲淡牧琳爱对中国的记忆,在回国后的几十年中,她一直魂牵梦萦,渴望再次回到中国,为中国人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1998年8月,82岁高龄的牧琳爱,卖掉40英亩山林和别墅、花园、汽车等家产,只身来到中国,在聊城市阳谷县刘庙村安了家。自定居聊城之后,牧琳爱竭尽所能,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并积极出钱为村里修路、为小学生配电脑,为医院捐献医疗设备、联系美国专家讲课……老人先后被授予“中华慈善大使”、“感动中国新闻人物”等称号,成为一位活着的传奇。每当有人问她为什么这样做时,牧琳爱老人总是说:“我有一颗中国心!”


大家再请看左手岸边,这些沧桑古朴的青石,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登岸的御用码头,老百姓称为“大码头”。当年,康熙南巡、东巡路经东昌府时,都是从这里上下龙船。运河两岸净街戒严,大小官员及地方显贵士绅,皆跪伏在地,恭迎圣驾。附近还建有专门的接驾亭,万岁爷上岸后,首先来到亭内迎接官员们的叩拜,礼毕方才起驾进城。其声势浩大,场面宏阔,令人叹为观止。在中国运河博物馆内,有复原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朋友们都知道,乾隆是比较有才的一个皇帝,也是相当自负的一个人,但他对开创清朝盛世的爷爷康熙还是比较尊敬的。这不,前面左边就是乾隆皇帝南巡时登岸的小码头。为了表示对康熙的尊重,乾隆特意让人另择吉处修建了一个码头供自己上岸用,而不是使用康熙登岸的大码头,老百姓称之为“小码头”。


说到乾隆呢,我们书接上回:在惊龙桥受惊后,虽经随从百般劝解,乾隆却一直心怀戒意。直到住进光岳行宫,酒宴过后,才有了几分诗兴。凭栏眺望,乾隆被东南方向的一幅盛景吸引,随口问道:“这是何方胜境?”当得知这便是前朝状元邓中岳的庄园时,心中又来了气。康熙十六年邓中岳应殿试赢得康熙“文章平平,字压天下”的御批。人称风流天子的乾隆皇帝,自认书法最佳,却因一个“字压天下”,使他多年心中不服。惊龙桥受惊,乾隆把一肚子的气都撒在了邓中岳身上,回京没几天,便以“奏不对称”的罪名罢了邓状元的官。邓中岳,因字而贵,又因字而衰,饱尝人间五味,决意再也不让儿孙涉足官场了。邓中岳死后,儿孙遵其遗愿,将棺木沉入水下深埋,大抵是隐喻半生的宦海沉浮吧。


各位朋友,前面这座东西方向的桥,叫闸口桥。这里发生过许多故事,比较有名的是“今日无税”。康熙年间,刑部侍郎任克溥告老还乡后,发现东昌府因连年遭受水灾,民不聊生,而苛捐杂税,更使百姓怨声载道。任克溥三次上书,请求减免官税,赈济灾民,却未得到回复。正当他忧心如焚时,京城传来消息,说皇帝南巡要路过东昌。这天,康熙乘坐的龙舟行至东昌府闸口附近,突然触物搁浅。康熙令人速派水工清理河道。没多长时间,水工捞出一块刻有字迹的石碑。随行官当即上奏康熙。康熙问:“上面刻有何字?”任克溥近前跪奏道:“启奏万岁,此碑胆敢阻挡龙舟,恐有缘由,还请皇上明察为好。”康熙点头称是,走到碑前辩认字迹,随口念道:“今日无税。”任克溥急忙跪倒高呼:“谢主隆恩!”康熙问:“爱卿,这是何意?”任克溥答道:“万岁体恤灾民,免去东昌赋税,我岂能不为家乡父老谢恩!”康熙说:“古碑显现,亦是天意,就照此办理吧!”其实,这是任克溥冒着欺君杀头之罪预设的计谋。他让家人探明了龙船到达东昌的准确时间,于头天夜里将石碑投入河道之中,故意让康熙来念。东昌知府把“今日无税”碑立在了东关运河南岸,并修了牌楼。从此,凡在此码头装卸货物者,均不纳税。以至于在大码头一带形成帆墙如织、百货灿陈的景象,被誉为东昌古八景之一:崇武连樯。


[船过闸口后]聊城自古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据考证,明清以来考中举人者323人、考中进士者71人。闸口桥西不远处,就是清朝开国状元傅以渐的宗祠家庙。


傅以渐是康熙的老师,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傅以渐自幼聪颖过人,经史过目不忘。三岁能诵书,五岁熟记经史不遗一字,十岁撰写文章。幼年家境贫困,作文苦于无纸,每起草于墙壁间,夜以香头照读,苦志力学,二十年如一日,攻读不懈,终成大器。清顺治三年开科大考,傅以渐以进士及第一甲第一名,首夺大魁,位列清华。傅先生治学严谨,精于考究,学识渊博,道德文章为一时之冠,人尊之为“星岩先生”。傅以渐是一位竭诚尽忠的贤臣良相,虽居官显耀,却仍以简朴无华而著名,深得顺治皇帝的器重。别的文武官员都骑马坐轿上朝,他却以驴代步,往来于宫庭之间,一次,被顺治皇帝见到,特御笔亲作小照一幅,并题“状元归去驴如飞”,一时传为佳话。后人借题演义,写下一首诗:“阁老骑驴来玉殿,康熙引缰走在前。若非太保展雄才,清鼎岂能安如山。”


提及傅家,不能不提另一个人:傅斯年。这个名字,朋友们也许不是很熟悉,但“五四运动”大家都了解。当年“五四运动”的游行队伍中,走在北京大学方队最前面、高举大旗的,就是傅斯年。我国著名史学家、教育家、中国新文化运动倡导人之一,曾先后任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是傅以渐的第七代孙。如今,傅家祠堂修成了傅斯年陈列馆,著名的“仁义胡同”也在那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身去感受一下。


聊城南起龙湾,北至北坝的运河岸上,有多棵几百年树龄的老槐树。树下均有三丈见方的高台,人称“晒书台”,又称“赛书台”。曾流传这样一个民谣:“数遍四百四十四棵槐,不知何处赛书台。赛书台?晒书台?是晒是赛后人猜。”说晒书台,是与海源阁主人杨以增有关。据说杨以增当运河总督的时候,从南方购了书,船运回东昌,途中受潮浸湿,上岸后先在槐树下晾晒,然后再运到海源阁收藏,故后人称之为“晒书台”。说“赛书台”,是因为当年运河岸不仅是十里码头,更是人员密集的繁荣市场:说评书的、唱鼓书的、演快书的等各路艺人在树下摆摊,竞相献艺,甚至唱对台戏,故后人称之为“赛书台”。


关于古槐下的高台,还有一个说法:是与聊城的一个学子耿如杞有关,其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人送外号耿书篓子。有年秋天,江南举子乘船进京赶考,桅杆顶端高悬锦旗,上书十个绣金大字“精读天下书,喜赴琼林宴”。耿如杞本来也应参加科考,只因为父守孝,不能成行,看到江南举子有些轻狂,心中不服。赶考船靠岸后,一位江南举子要在此晒书,请耿如杞让一让。耿如杞也说要晒书,但却两手空空。江南举子问:“书在何处?”耿一拍肚皮:“在此。”见两人较劲儿,周围就有好热闹的人激将,于是双方击掌赛书:江南举子输了,落旗罢试;耿如杞输了,头顶香盘送江南举子进京。双方你来我往,劈章摘句,均对答如流,围观者赞叹叫绝,双方也是暗自佩服。这时,耿如杞要江南举子背诵《万年历》。在同行的提示下,有一位过了关。待这位举子让耿如杞复背时,耿由后向前,倒背如流。刚刚背了一部分,忽听一举子喊道:“仁兄打住!恕小弟轻狂,小看天下,我等甘愿回船。”言毕,同船工搬书上船,打道回府去了。看着解锚的南船,耿如杞心感不安,连连叹道:“侥幸,侥幸,我实不如人。”原来,耿如杞并不能背下万年历,只是以惊人的记忆力,由后向前强背了一部分。不打不成交。后来,耿如杞与江南举子们互通书信。下一个大比之年,他们在当年赛书台相聚,同舟进京,又同科及第,共登皇榜,成了相知相契的官场同僚。故老聊城民谣云:“天下文章装满船,赛书台上遇奇男,唇枪舌剑分高下,谁知命里是同年。”


无论是晒书台还是赛书台,总之这里是充满着文化的气息。人们传说,学生们经常在这里走一走、转一转,成绩就会好上几分。这也许只是传说而已,但幽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肯定能起到净化身心,提神醒脑的作用。


[廊桥处]各位朋友,前面这座桥雕梁画栋、飞檐走壁,恰似画廊一般,这就是聊城唯一的廊桥。为什么在这里修这样一座廊桥,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呢。清道光年间,有位孔氏女嫁到这附近、运河左岸的一个窦姓人家为妻。一年闹水荒,婆婆和丈夫都被淹死了,只剩下公公与孔氏。当时,孔氏刚二十岁出头,长相俊俏,性情温顺,有很多人前来向她求婚。但是为照顾孤苦无依的公公,孔氏执意不肯再嫁。这年初春,公公得了伤寒病,孔氏五更天就背着公公踏冰过河到北岸找大夫看病。返回时,由于太阳照射,河冰松动,公媳二人都被陷到并不深的河里。孔氏费尽力气才把公公拖上岸,背起来继续往家赶。到家后,孔氏急忙为公公擦湿换干。不料正好被人看到,从此流言蜚语就传开了,孔氏当面遭唾弃,背后被人指脊梁,变得沉默寡言,声言要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公公知道儿媳委屈,就找到在家为父母守孝的时任湖北按察使、海源阁的主人杨以增,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儿媳的嘉德孝行以及所受委屈如实倾诉。杨以增经过调查了解,明白了事情真相,决心还孔氏女以清白。杨以增先说通知府、由地方官出面,又由道光皇帝恩准,为孔氏建贞节牌坊。但孔氏家里既无土地又无坟茔,牌坊无处可建,后来人们就在孔氏与公公落水的地方建了一座桥,桥上建木廊坊代替了石牌坊。廊桥完工后,杨以增送来“清孝桥”匾一块,人们就把孔氏居住的街道称为:清孝街。由于杨以增的原匾早已丢失,所以至今廊桥的题名处仍是空白。


[看到铁塔时]现在我们的船正在向西行驶。请大家看左前方的塔,这就是聊城三宝“古楼、铁塔、玉皇皋”中的宋代铁塔。其实,这铁塔初建时,原本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墓塔。后来,砖塔因遭到破坏,人们为了报答正果寺仁安长老的大恩大德,又在原塔基础上铸造了这座铁质舍利宝塔。千年来,铁塔不仅成为聊城历史的见证,而且给聊城增加了诸多光辉。后人把它列为聊城的八景之一:铁塔烟霏。明嘉靖进士许东望有诗为证:绝顶摩云迥去雁,暮云倚树起鸣塘。争春惨淡烟光里,蜃气分明出海洋。


说到铁塔,聊城还有一样闻名的食品:铁公鸡。被老舍先生誉为“聊城铁公鸡”的魏氏熏鸡,是北关魏永泰于清朝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创制的。迄今已有近190年的历史。当时的聊城紧靠运河,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为便于扒鸡运销外地,魏家扒鸡店研制成这种能够长时期保存的熏鸡,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二月成批制作,供全年销售。魏氏熏鸡选料精良,制作精细。熏鸡选用外型丰满、肉多肥嫩、体重2至3斤的一年左右无病活鸡,先加工成扒鸡再在腹内装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药料,放在锯末烟上熏制而成。经熏制的扒鸡水分少、皮缩裂、内外露、无弹性、药香浓,存放时间长,是过往聊城商贾游客争相购买的上等美肴和馈赠佳品。


[东昌湖、运河交汇处]在这里,湖河之水融汇在一起,运河蜿蜒向北流去,我们的船将离开运河再次进入了东昌湖。


[稍候]前面这片湖面夏天时遍布荷藕,是一处开放式的观赏公园。皓月当空的夏夜,缕缕清香飘来,凉爽宜人。湖内不仅荷莲遍布,而且苇草蓊郁,鸟禽栖息,花香鸟语,如诗如画。公园内建有一凉亭,重檐攒尖,六角飞翅,双檐12脊皆饰卷毛兽,建筑精巧别致。亭子的四周偎依湖水,荷莲、柱间设有坐椅,供人休息,晨昏四时,景色各异。临亭建有水桥,连接湖岸,亭桥相依,颇具江南特色。


各位朋友请往南看,这座桥是不是很有特点?对了,非常陡,不要说汽车,就是推自行车上桥,一般体力不济的也甭想上去。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座桥叫白玉桥,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避难处,名字也是朱棣定下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后,孙子朱允汶登基,改号建文。仅仅7个月后,燕王朱棣就开始发难,攻打济南,久攻不下时,率兵占领了沧州、临清、馆陶等地,建文帝令山东参政铁弦率兵进驻东昌,阻击朱棣。朱棣轻敌,上当中计,被围住一通厮杀,直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朱棣边战边退,最后只剩下单身匹马,人困马乏,无力支撑。就在这时一支敌军追来,朱棣无心再战,策马便逃。谁知经过一拱桥时,不慎落马。朱棣暗想,吾命休已!千钧一发之际,空中飘落一条长绫将其裹住,拉进桥洞。朱棣睁眼一看,原是观音菩萨端立莲台上,于是纳头便拜,这才发觉自己是站在齐肩深的水里,无法跪下。再抬头时,观音菩萨已不见踪迹。再说追兵赶到桥头,突然大雾迷漫,对面不见人影,无奈只好收兵而归。朱棣登基后,派人专门前来搜寻,得知桥后即是隆兴寺,供有观音菩萨塑像。于是命人在京城建起观音道场,将隆兴寺命名为护国隆兴寺,又用汉白玉重修了拱桥,命名为白玉桥。


[北关桥附近]东昌湖景区不仅古迹多,而且还是一个高标准的体育比赛场所。我们经过这座北关桥后,西面的这片水域上经常举行水上比赛。世界龙舟邀请赛、F1摩托艇比赛、中美滑水对抗赛等诸多国际级比赛都曾在这里展开。每当比赛日,湖边挤满了观众,龙舟赛整齐划一的动作、震天动地的锣敲,摩托艇风驰电掣的速度,水上芭蕾的优美与惊险,给东昌湖更增添了几分活力。


说到体育,人们喜欢用一个词来形容运动健儿:龙腾虎跃。中国是龙的故乡,聊城就有许多和龙相关的故事与传说。各位请看,正西边的广场上是腾龙雕塑,这座雕塑诉说着“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位身怀六甲的姑娘长途跋涉经过东昌府时,累倒在城西道口铺王海子村路边,被村里的好心人收留。姑娘见这里民风淳朴,便想留下来。好心人给她介绍了一户李姓人家,小伙子见姑娘长得十分俊秀,也就答应了这门婚事。姑娘排行第三,婚后,人们就叫她三娘。转眼间到了三娘生产的日子,这天夜里,天无月色,黑云压顶,随着一声啼哭,一个皮肤黑色、长着条尾巴的婴儿降生了。在场的人惊呆了,李姓小伙子更是心慌意乱,把孩子抱到床上,拿起菜刀,“咔嚓”一声将尾巴砍了下来。一瞬间,一道闪电撩开后窗直冲东北而去。其实,这三娘本是东海龙宫的三公主,因与南海龙王的二太子私定终身被逐出龙宫,流落凡间。再说被砍掉尾巴的这条龙,四处游荡,寻找栖身之处。这天,它发现了一条大江,不料江中有条白龙,十分霸道,黑龙与它斗过几次,未能取胜。后来,黑龙邀请到所有在东北居住的山东人为它助战,江岸上山东人把战鼓擂得震天响,江中黑浪涌起时就投馒头和肉,白浪涌起时就投石灰和石头,帮助黑龙最终打败了白龙,这条江恢复了平静。为了纪念黑龙,人们把这条江取名为黑龙江。从此,凡是江上往来船只,只要有山东人在船上就会风平浪静。时至今日,黑龙江上的船工开船前总要问一句:船上有山东人吗?听到有字才开船。三娘去世时,接连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并伴有龙吟啜泣之声,人们说,这是秃尾巴老李奠母来了。


[临近古城西北角时]在东昌古城西北角,也就是我们船的左边,各位朋友请看,有一个姜太公钓鱼像。大家都知道,姜子牙钓鱼与众不同,他的鱼钩是直的,所以有一句歇后语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为什么姜子牙像立在了东昌湖边呢,这里又有一段故事:当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与纣王作战,纣王曾调集土方的军队前来增援。为打击土方增援力量,姜子牙带兵迎敌,双方交战处就在聊城一带。姜子牙足智多谋,为了迅速打垮这支援军,尽快返回主战场,心生一计:每天夜里让士兵又唱又跳,自己一身渔夫打扮,点上篝火在河道边钓鱼,摆出一副骄兵轻敌的假相。土方统帅得到线报后,暗自高兴,组织了队伍夜袭西周军,准备活擒姜子牙。当他们悄悄来到姜太公背后,准备活捉时,才发现上当了,姜子牙和两个侍者都是用草扎的。土方统帅暗想不好,急令收兵,不想姜子牙早已派兵埋伏好了,只杀的土方军队四散奔逃,带着残兵败将回到了北方。为纪念姜太公用垂钓之计大破土方的战绩,人们就在这里塑了这尊像。


下面,我们即将登湖心岛,在岛上欣赏一下江北水城的风光。湖心岛面积2750平方米,岛上有望岳亭、溢香斋、翠园、垂花门、沁园、观景台、金鱼馆、垂钓台等建筑物。望岳亭位于湖心岛西北角,高7.8米,占地80平方米,黄琉璃瓦重檐六角攒尖顶,六柱拱托,柱间设有坐凳,可供游人休憩。重檐下内外六面绘有《胭脂》故事的连环画。蒲松龄先生《聊斋志异》中的“胭脂”故事就发生在东昌湖边。当年,勤劳善良、家境贫寒的胭脂姑娘,与鄂公子一见钟情后,历经磨难,方才有情人终成眷属。现在,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都喜欢在东昌湖边谈情说爱,流水倒影、小桥美景,卿卿我我、你侬我侬,成就了一段段美好姻缘。


望岳亭建筑精巧宏丽,因与光岳楼遥相呼应而得名。湖心岛北侧建有3间殿堂式歇山顶茶社,名曰“溢香斋”,占地60平方米,主要用于接待来岛宾客。东侧和中部为翠园,占地740平方米,房屋均为青瓦白墙仿古起脊建筑,古雅别致。东侧正中建有垂花门,黄琉璃瓦盖顶,做工精细,古香古色,与望岳亭交相映辉。南侧为沁园,布局精巧,廊壁漏窗图样各异。前园临湖设有观景台,为7间敞廊,可供游人休息观景。后园为花园,内有石刻雕塑,喷水花池,系仿苏州园林建造,园内翠竹繁茂,百花争艳,环境清雅。登岛远望,烟波浩渺,水天一色,鱼戏游舟,犹临仙境。


各位朋友,湖心岛一游,推开碧窗赏湖景,泥炉旁边品香茗,是不是神清气爽,飘飘然神游天外的感觉?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东昌湖上最大的一座桥,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内石拱桥――东昌大桥。横跨古城西部东昌湖上的这座大桥也叫二十一孔桥,因为它一共有21个桥洞,象征着跨入21世纪。大桥于2001年6月动工,2002年7月竣工,全长322米,桥面净宽15米。上部结构为石砌拱桥,中间5孔为悬链线拱,两侧为圆弧拱。主孔净高9米,可供大型游船顺利通航。拱圈、桥身采用花岗岩嵌面,桥面青石铺砌,汉白玉栏杆,被誉为“中国江北最大的内陆湖泊石拱桥”,堪称桥梁建筑史上的精品。由北而南,东昌大桥与水城明珠,成为聊城现代的建筑标志。由西而东,东昌大桥与古城中央的光岳楼,则构成一幅今古和谐交融的图画。东昌大桥不仅仅是聊城的一个建筑,而且桥两侧的汉白玉栏杆上雕刻着366幅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水浒故事,顺着大桥走上一个来回,水浒精华尽收眼底。如今,大桥已成为东昌湖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有诗人曾这样赞美道:满城垂柳发丝柔,一湖碧水照风流,白玉长桥形似梳,梳理诗情写春秋。在这里,诗人把我们的东昌大桥比喻为一把大大的梳子,它梳理着东昌湖的波涛,也梳理着聊城古老的岁月。


[进入西南水域]船的前方,湖西岸那个圆形的建筑,就是水城明珠大剧场了。许多朋友说,这个剧场很像悉尼的歌剧院。其实,我们水城明珠剧场的投资比悉尼歌剧院少很多,只用了五千万元左右。剧场高36米,与古城区的光岳楼高度一致,观众席环形排列、逐排升高,一共有3636个座位。这个剧场有两项国家专利技术,一是剧场可以开合。东边的大半球可以顺着轨道旋转180度,盖到最西边的小半球上面,中间两个条状的可以东西方向平移,这时剧场就成了露天的。另一项专利技术是剧场内温度控制方面的。因为剧场空间太高,安装空调效果不明显,于是建设者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每个观众座椅下面,都留有一个空调出风口。这样,就很容易地实现了冬暖夏凉。剧场建成后,胡锦涛总书记等多位中央和国家领导人都来此视察过。剧场每年都有150场左右的文艺演出活动,大陆及港澳台的知名演员大多在此演出过,许多国外团体如俄罗斯小白桦歌舞团、奥地利交响乐团等也都曾来此献艺。


刚才,我们提到了光岳楼。请各位朋友转身朝古城区看一看,城中央犹如鹤立鸡群,在周围建筑中拔地而起的,就是全国四大名楼之一的光岳楼。与其他名楼不同,光岳楼建成后,一直保存完好,数百年来,只经历过几次小规模维护,从未重修、重建过。光岳楼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因为是用修建城墙时所剩余木料建造的,整个楼全为榫铆结构,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始称“余木楼”,又因为楼上放有一面报时用的大鼓,老百姓还称为“鼓楼”或“古楼”。明弘治年间,吏部考工员外郎李赞登楼,写下一首赞美诗:霄汉凭陵日月悬,下临天地上通仙。平生放眼惟输此,天下名楼数漫千。望入青徐光并岳,势尊正北位当前。从此,因为楼“有光于岱岳”,就叫光岳楼了。康熙、乾隆南巡留宿东昌时,大多把行宫设在光岳楼内,楼上有多处他们的题字、题诗。


光岳楼所在的老城区是始建于北宋时期的方正古城,原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四周环以宽阔的护城河,后来城墙被拆除,但古城格局依然如故,原用于“窥敌望远”、报时报警的光岳楼今仍高高矗立于古城中央。以光岳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四条大街向外延伸,依次有“四口”(东口、西口、南口、北口)、“四门”(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四关”(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城区街道,经纬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盘方格网状骨架。城区居民,多为三合院、四合院,至今保留着白墙、灰瓦、坡屋顶的传统建筑风格。聊城古城区是一个非常标准的正方形,面积1平方公里,从中央的光岳楼起,到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处,都是500米。古城区内文物古迹众多,有人这样形容:捡一片瓦块就是历史,挖一抔泥土就有文化。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当年毛主席送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楚辞集注》就是海源阁的影印本;“誓死不渡黄河南”的范筑先纪念馆;琳琅满目的明清圣旨博物馆等诸多景点,都在古城区内。各位朋友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去看一看,保证会令您流连忘返。


古城内街道纵横,素有9街18巷72胡同之说,这里藏龙卧虎,素有奇人异士。清朝初年,康熙南巡路过东昌府,住在了进士任克溥家中。这天,康熙微服私访,步出东门,过了水桥,来到米市街,进了路西一家字号“八仙居”的饭馆。当时饭馆内一张桌子前坐着胖瘦两个年逾花甲的老人,正在喝酒解闷,见康熙进来,一不点菜、二不要酒,坐在那里话也不说,二人便打赌能否逼康熙说话。瘦老头起身朝康熙走去,边走边跺脚,可康熙只当没听见,无动于衷,瘦老头又连连咳嗽几声,康熙仍装聋作哑,坦然自若,不动声色。这时瘦老头有点生气了,心想莫非这人真的炮打不惊?好,我再给他使点眼色看看。只见那瘦老头走过来,在康熙肩膀上拍了两下。康熙一惊:“你是何人,为何这般无理?”瘦老头嘻皮笑脸地说:“我认错人了,你打我两拳吧。”康熙非常恼火,立即转身出了饭馆,并让任克溥搬到城外去住,准备回京后派兵血洗东昌府。任克溥听后大惊,脑子转了几转,跪下忙向康熙道喜,说:“万岁爷去的是闹龙街。这东昌府虽弹丸之地,却是一块宝地,神仙云集。人们说,古楼下三天不过神仙就会腥血烂臭。东昌府常有天下能人来往,今天是万岁犯地名了,闹龙街有人打扰,这说明龙仙相遇,此乃大吉大利之兆,万岁爷的江山定能稳如泰山。”听罢此言,康熙转怒为喜。从此,“闹龙街”名声大振。各位朋友,您也不妨到古城街巷中走一走、转一转,说不上机缘巧合,也许能碰到一两个神仙呢。


一方古城四面水,两道胜景八面风。朋友们,今天的东昌湖、古运河之行即将结束。但愿后会有期,我们再次相聚,平湖秋月泛兰舟,光岳楼前瞻古怀,让东昌湖的水永远留住您美好的回忆。


东昌湖导游词

第三篇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导游员「聊聊」,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为大家服务。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享有“江北水城”、“运河明珠”之美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聊城,请允许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下聊城(聊城市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黄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总人口573万。聊城介于北纬35°47’至37°02’和东经115°16’至116°32’之间。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半干燥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在2463.0-2741.8小时之间,全市平均气温12.8-13.4℃,全年降水量为567.7-637.3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56-68%,无霜期200天左右,多南风和偏南风。


全市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辖8个县(市、区),12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6486个行政村(居委会)。全市总人口563.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5.79万人。男女性别比101.9:100。人口出生率8.95‰,死亡率5.08‰,人口自然增长率3.87‰。有少数民族43个,56785人。


聊城古称东昌府(东昌府区位于鲁西平原,古运河畔,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总面积1245平方公里,人口101万,下辖10镇、4乡、4个街道办事处、一个开发区、一个工业园。


东昌府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江北水城、京杭运河明珠——聊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鲁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代表中国古代文明之大成的齐鲁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在此交融。春秋时期为聊国、摄国的都城,秦代设聊城县,明清时期为东昌府治。尤其在明清时期,这里漕运畅通,为京杭运河沿岸最负盛名的九大商埠之一,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秀美赛江南,富庶甲齐都”。这里历史古迹星罗棋布、俯拾皆是。座落于古城中央的光岳楼,冲云凌霄、追星摘月;位于古运河畔的山陕会馆,雕刻精美,金碧辉煌;宋代铁塔,古朴雄浑,摩云迥雁;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收藏之富为“海内之甲观”。


东昌府自古名人辈出,人杰地灵,属文明礼仪之邦。先后涌现出来的朱延禧、傅以渐、邓钟岳、杨以增、范筑先、傅斯年等一大批经天纬业、济世安民的良左贤相。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万里雪域留美名;当今大学生徐本禹,偏远地区支教感动中国;当地人民检察官白云,更是本地群众头上的一片青天。这些都是东昌府人民的自豪和骄傲。


东昌府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历史上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过了济宁,便是东昌”的美誉。“光岳晓晴”、“铁塔烟霏”、“圣泉携雨”、“仙客云护”、“崇武连樯”等东昌府八大胜景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风景如画的东昌湖,环抱古城,是我国江北最大的人工湖,也是全国著名的垂钓基地,风光旖旎,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两条中华历史名河京杭大运河、徒骇河,蜿蜒穿越而过,再加上另外大小30余条河流,形成城、湖、河一体的独特景观,凸显了“江北水城”的旅游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东昌府区经济突飞猛进,基础建设成就显著。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先后规划开发的五大主题乐园各具特色。东昌府区优越的地理区位、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先进的通讯网络,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游览条件。


东昌府是一个既保持了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又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商贸、旅游城市,逐渐成为中外游客旅游度假、休闲观光、娱乐商贸的重要旅游目的地。热情好客的东昌府区人民竭诚欢迎各地朋友前来旅游观光、度假、考察、投资。),居鲁西,毗泰岱,临黄河,是一座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共同孕育的城市。聊城因水而兴,所以说,水是聊城魂。中华母亲河――黄河在聊城境内蜿蜒百里;全市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由西向东蜿蜒百里,马颊河、徒骇河、漳卫河、赵王河等近百条河流纵横交错,逶迤而去。素有“南有西子,北有东昌”之称的东昌湖,千顷湖水,清如许,明如镜,烟波浩淼的碧水环绕着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古城1平方公里,方方正正,大街小巷并列对称,垂直交叉,就像一个巨大的棋盘飘浮在碧波上。古城的中央耸立着天下现存最雄伟的古楼---光岳楼。驰名于世的京杭大运河像一条玉带穿城、湖而过。华夏名楼、历史名城、江北名湖、世界名河共同构筑了聊城独具特色的城市格局。在聊城40多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水域面积达到三分之一。因此,聊城又被称为江北水城。(3分钟)


(补充:聊城历史悠久,7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遗留下400多处文物古迹,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组8处:光岳楼耸立在古城中央,气势恢宏,“虽黄鹤、岳阳亦当拜望”;山陕会馆倚运河而立,富丽堂皇,是运河漕运兴盛的见证;以《七步诗》享誉古今、位居建安七子之首的曹植之墓位于东阿县鱼山之麓;揭示黄河下游龙山文化神秘面纱的重大考古发现---景阳冈龙山文化城与景阳冈旅游区相得益彰;临清钞关、鳌头矶、舍利塔、清真寺像运河上的星星,闪烁着神秘的光芒,诉说着“南有苏杭,北有临张”的辉煌。。聊城文化底蕴浓厚,闻名中外的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金瓶梅》就是以聊城社会为背景写的,武松打虎的景阳冈、武松斗杀西门庆的狮子楼、祝家庄、十字坡、柴府花园等众多古迹依然存在,经过修葺又焕发出迷人的风采。聊城名人志士众多,一箭救万生的鲁仲连,妙语惊朝纲的宰相朱延禧,计出清乾定的名臣傅以渐,书苑甲群芳的状元邓钟岳,藏书富四海的杨以增,都因其学识和品德代代相传,影响深远;近代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张自忠,著名学者傅斯年,文学泰斗季羡林,80年代楷模张海迪和90年代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都是聊城人民的杰出代表,是聊城的骄傲。


现已拥有国家4A、3A、2A级景区共14处,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处,4星、3星、2星级宾馆共18家,旅游定点单位15家,国际、国内旅行社共53家。聊城还是著名的剪纸艺术之乡、武术杂技之乡,是鲁西大鼓、山东快书的发源地。聊城还是驰名的运河美食文化城,南北各大菜系因运河之故在此交融争辉,“水浒宴”、“金瓶梅宴”和花样众多风味独特的民族小吃,令海内外游客乐不思蜀。


江北水城•运河明珠---聊城正在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国内外朋友的到来。)


好的,各位游客,我们的船到了,下面,请各位随我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码头开始,泛舟水上,一起游览最核心也是最能体现水城特色的景区――东昌湖与古运河,亲身感受江北水城之秀美,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之幽邃。
我们乘坐的船已经缓缓启动了,请您一定要注意安全!首先我们游览的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东昌湖风景名胜区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西南市区,东、北、西分别以聊城市区主干道柳园路、东昌路、湖西路为界,南至南外环路,总面积20.6平方公里。驰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穿风景区而过。东昌湖风景名胜区以建于北宋时期的聊城古城为中心,以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环绕于古城区四周的东昌湖为依托,集中体现了聊城“水、古、文”的特色,营造出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体”的独特风貌,是山东西部和冀、鲁、豫接壤地区最为著名的风景游览区。


东昌湖始建于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在原护城河的基础上经历代开挖而成,现有水域6平方公里,为中国江北地区罕见的大型城内湖泊。东昌湖引黄河水为源,常年水深3-5米,湖水清澈,无任何工业污染。东昌湖中心是已有千年历史的1平方公里的正方形聊城古城。古城风貌保存完好,以古城正中的光岳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东西南北四条古城区干道,其它大街小巷,也都是经纬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盘方格网状骨架。古城区民居,至今保留着白墙、灰瓦、城屋顶的传统建筑风格。古老的京杭运河两岸,街巷布列,各种店铺民居,随坡就势,依河而建。条石铺砌的大小码头,株株苍劲的古槐,以及宋代隆兴寺铁塔,国家重点文物、清代建筑山陕会馆,仍会使人们体味到昔日运河漕运鼎盛时期古聊城的繁荣和辉煌。通过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东昌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内容——湖滨风景区、古城文化区和运河风情区。


东昌湖风景名胜区文化的内涵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聊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明朝宰相朱延禧,清代名臣傅以渐、任克溥、书画名家邓钟岳,近代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著名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傅斯年,以及八十年代青年楷模张海迪和九十年代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此外,《水浒》、《聊斋》、《金瓶梅》、《老残游记》等中国古代名著,对古聊城和东昌湖均有描述。千年的历史沧桑,层出不穷的杰出人物,造就了东昌湖风景名胜区丰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迷人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文化景点,也汇成了东昌湖风景名胜区的丰富旅游资源。风景区内,错落散布着中国现存古代最高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的明代光岳楼,中国佛教文化的瑰宝宋代铁塔,集商业与文化之大成的精美清代建筑山陕会馆,中国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等名胜古迹,以及傅斯年纪念馆、民族英雄范筑先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文化景点;东昌湖区,近年又兴建了中国钓鱼协会聊城垂钓基地、东昌湖游乐园、江北水上竹寨、沙滩浴场、游船码头、湖心岛、荷香岛、浮春亭等一大批游览景点和设施。


水域总面积6.3平方公里的东昌湖,略大于杭州西湖,素有“南有西湖,北有东昌”之美誉。烟波浩淼,环抱古城,河湖相连,城湖相依,形成了聊城“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格局。这在全国独一无二,被清华大学作为典型案例收录在土木工程系教材中。


(经过湖滨公园)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湖滨公园,是在原来东昌古城城墙的位置上修建的一处开放式公园,是人们散布游憩、纳凉观景的理想场所。石砌湖岸随波就势,岸坡中建有梯形平台,种植着各种的花草树木,草坪绿地之中,点缀着亭台石凳。


(到达21孔桥后)大家再向南望,我们可以看到一座雄伟的大桥横跨整个东昌湖,这是西关桥。西关桥是我市城区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桥梁。它位于聊城古城西关街,跨越整个东昌湖,将古城区与湖西公园连成一个整体。全桥为21孔石砌拱桥,象征跨越21世纪;桥长322米,宽15米,最大跨径27米,最小跨径越7.5米,桥面最高点距水面约9米,桥下能通过旅游观光船。桥上的栏板用汉白玉做成,刻有水浒故事图案200多幅,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看这些图案如同读一部《水浒传》。现在这片水域是湖上运动游乐区,经常举办龙舟比赛、皮划艇比赛和水上摩托艇赛等水上项目,这些项目吸引着众多水上运动项目爱好者和游客。


(穿过21孔桥后)大家请随我的手势向西看,大家看到的就是腾龙广场了。腾龙广场位于湖滨公园的北部,北临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西靠聊城贸易学校,东依美丽的东昌湖,向南经水城明珠大剧场,和金凤广场遥遥相对。广场从2000年开始动工,2001年12月全面竣工。广场用大理石铺底,面积约2000平方米。


腾龙广场中的腾龙雕塑是有两条腾龙和祥云座组成,总高度为15.8米,宽度随视角变化而变化,最大宽度为10米。两条腾龙构成“二龙戏珠”的形象,“二龙”采取中国传统的龙的造型,一升一降,腾于祥云之上,龙身为自由双面曲面造型,龙的头、爪、须、鳍、尾各不相同,体现出龙的力度和动感。整个雕塑全部用3毫米以上的不锈钢锻制而成。


这组腾龙象征着富贵祥和,事业发达。同时,龙主水,临湖而建,相得益彰。广场与南边的金凤广场遥遥相望,共同体现出“龙凤呈祥”的美好寓意;同时它也象征着我们整个聊城市的发展,将会有一个巨龙升腾式的腾飞;聊城人民会把自己的美丽家园——聊城建设得更加美好。


站在腾龙广场上,向北,我们可以遥望荷香亭等景致;向东是聊塘路残段,这里是人们垂钓的好地方,这条路以后将被拆除,使整个湖区连为一体;向东南,我们可以遥望东昌湖中的湖心亭、龙字碑、江北水寨等景点;著名的光岳楼隔水也隐约可见。(3分钟)


(到达水城明珠大剧场)我们面前这座巨大的建筑就是水城明珠大剧场,它坐落东昌湖风景区湖滨公园内,是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由聊城市政府规划,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由聊城江北水城集团投资兴建的一处现代化的大型文化设施。这里周围环境优美宜人,配套设施齐全先进,能够承办综艺、戏曲、歌舞、杂技等各种大型的文艺演出。大剧场自2004年2月29日落成开业以来,已成功接待了国内外100多个艺术团体的300多场演出,包括国内著名的演出团体CCTV-3《欢乐中国行》、东方歌舞团、总政歌舞团、二炮文工团、中国歌舞团、中国广播艺术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天津交响乐团、贵州省杂技团、安庆市黄梅戏三团、济南儿童艺术剧院等,国外著名的演出团体奥地利音乐之声交响乐团、奥地利阿尔卑斯山交响乐团 、俄罗斯国家模范“小白桦”歌舞团、俄罗斯国立西伯利亚歌舞团、俄罗斯国防部红旗远东军区歌舞团等。其良好的艺术氛围、先进的多功能舞台及技术设备、优美的音响效果和优雅舒适的环境,带给观众最佳的艺术享受。它是集演出、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剧场,并且能为高级别会议、庆典、讲座、大赛等提供策划、组织和服务,旅游和文化前景十分开阔。 它使东昌古城焕发了青春,为江北水城增添了光彩。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曾庆红、吴官正、李鹏、李瑞环、田纪云、回良玉、王乐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省长韩寓群,广东省、河北省、水利部等省、部(委)的领导,以及许多外国游客、著名演员,都在莅临水城明珠大剧场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水城明珠是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晶。水城明珠大剧场正日益成为山东乃至全国重要的高雅艺术殿堂和中外文化交流窗口。


(补充:把水城明珠剧场的建筑特色和基本功能: 剧场的整体结构造型设计新颖独特,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同时也传递了西方的建筑文化理念。剧场占地面积9900平方米,高度33米,直径86米。剧场下部为钢筋混凝土底座,具有抵抗七级地震的能力。剧场上部为能够旋转的拱形钢结构,外观为一大一小半球形状,两个半球之间有过渡拱(3号拱)衔接。西面小的半球(1号拱和2号拱)是固定不动的。东面大的半球(4号拱)可以进行水平方向180度的旋转。中间3号拱可以东西平移。这种开启、闭合的独特功能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使观众充分领略到露天剧场与封闭剧院两种效果的不同风采。


剧场内观众席共有39排,3636个座位,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室内单体剧场。观众座椅全部采用高档次布软椅,其中中间红色部分是贵宾席,有622个座位。


在每个座椅底下都有一个像小帽子似的装置,那是中央空调的通风口;这样可以使观众无论坐在哪个位置,都能享受到中央空调释放的暖风或者冷风;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了适宜的表演环境。


剧场的灯光和音响设备堪称一流,电脑灯控制台、音响调音台、话筒、耳机等,都是国际著名品牌,可以为各种高档次的演出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剧场顶部4号拱的灯光犹如满天繁星,颗颗闪烁,让我们目不暇接。顶部南北两侧各有一组耳光灯,南侧为上场耳光灯,北侧为下场耳光灯;上边较大的灯叫远程回光灯,下边较小的灯叫聚光灯;并排的4个灯是射灯,学名叫投光灯,可以射出红、黄、绿、紫四种不同的颜色。舞台南北两侧各有三组侧光,分别为一侧、二侧、三侧,各6只。舞台台口两侧各有一组柱光,各12只。舞台里侧还有地排灯、玫瑰灯、电脑灯。灯光和音响控制室在观众席后部,其顶部还有两排灯是2面光,由上面一排的远程回光灯和下面一排的五度成像灯组成。各式各样的舞台灯,照出不同的花形,如梦如幻,能给各种演出活动披上漂亮的光彩外衣。即使没有演出的时候,各种灯具的交相辉映,营造了剧场内的灿烂辉煌。


剧场舞台高度是1.15米,台口高度是13.5米,台口宽29米,台深是23米,由乐池、前台、中台、后台四部分组成,舞台总面积700多平方米。舞台前部有3组升降乐池,升降高度为2米,最高可升至与舞台同样的高度,起到扩大舞台面积的作用。舞台台口上方为红、绿、蓝三色彩虹拱,异常壮观。舞台中央有3个圆形旋转台,其中,后面两个小的直径为2米,可单独正反旋转;前面一个大的直径为2.4米,可正反旋转也可升降,升降高度为1米。舞台顶部依次排有30道吊杆,包括10道幕杆,10道景杆,10道灯杆。灯杆负荷400千克,景杆负荷800千克。10道灯杆分别为1道天排灯杆,3道逆光灯杆,3道舞台顶光灯杆,1道电脑灯杆,1道假台口顶光灯杆,1道面光灯杆。舞台幕布从前到后为大幕,一道幕、二道幕和黑、白天幕,两侧为边幕(4条),上部为沿幕(5条)。舞台的天幕后有3米宽的演员通道。


舞台南北两侧各有两个台口,分别是演员们粉墨登场退场的两个上台口和两个下台口。


舞台后面是演员化妆间,共有7间,包括两间VIP化妆间和五间普通化妆间,设施齐全,设计合理,一次最多可容纳100人同时化妆。VIP化妆间是专门为著名演员准备的,装修比较豪华;化妆台位只有两个,避免了其他演员对他们的打扰。不仅设备设施齐全完备,而且还设有单独的淋浴间,方便演员卸妆。普通化妆间是为普通演员准备的,化妆台位比较多,镜子与化妆桌都是双面的,设施设备一应俱全。这种化妆间适合许多演员在一起化妆,比如伴舞的,合唱的等等。


舞台南侧是贵宾室,设计高雅庄重,是专门为接待中央、省、市领导准备的;不仅内部设施功能全、档次高,而且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也是国内一流的。


剧场北侧设有精品屋,展出的都是聊城的土、特、名、优产品和精美工艺品,以方便游客选购留作旅游纪念,也可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


剧场内东则是一条观景长廊。站在观景长廊中透过玻璃窗往外看,宽阔的东昌湖水面碧波荡漾,会给我们带来临海御风的感觉。


在长廊内还设有精品展台、音乐茶座和咖啡厅,环境优美,格调高雅,这里是休闲娱乐和交流情感的绝佳场所。


剧场外东部矗立着120米跨、10米宽、44米高的五号拱,它是一个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彩虹拱,气势宏伟,美丽壮观。


聊城不仅具有城中有湖,湖中有城,湖河相连,呈现举世罕见的独特建设格局,自然景色秀美,而且名胜古迹众多。为了使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了解一些景点,观景长廊内墙面上镶有浮雕,浮雕所表现的都是聊城的名胜古迹。首先是聊城的一些现代高层建筑,体现了聊城这些年的发展之迅猛;接着是东昌湖和湖上的东昌大桥,又称21孔桥,象征着聊城跨越21世纪;然后还有京杭大运河、山陕会馆、宋代铁塔、光岳楼等。这些浮雕中包含着聊城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聊城浓厚的古代文化底蕴。 


整个剧场的情况就介绍到这儿。愿水城明珠大剧场能给您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欢迎您以后常来水城明珠大剧场,在优美舒适的环境里,尽情地体验精彩的演出所带来的艺术享受。)(4分钟)


各位朋友,前面船即将通过的桥,名叫六知桥。说到六知桥,还有个来历呢。明朝中期,东昌府有位礼贤下士、爱民如子、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知府,姓蔡,名兴同。有一年发大水,河堤决口,平地划船。皇帝拨下善款,命蔡知府与河院一起抗灾防洪。后因治河有功,皇帝把抗灾剩下的银两开恩赏赐下来。河院想私分钱款,就在自己的行署备好酒菜,请知府过来议事。酒过三巡,河院提起分钱之事,对蔡知府说:“这钱我们二人分了,也无人知晓。”蔡知府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水知、河知,何来无人知晓?!此钱取之于民,理应用之于民!”回府后蔡知府即让师爷盘点账目,开列明细,邀地方士绅公议,将抗灾剩余的3万6千多两银子修建了南关和北关两座桥。后人感恩蔡知府义举,将南关桥改称“六知桥”。 (2分钟)


[船过南关桥后]过了六知桥,我们就来到了东昌湖的东南水域。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几个小岛,是老百姓俗称的演武场。水浒传中没羽箭张清调任东昌府之初,曾梦见自己在过吊桥迎敌时马失前蹄,跌入护城河中。张清不习水性,眼看有生命之忧,这时一仙女从天而降,抛下一根红绳,将其拖到城东南的小岛之上,并教他训练水兵之法,留下偈语:湖上练兵,遇江而止。后来卢俊义率水浒诸英雄攻打东昌,被张清连伤一十五员大将。幸亏宋江用计俘获了张清,并劝其归顺水泊梁山。此时,张清才知仙女之意。后来因为水冲,小岛越来越小,清朝以后,就无人在此练兵了。如今,这里草密水清,天气好的时候,湖里的乌龟就爬上来晒太阳。


在南城墙里,有一个不大的水面,多年来无论天气多么干旱、无论用什么器械取水,从未干涸过,这就是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龙潭。当初大禹治水来到聊城,命人在南部开挖了徒骇河,在北部开挖了马颊河后,洪水很快下降了许多,却一直无法排完。夜里,大禹趟水查看,来到徒骇河北岸时,见到一股暗流,顺暗流走出五六里路,发现了一股打着漩涡向上涌的水花。大禹拎起泥沙袋抛将下去。“呼啦”一声,水下飞起一条蛟龙,张牙舞爪扑向大禹。双方斗至天亮,蛟龙向东飞去。大禹将此事告诉了舜帝,舜帝赐其刻有镇蛟图的方石一块,告诉说那条蛟龙原是被赶出家门的东海龙王之子。夜里子时,按照舜帝的嘱咐,大禹把方石投到漩涡处,只听几声闷雷过后,水花随即落下。第二天,聊城一带洪水退下,大禹投石处却依然是一片深不见底的水面,人们称作镇蛟潭或龙潭。(2分钟)


聊城水多,桥也多。聊城的桥不但形态名异,而且都有着或传奇、动人的故事。有的还和皇帝有关系呢,咱们看到的前面这座连通东昌湖与古运河的桥,叫惊龙桥。说的是乾隆皇帝曾九次南巡,七次留宿聊城。有一次南巡回程,艄公因贪看沿途风景一时走神,待船行至龙湾桥头,急忙转舵,龙船的颠簸使得正在与人下棋的乾隆皇帝离身前倾,差点跪倒。乾隆大怒,急问何事?随从忙跪奏道:“皇上贵为真龙天子,何事不知?不过是因下棋入迷,一时淡忘而已。不过,东昌府这个地方,历来就不平凡。当年圣祖爷在此闹龙街就遇到过活神仙。刚才,您跪天、跪地、跪师亲,说明此地天有灵、地有德、水有韵、河有情。岸上就是龙湾,何不上岸,将息几日。”乾隆听罢称是,住进了光岳楼行宫。这后面还有一段故事,暂且卖个关子,过会再说。因为乾隆在龙湾桥受到惊吓,后人就称之为“惊龙桥”了。(2分钟)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了。我国古代有两大人工工程令世界瞩目:一个是万里长城,另一个就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自北京蜿蜒而下,直达杭州,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贯穿北京、通州、天津、河北(沧州)、山东(德州、临清、聊城、济宁)、江苏(徐州、淮安、扬州、镇江、无锡、常州、苏州)、浙江(湖州、杭州)6省市,全长1794公里,是我国历史上主要的水运航道和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对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京杭大运河是由历史上不同时期开凿的几条人工运河整修、扩建、串通而成的。据其流向分为:京津、津黄、黄淮、淮江、淮杭等5段。流经山东的部分成为山东运河,全长560公里,约占运河总长的1/3。因为在元、明、清三代,皆以向京城运输漕粮为主,古史称“漕河”,俗称“运粮河”。


据史籍记载,京杭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而大规模创见性的开凿有3次。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与齐、晋争霸,遂凿由瓜州至淮安的邗沟,这是关于大运河的最早记载。


山东运河,开凿于隋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与河(指黄河),北通涿郡。”(《隋书》)这就是目前流经聊城地区西境的卫河,历史上称为“御河”,此河道,在唐代稍有变动,但变化不大。


京杭大运河最初并不流经聊城。后来,元代定都北京,为调运南方粮米绸缎之便,才于至元26年(公元1289年),由礼部尚书孔孙、兵部尚书理出登仁主持,征夫3万多人,用工250万,开挖了南起东平,中经聊城,北至临清的“会通河”。元朝至元29年(公元1292年),又有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亲自勘察设计,动用2万民工,修通了通州至北京的“通惠河”。至此,北起大都(今北京),南迄杭州,全长1700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始告完成。此后,会通河又历经多次疏浚,使“八百斛之舟迅速无滞”,年运输能力达400万石,至此,京杭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聊城以扼运河咽喉而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 ”。


物换星移,时代变迁。由于漕运的废弃,今日的运河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繁荣与喧闹,但今天我们置身于京杭大运河之上,仍然可以想象出昔日运河上的繁华景象。聊城是运河的骄子,聊城人民对这条为聊城创造了辉煌历史的古运河有着特殊的感情,一直把她作为“历史功臣”加以保护,并继续利用她为人民服务。随着聊城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发展,聊城人民将把古运河开发成为风光秀丽的游览区。古运河风景区与东昌湖相连,沿河规划建设了仁义广场、市民广场、音乐广场、时光广场等五个广场,规划建设了古树新风、江南水乡、护国隆兴寺和怀荫园等四个园区;沿河两岸规划建设了主体两层、局部三层的仿古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商业步行街。
按照既定规划,古运河的水与东昌湖的碧波已经会通,开辟了我们今天的这条水上游览线,所以今天大家得以饱览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交织、湖河相连”的独特风貌。


(山陕会馆前)明清时期,得益于漕运的发达,聊城繁荣昌盛达400余年,这里“舟楫如云、帆樯蔽日”,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当时,运河两岸仅有名有姓的商铺就多达3000余家。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这是有证可查的。前面左手的这处院落,就是当时山西、陕西两省商人在此经商的“联络处与招待所”,里面砖雕、浮雕、透雕,天下三绝。请各位上岸,到山陕会馆内游览。


(补充:山陕会馆,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古运河西岸,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始建于清朝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年,距今己有260多年的历史。


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带动了聊城经济。便利的交通使经济、文化空前的繁荣昌盛,当时的聊城因此享有“江北一都会”的美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使聊城百业兴隆,山陕会馆就是当时由山西和陕西商人为了“祀神明、联桑梓”而建立的。


“联桑梓”是联络同乡之间的感情,逢年过节时商人们在会馆集会搞一些活动庆祝节日;“祀神明”呢,商人敬奉的神仙是三国时智勇双全的关羽,所以会馆的俗称就是“关帝庙”。


因为关羽是山西运城解州人,作为他的老乡,商人们认为关公可以荫蔽他们平安、发财,所以要拜祭他,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会馆始建于清朝乾隆八年,完工于嘉庆十四年,工程耗时66年,费白银60465.69,面积只有五亩七分,3311平方米,但布局紧凑,雕刻精美,堪称古建筑之集大成者。


山门,是会馆的大门,三间牌坊式门楼,上方悬挂的竖匾“协天大帝”,是说关公是协助上天统御万众的神。下方的木质浮雕垂花门罩,雕刻着白象、骆驼、麒麟等佛教吉兽和托塔天王李靖等佛教天王。大门高3米,宽2.3米,两侧的对联是歌颂关公的,“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何必仙佛功德,唯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至人。”意思是说:关公的所作所为己经是一位豪杰了,而他的思想和品德就算和圣贤相比,也是无愧的,足可以和东方鲁国的孔夫子相媲美;您何必修仙拜佛呢,关公并没有那样做,但他的浩然正气却能够充塞于天地之间,早已成为最完美的人了。对联将关羽的地位放在顶点,以和孔子相匹配,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两边的小门上方各有石刻匾额一方,体现出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履中”是说做人应该行为中正;“蹈和”是讲接人待物应该和气,在这里也可以体现出商人讲究和气生财的处世哲学。


小门两边是砖砌八字影壁,刻有“精忠贯日,大义参天”,是对关公一生的高度评价,由此也可以表明会馆是一座关帝庙的宗旨。


在戏楼的后山墙上,刻着“岑楼凝霞”四个字,意为戏楼虽然不大,但雕刻和绘画非常精美就像彩霞一样。山墙中央有一条直通庭院的甬道,甬道旁边有两幅大型石刻版画,左为松鹤延年,右为福禄发财,表现了商人对多财多寿的愿望。版画是石刻插屏架的形式,纹饰有小狮子、牡丹、石榴、凤凰、宝瓶和象征春夏秋冬的牡丹、荷花、菊花、腊梅,均为我国传统吉祥图案。这两幅版画因为正对两个小门,所以同时具有照壁的作用。石刻作品的上方,各有砖雕垂花门罩,刻有麒麟、飞鸟等图案。


在戏楼的后山墙和山门之间,有一座承前启后的建筑---遮雨过楼,它的作用是下雨天遮雨用的。有四个木质倒垂莲花座,每个莲花座的花心有一枚铁环,在节日时悬挂宫灯,以显示节日气氛。站在过楼下,向两边可以望到南北夹楼和钟鼓二楼。


夹楼是当年演员唱戏时化妆休息的场所,楼下各有门以便于人们通行,门媚上刻有“望海”“对岳”,是以此表达商人们高瞻远瞩,站在这儿可以看到泰山和东海。钟鼓楼均为建于砖石方台上的二重檐歇山十字脊方形楼阁。
钟楼门楣上书“振聋”,石柱上刻着“其声大而远,厥意深且长”意思是说:这钟的声音高而且悠远,这怎能不让人感到意味深长呢?


鼓楼上刻的“警聩”是和“振聋”相对仗的。对联是“当知听思聪,岂可耳无闻”,意思是:因为这鼓声,人们都己变得耳聪目明了,难倒你还没听到吗?


钟鼓楼的设置,体现了神庙的晨钟暮鼓之习。古代的寺院通过早晨的钟声、晚上的鼓声来提醒众生,不要怠聩,不要迷惑来感悟人生的真谛。


戏楼是三间台口,两层结构的一座建筑。


瞻下的额枋是木质透雕作品,原材料是整一根完整的木料,雕刻、刨光、彩绘之后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刻有花开富贵、龙凤呈祥、三星高照,表现了商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戏楼的四根石质方柱上刻有对联,内侧的是“宫商翕奏,赏心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扮演成文,快意在坦道骏马,高帆顺风。”上联中的“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是四大喜事中的头两件。古时候人们常说人生有四大喜事“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久早逢干霖,他乡遇故知”,而下联中骑着高头骏马在平坦的大道上飞奔,乘坐着挂着高帆的船在河中顺流而下,这是两件人生快事。对联是说:“吹奏着和谐的音乐,人生最赏心的事情是高中状元之时和洞房花烛之夜;在人生舞台上,每个人扮演着各种角色,最快意的事情是坦道骏马时和高帆顺风时。


外侧的对联是“结五万春花,奏雅宣和,无戾风骚称杰构;谱大千秋色,镂金错彩,有禅世教既奇观。“有两层意思:一是戏楼的雕刻和绘画非常美丽,远望上去象五万朵春天绽放的花朵;二是形容戏楼上演唱的剧目,对于人们是起着劝人向善、健康有益之作用。


戏台迎屏大柱上刻有对联“响遏行云,一曲笙簧欣乐利;歌翻白雪,八方舞蹈荷升平。“意思是:响亮的音乐使流云也停住倾听,人们用欢快的乐章庆贺安居乐业的景象;歌唱着高雅的乐曲,百姓们载歌载舞地歌颂着平安的生活。


戏楼的二楼是拜神的场所,开戏前拜戏神,五月十三、六月二十四关公单刀赴会和生日的时候拜祭关公,以表示商人的虔诚和敬意。


戏楼建筑特点最明显的表现在其顶部,一般的古代建筑顶部多是四个挑角,而戏楼顶部却向东北、东南各伸出两个挑角,向西北、西南各伸出三个挑角,便整个顶部形成十翼角,看去如凤凰展翅,似俊鸟争飞,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气势。外观令人叹为观止,而内部的结构复杂具有难度,这一点从全国来讲都是非常少见的。
院内的两棵古槐已有四、五百岁的树龄,是明朝的古树。当年建会馆时,山陕商人买下了这块民宅,当时就有这两棵槐树,商人们取其中间位置作会馆的中轴线,所以会馆是明显的左右对称的古代建筑,并且和两棵明槐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位于院落的南北两侧的建筑是南北看楼,各面阔五间,上下两层,是人们听戏的场所。


大殿前两头石狮,各高3.25米,由底座、须弥座、石狮三部分组成。居左的雄狮目视前方,神态威武,脚踏绣球,意味着雄狮掌握至高的权力,俗称“狮子滚绣球”;居右的雌狮目光朝斜下方,神态温顺和气,脚踏子孙昌盛象征的小狮子,俗称“太狮少狮”。狮子下面刻有精美的图案,是佛教八宝:剑、杵、铃、琵、伞、塔、钵、印。须弥座上则刻着花瓶、石榴、瓜果、小鹿、麒麟以及凤凰牡丹、鸬鹚荷花、彩蝶菊花、喜鹊、腊梅等春夏秋冬吉祥图案。用于表现“平平安安、多子多孙、福禄绵绵、四季吉祥”的含意。


关帝大殿即正殿,面阔三间,正殿前檐下悬挂着刻有“大义参天”四字的巨幅木匣,前廊有四根石质方柱,刻有楹联两对。内柱的阳文楹联为“伟烈壮古今,浩气丹心,汉代一时真君子;至诚参天地,英文雄武,晋国千秋大丈夫。”意思是说:关羽的伟大功业震撼着古今,影响着历史,他的浩然正气和赤诚忠贞之心,使他成为汉朝一世品德最高尚的人,而他杰出的文才武略也使关公成了山西一带千古传颂的伟人。


外柱的阴文对联是“非必杀身成仁,问我辈谁全节义;漫说通俗致用,笑书生空读春秋。”意思是:何必空喊杀身成仁的口号,问问我们当今这些人,谁能像关羽那样做到节义双全呢? 别说你能通晓经典并能尽其功用,实质上和关公相比,你不过是空读经书罢了!两幅对联都给予关羽高度评价。


檐柱上方有三块木质透雕额仿。


中间一块刻有老子和八仙人物。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是道家始祖。他的两侧分别雕刻八仙,南侧为铁拐李、何仙姑、张果老、吕洞宾,北侧为汉钟离、韩湘子、曹国舅和蓝采和。在这里雕刻八仙,表现了商人希望能像八仙过海一样,各显其能,多多发财。


左边额枋刻有“神仙传”的故事。“神仙传”中“蓝柯山”的故事是这样的:古时有个柴夫打柴时观看两个老人下棋,并吃下了神仙吃剩的桃核,下山后发现一切都己改变,他的斧头把柄已经腐烂,村里的人他都不认识了,打听之后才知道山下己经过了好几百年的时光,他遇到的是神仙,吃下的是仙丹。这就是“天上一日,人间千年”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对人生短暂的遗憾。


孝悌观念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二十四孝》最早见于元代,流传版本各有不同,但内容是一致的,以孝道来对子女进行教育和约束,以现代的教育眼光来看,有精华的一面,也有糟粕的一面。


进入大殿,便可以看到三尊神像。


原有的神像在解放前毁于战火,现在的神像是1990年还原复制而成的泥塑像。


中间是头戴十二旒冕,手捧镇圭,身穿龙袍的关圣帝君,两侧分别为周仓和关平。


关羽生前以忠义闻名,被封为汉寿亭侯汉前将军。死后被追封为“壮缪”侯。后来各朝各代的皇帝希望人们学习他的忠义为自己的封建统治王权服务,所以对关公的封号也是非常多的。有对联写得好“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从中我们不难了解,各代王朝、儒、释、道三界对关羽的推祟到了何等高度。所以,这儿关公神像的皇帝打扮是有历史依据的,同时也表现了山陕商人对他的崇拜之情。


另外,在我们印象中,关羽是卧蚕眉、丹凤眼、面如重枣的美髯公,眼前的神像为什么却是黄脸的呢?这里呢,有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关羽本姓冯名贤,出身铁匠之家,一身好武艺,好打不平。后来他打死了解州城恶霸“解州虎”,流亡在外。来到漳关,官府缉拿他的文书画像己张贴在城门上,危难关口,冯贤打破鼻子把血涂了一脸,故作疯颠之状,指关为姓,出关而去。可是当他想洗去脸上的血迹时,却怎么也洗不掉。从此,黄脸的冯贤便变成了红脸的关羽,这里的神像,也算是还他本来面目吧!


位于会馆的最后一层院落的建筑是春秋阁,高两层,嘉庆十四年完工,是会馆最高大的建筑。春秋阁的额枋均为木质透雕,内容主要为三国人物、民间故事、牡丹龙凤、瓜果等图案。造型逼真生动,栩栩如生。阁下原供有木雕神像,阁上有关公挑灯读春秋的神像和其生平连环画,但均毁于战乱。只有阁上墙壁还镶有一幅关羽坐式线雕像,线条流畅精美。春秋阁的兴建正是为纪念关公挑灯读春秋这一典故而建的。


会馆的大小石碑共有十八块,完整地纪录了从买地、兴建到历次重建所花费的每一笔银两开支数目、捐银两的商号的名称及捐银数量,对于研究会馆的历史来源是非常重要的。


南碑亭以西的砖墙上依次镶有五块捐金开支碑,东数第一块是嘉庆十五年四月的“会馆功竣历年进出银两开列碑”,第二块是道光二十五年一月的“重建山门、戏台、左右二门、南北殿、小鼓棚、重修春秋楼及建立旗杆、狮子碑使费开列碑”,第三块是同治六年八月的“重修旗杆大门一切使费与司事之家暨众号乐输银两咸列碑”,第四块是同治十三年立的“旧米市街太汾公所碑记”,第五块是光绪二十年的“重修建山门外石栏杆序碑”。
南碑亭里竖立的四幢石碑,西数第一幢为嘉庆十四年立的“重修关圣帝君大殿、财神大王北殿、文昌火神南殿、戏台、看楼、山门并新建飨亭、钟鼓楼序碑”。第二幢是嘉庆十四年的“春秋阁碑”。第三幢是同治四年立的“山陕众商会馆续拔婪金碑记序”。第四幢为嘉庆十四年立的“会馆大工告竣碑记序”。


在碑亭的西墙上镶着一块乾隆八年的“山陕会馆置买园地阔步数目,四至及买价画字税契碑”,内容是这样的:其地东西长四十三步,南北阔三十步,东至河涯,西至官街,南至大王庙,北至魏宅,四至分明。又后门南角园基一段东西长十二步,南北阔十一步,零三小尺,东至庙后,西至宫街,南至小街,北至本馆,四至分明亦载于契内。共买价,白银812两整,外画字银24两,其园基自来无粮。于乾隆元年七月二十六日税契粘尾。将红契存于秋会匣内,年深日久,恐有遗失,因此立石。大清乾隆八年岁次癸亥中秋,吉旦。山陕众商公立。从这篇碑文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山陕商人是做事严谨和善于保护自我权益的,所以会馆建立至今二百多年,从未因土地产权和周围的居民发生过任何纠纷。


而经过一些专家学者的考证,碑亭中四块大碑的背面记载的商号捐赠的银两和其工程开支的总数是相等的,会馆所花费白银60465.69两的数字就是从这里得出的,对于了解明清时的经济情况是非常有价值的。


南大殿是拜祭文昌神和火神的地方,有四根方形石柱,柱身刻有祥云仙鹤和花卉图案,正面刻有对联“气本似珠,看午夜光分奎壁; 功源济水,居离宫位按两丁。”午夜时遥望光芒四射的奎壁二星时,那就是文昌星所在;只要您保持好的商业道德,就可以功德无量,而使大神安居在离宫中,这也能水火相济而生财。“位南天以居尊神焰荧荧临斗柄;领北极而宰化星精朗朗俯魁垣”。光芒四射的大星位于斗柄所指的南天;文昌神所处的东方和北方相邻。檐柱上方额枋均为木质浮雕,中间刻有首尾相接,神态各异的七只芦雁和菊花,两侧刻梅花、荷花瓶、大香炉和茶壶。


北大殿,是商人祈求发财的地方。殿前有方形檐柱四根,和南大殿相同的是也以狮子、大象作柱基。柱身刻有花卉、图案、对联。“德兆阜财,奉万国物华天宝;行以利涉,庆一时海晏河清。”商人有好的商业道德,会预示着发财,可以把天下珍宝都聚集过来;靠好的行为和太平盛世获得利益,因此应该庆贺一世的天下太平。“位津要而掌财源,万里腰缠毕至;感钱神以成砥柱,千秋宝载无虞。”处在水陆要冲又掌握生财之道,万里之外的财富也可以全部随身携带而来;感动了财神就可以扭亏为盈,千秋世代都可以有充足的财产毫无忧虑了。


山陕会馆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布局紧凑,雕刻精美,所以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它虽然建在山东,但原材料和五大工匠均来自山西、陕西,因此会馆具有浓郁的山陕两省的建筑雕刻风格,也就使当时的商人们有了“如处秦山晋水之间”的感叹!山陕会馆不但反映了古代匠师们的高超技艺,而且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堪称集商业与文化之大成的古代建筑。)


看过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后,我们再次上船,继续运河之行。据记载,明清时期,聊城运河两岸会馆林立,规模与山陕会馆差不多的就有8处,可惜如今只保留下这一处。


在运河开发过程中,我们聊城政府一方面注重保护原有的文物古迹,另一方面新建筑都是仿明清时期样式的,白墙青瓦,充满了仿古气息,与运河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成为聊城一道新的风景线。


[船过一中桥后]在船的左边,各位朋友看到的这座基督教堂是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908年)修建的,是鲁西地区建成时间最长,保存最好的一座教堂。教堂面东临古运河而建,主体为双层楼房,两侧分别有3层的望楼和4层的钟桥,可供千人举行礼拜。教堂的北侧为牧师楼,3层城堡式建筑,是教堂神职人员居住的地方。说到教堂,我们就得提到一对美国传教士夫妇。1917年,一对美国传教士夫妇生下了一个女孩,起名牧琳爱。1930年,13岁的牧琳爱随父母回到了美国。岁月未能冲淡牧琳爱对中国的记忆,在回国后的几十年中,她一直魂牵梦萦,渴望再次回到中国,为中国人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1998年8月,82岁高龄的牧琳爱,卖掉40英亩山林和别墅、花园、汽车等家产,只身来到中国,在聊城市阳谷县刘庙村安了家。自定居聊城之后,牧琳爱竭尽所能,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并积极出钱为村里修路、为小学生配电脑,为医院捐献医疗设备、联系美国专家讲课……老人先后被授予“中华慈善大使”、“感动中国新闻人物”等称号,成为一位活着的传奇。每当有人问她为什么这样做时,牧琳爱老人总是说:“我有一颗中国心!”老人的中国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3分钟)


大家再请看左手岸边,这些沧桑古朴的青石,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登岸的御用码头,老百姓称为“大码头”。当年,康熙南巡、东巡路经东昌府时,都是从这里上下龙船。运河两岸净街戒严,大小官员及地方显贵士绅,皆跪伏在地,恭迎圣驾。附近还建有专门的接驾亭,万岁爷上岸后,首先来到亭内迎接官员们的叩拜,礼毕方才起驾进城。其声势浩大,场面宏阔,令人叹为观止。在中国运河博物馆内,有复原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朋友们都知道,乾隆是比较有才的一个皇帝,也是相当自负的一个人,但他对开创清朝盛世的爷爷康熙还是比较尊敬的。这不,前面左边就是乾隆皇帝南巡时登岸的小码头。为了表示对康熙的尊重,乾隆特意让人另择吉处修建了一个码头供自己上岸用,而不是使用康熙登岸的大码头,老百姓称之为“小码头”。


说到乾隆呢,我们书接上回:在惊龙桥受惊后,虽经随从百般劝解,乾隆却一直心怀戒意。直到住进光岳行宫,酒宴过后,才有了几分诗兴。凭栏眺望,乾隆被东南方向的一幅盛景吸引,随口问道:“这是何方胜境?”当得知这便是前朝状元邓中岳的庄园时,心中又来了气。康熙十六年邓中岳应殿试赢得康熙“文章平平,字压天下”的御批。人称风流天子的乾隆皇帝,自认书法最佳,却因一个“字压天下”,使他多年心中不服。惊龙桥受惊,乾隆把一肚子的气都撒在了邓中岳身上,回京没几天,便以“奏不对称”的罪名罢了邓状元的官。邓中岳,因字而贵,又因字而衰,饱尝人间五味,决意再也不让儿孙涉足官场了。邓中岳死后,儿孙遵其遗愿,将棺木沉入水下深埋,大抵是隐喻半生的宦海沉浮吧。


各位朋友,前面这座东西方向的桥,叫闸口桥。这里发生过许多故事,比较有名的是“今日无税”。康熙年间,刑部侍郎任克溥告老还乡后,发现东昌府因连年遭受水灾,民不聊生,而苛捐杂税,更使百姓怨声载道。任克溥三次上书,请求减免官税,赈济灾民,却未得到回复。正当他忧心如焚时,京城传来消息,说皇帝南巡要路过东昌。这天,康熙乘坐的龙舟行至东昌府闸口附近,突然触物搁浅。康熙令人速派水工清理河道。没多长时间,水工捞出一块刻有字迹的石碑。随行官当即上奏康熙。康熙问:“上面刻有何字?”任克溥近前跪奏道:“启奏万岁,此碑胆敢阻挡龙舟,恐有缘由,还请皇上明察为好。”康熙点头称是,走到碑前辩认字迹,随口念道:“今日无税。”任克溥急忙跪倒高呼:“谢主隆恩!”康熙问:“爱卿,这是何意?”任克溥答道:“万岁体恤灾民,免去东昌赋税,我岂能不为家乡父老谢恩!”康熙说:“古碑显现,亦是天意,就照此办理吧!”其实,这是任克溥冒着欺君杀头之罪预设的计谋。他让家人探明了龙船到达东昌的准确时间,于头天夜里将石碑投入河道之中,故意让康熙来念。东昌知府把“今日无税”碑立在了东关运河南岸,并修了牌楼。从此,凡在此码头装卸货物者,均不纳税。以至于在大码头一带形成帆墙如织、百货灿陈的景象,被誉为东昌古八景之一:崇武连樯。


[船过闸口前]穿越聊城城区的这段运河,南起龙湾,北至北坝,全长5公里。在东关大街东首设有一闸,叫通济闸,本地人成之为“闸口”,是运河之水流经聊城的咽喉要地。明清两代,不仅南北货运必经聊城,“达官富商皆取道于此”,因此,闸口一天要过好多船。由于船多,时常发生堵塞,为疏通船只,在闸口东又开凿了一条长约1公里 “越河”,取跨越大河之意。越河两岸,很快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闹市区,为便于两岸往来,又在越河上先后架起了12座形状各异的小桥,人们称之为“十二连桥”。当年,东关运河和越河一代,船只如梭,人涌如潮,店铺鳞次栉比,作坊星罗棋布,整个聊城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聊城自古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据考证,明清以来考中举人者323人、考中进士者71人。闸口桥西不远处,就是清朝开国状元傅以渐的宗祠家庙。


傅以渐是康熙的老师,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傅以渐自幼聪颖过人,经史过目不忘。三岁能诵书,五岁熟记经史不遗一字,十岁撰写文章。幼年家境贫困,作文苦于无纸,每起草于墙壁间,夜以香头照读,苦志力学,二十年如一日,攻读不懈,终成大器。清顺治三年开科大考,傅以渐以进士及第一甲第一名,首夺大魁,位列清华。傅先生治学严谨,精于考究,学识渊博,道德文章为一时之冠,人尊之为“星岩先生”。傅以渐是一位竭诚尽忠的贤臣良相,虽居官显耀,却仍以简朴无华而著名,深得顺治皇帝的器重。别的文武官员都骑马坐轿上朝,他却以驴代步,往来于宫庭之间,一次,被顺治皇帝见到,特御笔亲作小照一幅,并题“状元归去驴如飞”,一时传为佳话。后人借题演义,写下一首诗:“阁老骑驴来玉殿,康熙引缰走在前。若非太保展雄才,清鼎岂能安如山。”


提及傅家,不能不提另一个人:傅斯年。当年“五四运动”的游行队伍中,走在北京大学方队最前面、高举大旗的,就是傅斯年。我国著名史学家、教育家、中国新文化运动倡导人之一,曾先后任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是傅以渐的第七代孙。如今,傅家祠堂修成了傅斯年陈列馆,著名的“仁义胡同”也在那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身去感受一下。


聊城南起龙湾,北至北坝的运河岸上,有多棵几百年树龄的老槐树。树下均有三丈见方的高台,人称“晒书台”,又称“赛书台”。曾流传这样一个民谣:“数遍四百四十四棵槐,不知何处赛书台。赛书台?晒书台?是晒是赛后人猜。”说晒书台,是与海源阁主人杨以增有关。据说杨以增当运河总督的时候,从南方购了书,船运回东昌,途中受潮浸湿,上岸后先在槐树下晾晒,然后再运到海源阁收藏,故后人称之为“晒书台”。说“赛书台”,是因为当年运河岸不仅是十里码头,更是人员密集的繁荣市场:说评书的、唱鼓书的、演快书的等各路艺人在树下摆摊,竞相献艺,甚至唱对台戏,故后人称之为“赛书台”。目前赛和晒也经常被聊城人用来练习发言呢!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因为啊聊城的卷舌音和伸舌音容易混淆的缘故。(3分钟)现场表演下
关于古槐下的高台,还有一个说法:是与聊城的一个学子耿如杞有关,其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人送外号耿书篓子。有年秋天,江南举子乘船进京赶考,桅杆顶端高悬锦旗,上书十个绣金大字“精读天下书,喜赴琼林宴”。耿如杞本来也应参加科考,只因为父守孝,不能成行,看到江南举子有些轻狂,心中不服。赶考船靠岸后,一位江南举子要在此晒书,请耿如杞让一让。耿如杞也说要晒书,但却两手空空。江南举子问:“书在何处?”耿一拍肚皮:“在此。”见两人较劲儿,周围就有好热闹的人激将,于是双方击掌赛书:江南举子输了,落旗罢试;耿如杞输了,头顶香盘送江南举子进京。双方你来我往,劈章摘句,均对答如流,围观者赞叹叫绝,双方也是暗自佩服。这时,耿如杞要江南举子背诵《万年历》。在同行的提示下,有一位过了关。待这位举子让耿如杞复背时,耿由后向前,倒背如流。刚刚背了一部分,忽听一举子喊道:“仁兄打住!恕小弟轻狂,小看天下,我等甘愿回船。”言毕,同船工搬书上船,打道回府去了。看着解锚的南船,耿如杞心感不安,连连叹道:“侥幸,侥幸,我实不如人。”原来,耿如杞并不能背下万年历,只是以惊人的记忆力,由后向前强背了一部分。不打不成交。后来,耿如杞与江南举子们互通书信。下一个大比之年,他们在当年赛书台相聚,同舟进京,又同科及第,共登皇榜,成了相知相契的官场同僚。故老聊城民谣云:“天下文章装满船,赛书台上遇奇男,唇枪舌剑分高下,谁知命里是同年。”


无论是晒书台还是赛书台,总之这里是充满着文化的气息。人们传说,学生们经常在这里走一走、转一转,成绩就会好上几分。这也许只是传说而已,但幽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肯定能起到净化身心,提神醒脑的作用。


[船到廊桥处]各位朋友,前面这座桥雕梁画栋、飞檐走壁,恰似画廊一般,这就是聊城唯一的廊桥。为什么在这里修这样一座廊桥,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呢。清道光年间,有位孔氏女嫁到这附近、运河左岸的一个窦姓人家为妻。一年闹水荒,婆婆和丈夫都被淹死了,只剩下公公与孔氏。当时,孔氏刚二十岁出头,长相俊俏,性情温顺,有很多人前来向她求婚。但是为照顾孤苦无依的公公,孔氏执意不肯再嫁。这年初春,公公得了伤寒病,孔氏五更天就背着公公踏冰过河到北岸找大夫看病。返回时,由于太阳照射,河冰松动,公媳二人都被陷到并不深的河里。孔氏费尽力气才把公公拖上岸,背起来继续往家赶。到家后,孔氏急忙为公公擦湿换干。不料正好被人看到,从此流言蜚语就传开了,孔氏当面遭唾弃,背后被人指脊梁,变得沉默寡言,声言要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公公知道儿媳委屈,就找到在家为父母守孝的时任湖北按察使、海源阁的主人杨以增,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儿媳的嘉德孝行以及所受委屈如实倾诉。杨以增经过调查了解,明白了事情真相,决心还孔氏女以清白。杨以增先说通知府、由地方官出面,又由道光皇帝恩准,为孔氏建贞节牌坊。但孔氏家里既无土地又无坟茔,牌坊无处可建,后来人们就在孔氏与公公落水的地方建了一座桥,桥上建木廊坊代替了石牌坊。廊桥完工后,杨以增送来“清孝桥”匾一块,人们就把孔氏居住的街道称为:清孝街。由于杨以增的原匾早已丢失,所以至今廊桥的题名处仍是空白。


[看到铁塔时]现在我们的船正在向西行驶。请大家看左前方看,在京杭大运河上方有一座细瘦黑色的建筑物,这是宋代铁塔。建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铁塔的特点就是在建筑方式上,用生铁铸成一层一层,然后又层层迭装在一起的。这座塔原高13层,现仅存12层,是仿木楼阁式铁铸舍利塔,现在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铁塔的上方,是我们刚才在模型上看到过的东昌府城区。城中心的这一座楼就是光岳楼,光岳楼的俗称是古楼,所以聊城一带的民谣说:“东昌府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画面上看到的是其中的两宝:铁塔和古楼。另外还有一宝叫玉皇皋,它是一个富丽堂皇的玉皇庙,原是供奉玉皇大帝的道观。大家看!这就是聊城三宝“古楼、铁塔、玉皇皋”中的宋代铁塔。(在聊城流传着一首家喻户晓的民谣:“东昌府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被誉为东昌三宝之首的铁塔,位于东关运河西岸,原护国隆兴寺东南角,始建于北宋时期,是我市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铁塔为八角形仿木楼阁式铁铸佛塔,现为12层,通高15.8米,由塔身和塔座两部分组成。塔座为石砌正方形上下叠涩不对称式须弥座,高2.90米,底边长3.17米,占地10.50平方米,塔座牙脚四角成卷云状,束腰四面均有伎乐人物浮雕,或站立,或舞蹈,束腰东南、西南两角,各有一金刚力士,怒目凸腹,手按双膝下蹲,作顶托状。塔身用生铁仿木结构分层铸造,逐层迭装而成,铁壳中空,厚6-10厘米不等。第一层塔身直径1.53米,底部一周宝装覆莲,塔身八面设置四个假门与四个假窗。门额上有门簪四枚,簪面成削角方形,假门上均有铺首和门钉,东西方做成半掩门式。二至七层塔身无门窗雕饰,八至十层仅雕饰格窗。各层倚柱、斗拱与一层相同,每层塔身都有腰檐平座,平座均为四铺作单,围绕栏杆,腰檐仿木铸造,有檩枋、檐椽、飞椽、瓦垅及斜脊等。塔身逐层收分,塔顶置仰莲葫芦瓶式宝刹。1973年铁塔地宫出土有石棺、银函、辟支佛舍利。1977年,铁塔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实,这铁塔初建时,原本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墓塔。后来,砖塔因遭到破坏,人们为了报答正果寺仁安长老的大恩大德,又在原塔基础上铸造了这座铁质舍利宝塔。千年来,铁塔不仅成为聊城历史的见证,而且给聊城增加了诸多光辉。后人把它列为聊城的八景之一:铁塔烟霏。明嘉靖进士许东望有诗为证:绝顶摩云迥去雁,暮云倚树起鸣塘。争春惨淡烟光里,蜃气分明出海洋。(3分钟)


说到铁塔,聊城还有一样闻名的食品:铁公鸡被老舍先生誉为“聊城铁公鸡”的魏氏熏鸡.是北关魏永泰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创制,迄今已有190余年的历史。当时聊城紧靠运河,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为便于扒鸡运销外地.魏家扒鸡店研制成这种能够长时期保存的熏鸡,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二月成批制作,供全年销傅。


魏氏熏鸡选料辅良,制作精细。熏鸡选取用外型丰满、肉多、肥、嫩、体重2至3斤的一年左右无病活鸡,先加工成扒鸡,再在腹内装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药物,放在锯木(木屑)烟火上熏制而成。配料比例视批量多少及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锯末以沙、柳、红松木最佳,并要掺入适量细土。在熏制中。要不断变动鸡的姿势,一般熏制3至4小时内呈粟色,手掐无弹性,涂上鸡油即成。


经熏制的扒鸡,水分少、皮缩裂、肉外露、无弹性、药香浓,可存一年左右不变质。这种熏鸡,形美肉嫩骨酥,色鲜味美,人口余香深长独特,四季皆宜食。既可下酒,又可佐茶。古往今来,过往聊城的商贾游客,无不争相购买。魏氏熏鸡堪称上等美肴和馈赠佳品。


魏氏熏鸡制作技术代代相传。魏氏传人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并吸收先进技术,采用新的设备制作熏鸡,产量、质量均不断提高,产品远销闽、粤、浙、沪、京、津等地。(2分钟)


[东昌湖、运河交汇处]大家请看这里,湖河之水融汇在一起,运河蜿蜒向北流去,我们的船将离开运河再次进入了东昌湖。


[稍候]前面这片湖面夏天时遍布荷藕,是一处开放式的观赏公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睡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皓月当空的夏夜,缕缕清香飘来,凉爽宜人。湖内不仅荷莲遍布,而且苇草蓊郁,鸟禽栖息,花香鸟语,如诗如画。公园内建有一凉亭,重檐攒尖,六角飞翅,双檐12脊皆饰卷毛兽,建筑精巧别致。亭子的四周偎依湖水,荷莲、柱间设有坐椅,供人休息,晨昏四时,景色各异。临亭建有水桥,连接湖岸,亭桥相依,颇具江南特色。


各位朋友请往南看,这座桥是不是很有特点?对了,非常陡,不要说汽车,就是推自行车上桥,一般体力不济的也甭想上去。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座桥叫白玉桥,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避难处,名字也是朱棣定下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后,孙子朱允汶登基,改号建文。仅仅7个月后,燕王朱棣就开始发难,攻打济南,久攻不下时,率兵占领了沧州、临清、馆陶等地,建文帝令山东参政铁弦率兵进驻东昌,阻击朱棣。朱棣轻敌,上当中计,被围住一通厮杀,直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朱棣边战边退,最后只剩下单身匹马,人困马乏,无力支撑。就在这时一支敌军追来,朱棣无心再战,策马便逃。谁知经过一拱桥时,不慎落马。朱棣暗想,吾命休已!千钧一发之际,空中飘落一条长绫将其裹住,拉进桥洞。朱棣睁眼一看,原是观音菩萨端立莲台上,于是纳头便拜,这才发觉自己是站在齐肩深的水里,无法跪下。再抬头时,观音菩萨已不见踪迹。再说追兵赶到桥头,突然大雾迷漫,对面不见人影,无奈只好收兵而归。朱棣登基后,派人专门前来搜寻,得知桥后即是隆兴寺,供有观音菩萨塑像。于是命人在京城建起观音道场,将隆兴寺命名为护国隆兴寺,又用汉白玉重修了拱桥,命名为白玉桥。(2分钟)


[北关桥附近]东昌湖景区不仅古迹多,而且还是一个高标准的体育比赛场所。我们经过这座北关桥后,西面的这片水域上经常举行水上比赛。世界龙舟邀请赛、F1摩托艇比赛、中美滑水对抗赛等诸多国际级比赛都曾在这里展开。每当比赛日,湖边挤满了观众,龙舟赛整齐划一的动作、震天动地的锣敲,摩托艇风驰电掣的速度,水上芭蕾的优美与惊险,给东昌湖更增添了几分活力。(1分钟)


[临近古城西北角时]在东昌古城西北角,也就是我们船的左边,各位朋友请看,有一个姜太公钓鱼像。大家都知道,姜子牙钓鱼与众不同,他的鱼钩是直的,所以有一句歇后语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为什么姜子牙像立在了东昌湖边呢,这里又有一段故事:当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与纣王作战,纣王曾调集土方的军队前来增援。为打击土方增援力量,姜子牙带兵迎敌,双方交战处就在聊城一带。姜子牙足智多谋,为了迅速打垮这支援军,尽快返回主战场,心生一计:每天夜里让士兵又唱又跳,自己一身渔夫打扮,点上篝火在河道边钓鱼,摆出一副骄兵轻敌的假相。土方统帅得到线报后,暗自高兴,组织了队伍夜袭西周军,准备活擒姜子牙。当他们悄悄来到姜太公背后,准备活捉时,才发现上当了,姜子牙和两个侍者都是用草扎的。土方统帅暗想不好,急令收兵,不想姜子牙早已派兵埋伏好了,只杀的土方军队四散奔逃,带着残兵败将回到了北方。为纪念姜太公用垂钓之计大破土方的战绩,人们就在这里塑了这尊像。


下面,我们即将看到湖心岛,在岛上欣赏一下江北水城的风光。湖心岛面积2750平方米,岛上有望岳亭、溢香斋、翠园、垂花门、沁园、观景台、金鱼馆、垂钓台等建筑物。望岳亭位于湖心岛西北角,高7.8米,占地80平方米,黄琉璃瓦重檐六角攒尖顶,六柱拱托,柱间设有坐凳,可供游人休憩。重檐下内外六面绘有《胭脂》故事的连环画。蒲松龄先生《聊斋志异》中的“胭脂”故事就发生在东昌湖边。当年,勤劳善良、家境贫寒的胭脂姑娘,与鄂公子一见钟情后,历经磨难,方才有情人终成眷属。现在,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都喜欢在东昌湖边谈情说爱,流水倒影、小桥美景,卿卿我我、你侬我侬,成就了一段段美好姻缘。


望岳亭建筑精巧宏丽,因与光岳楼遥相呼应而得名。湖心岛北侧建有3间殿堂式歇山顶茶社,名曰“溢香斋”,占地60平方米,主要用于接待来岛宾客。东侧和中部为翠园,占地740平方米,房屋均为青瓦白墙仿古起脊建筑,古雅别致。东侧正中建有垂花门,黄琉璃瓦盖顶,做工精细,古香古色,与望岳亭交相映辉。南侧为沁园,布局精巧,廊壁漏窗图样各异。前园临湖设有观景台,为7间敞廊,可供游人休息观景。后园为花园,内有石刻雕塑,喷水花池,系仿苏州园林建造,园内翠竹繁茂,百花争艳,环境清雅。登岛远望,烟波浩渺,水天一色,鱼戏游舟,犹临仙境。


刚才,我们提到了光岳楼


光岳楼座落于聊城古城中心,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聊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光岳楼是古聊城(明清为东昌府)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今天新聊城的标志性建筑。


光岳楼是江北第一名楼,明代即有人赞誉它“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所以光岳楼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她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聊城历史文化以光岳楼为象征,寓含着儒教的中庸(不偏不倚,履中蹈和),道教的中和(中正和谐,天人合一),佛教的中观(实观假有真空,兼及色空二相)。这是典型的中国三教合一的“三中”文化。


光岳楼位于古城中心,居于天元之星,光岳楼是城市阴阳之平衡点---皇极之所;光岳楼从建筑形式而言不只是左右中轴对称,而是四象、四隅对称,是元点对称,表现出一种圆融和谐之美,接天纳地,达到天、地、物、人的合一。


光岳楼从结构上可分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我们看到的墩台,光岳楼的墩台是砖、石、土砌成的正四棱台,高9米,底边长33米,在墩台的四个正方向开辟6米宽,6米高的拱形过街通道。


墩台之上是光岳楼的主楼,有四层,所以称四重檐,一般的房子是一道正脊,而光岳楼在结顶部分有两道互相垂直的正脊,然后顺下来又分成八道垂脊,这样就组成的十字歇山顶。所以说,光岳楼是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


光岳楼的四层主楼高24米,这样墩台和主楼加起来的通高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九是阳数之极,寓意其高度不可超越。而我市的历届市委市政府为了保护光岳楼和古城的风貌,规定了在古城内不得建设高于12米的建筑。所以,光岳楼今天仍然是聊城古城内最高大的建筑。


光岳楼墩台共有四个大门,南面还有两小门,其中西侧小门为假门,东门是上楼的唯一通道。


这六门门额各有石匾:东曰“太平”,西曰“兴礼”,南曰“文明”,北曰“武定”。


东、西、南面的词都比较祥和,唯有北面是“武定”,这是由光岳楼的建造背景所决定的。东昌古城四门皆有四匾,东曰:“春熙”,西曰“清远”,南曰“正德”,北曰“宣威”,对北方都充满了敌对的信息。


南面的东门是“凤城仙阙”,西门是“阆苑瀛州”。


聊城在历史上曾雅称为“凤凰城”,简称凤城,仙阙是指神仙居住的楼阁。阆苑和瀛州是古代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两句话盛赞了聊城的独特景观。


光岳楼的建造与聊城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古城池的建造有着密切的联系。


聊城历史上为明清两代东昌府所在地,地处交通要道,是大运河沿岸的重要港口之一,那时漕运畅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鲁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称之“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


明朝建立初期,元朝刚灭亡不久,北方的形势很不稳定,东昌守御指挥佥事陈镛,为防御蒙古贵族统治集团复辟的军事需要,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到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将宋朝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所筑的土城改建为砖城。为了“严更漏,窥敌望远”,报时报警,又利用修城剩余木料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起,至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共用了三年的时间,修建了这座高达百尺的更鼓楼。


光岳楼初名“余木楼”,到公元1486年(明成化二十年)重修时,又因地为名,被称为为“东昌楼”。公元1496年(明弘治九年),有一位西平人士李赞(考功员外郎),在他的“题光岳楼诗序”中说:“余过东昌,访太守金天锡先生,城中一楼高壮极目,天锡携余登之,直至绝阁,仰视俯临,毛发欲竖,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乃今百余年矣,尚寞落无名称,不亦屈乎?”因与天锡评,命之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因和敖翰林诗一律,以归天锡,不知斯楼以为何如”。此后历代重修碑记都一直沿用“光岳楼”,但人们仍习惯地称之为“鼓楼”或“古楼”。


光岳楼四层主楼全系木结构,从结构上也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主构架,即一至三楼用32根金柱支撑,柱列分布与宋《营造法式》所谓“副阶周匝身内金厢斗底槽”相似,设内外槽金柱,至三楼由平枋、额枋、平梁、顺梁、抹角梁连接形成一巨大的框架结构,十分稳固,因而抗震,有很高的建筑成就。另一部分是四楼,是单独的一部分,可视为保护一、二、三楼木构架的一顶帽子。歇山十字脊之上现为透花铁葫芦,原应为陶质或琉璃宝顶。


光岳楼多年来一直是地方名胜,因此光岳楼的附属文物也十分丰富。


一楼共有匾额四块,楹联一副,各种碑刻二十三块。


登上五十六级台阶,楼梯尽头,一抹蓝天,敞轩内檐下悬有一匾,“共登青云梯”,这是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的。文革前此处亦有这样一块匾,那是清中期的江苏巡抚傅绳勋题写的,傅绳勋是聊城名门旺族,他的四世祖是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他的三世孙是近代著名学者傅斯年。


乾隆皇帝不只是一个有作为的帝王,而且他有较高的艺术造诣,乾隆皇帝的书法,上承赵孟俯、董其昌,此碑能使我们对乾隆的书法有确切的了解,行书是乾隆常用的一种书体,这通碑略带楷意,此碑字体端正,正所谓正大光明,用笔圆润,法度森严,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而且乾隆皇帝书写碑侧诗文时,已有八十岁高龄,这是很难得的。


在东门上方有一块匾,从内容到书法都气势非凡,“泰岱东来作翠屏”,这很容易理解,说的是东方的巍巍泰山,也不过是光岳楼翠绿的屏障。书者是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曾任山东学政(即负责科举考试的官员)。施闰章的书法成就也很高,其书法特点是笔划较细,但沉着有力,结体浑然天成,富有诗人的才气。这几个字是摘录施闰章的一首诗中的一句话。     


走进室内,我们可以看到聊城古城的模型。聊城有一首当地人民流传下来的歌谣:“说东昌,道东昌,东昌府里落凤凰;凤凰不落无宝地,鼓楼盖在正中央。”从聊城古城模型上可以形象地看到光岳楼的位置在城市中心。我们现在看到的聊城古城的模型,是根据清朝嘉庆年间留下来的古城图加工制作的。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古城方方正正,正好一平方公里,主要干道形成一个“田”字,其支干道形成一个“井”字,光岳楼就位于古城中心,古城内原有东昌府衙,聊城县衙,府文庙,县文庙,城隍庙,关帝庙,白衣堂,海源阁等,登上了四层之后,整个聊城的城市面貌,便会尽显眼前。


在一楼室内看到的光岳楼木结构相当清晰,它是用32根金柱,内槽12根,外槽20根排列,从一楼一直通向三楼,然后,用梁枋把它圈连在一起,这32根金柱都是整根木头的柱子,高达11.58米,在室内看到的是内槽的柱子(另外的20根都藏在周围的砖墙里面)。它们的四周在后来维修时,又加上了红色的抱柱。现如今,主体结构之上的主要构件都是原始的构件,从来没有更换过。它是我国现存的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建筑物。所以,光岳楼的文物价值相当高,古人曾评价她“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现在光岳楼更是无愧于天下名楼的称号。


在北墙上,可以看到一个神龛,神龛里面有一尊神像,这是鲁班的神像(现塑像1994年重塑)。这座楼全是木结构的,所以,当初建楼的木匠就把祖师爷鲁班供奉到这里。在聊城,关于这座楼的建造有许多传说,最流行的一个说法是鲁班造楼。


传说当年东昌守御指挥佥事陈镛下令要建这座楼的时候,工匠们老是拿不出建造方案,这时东昌府来了一位白发飘飘的老道士。他手里托了一座小楼的模型,然后让工匠们照此模型扩大100倍开始造楼。工程进行的很顺利,楼营造好了却遇到一个新问题,原来楼上的木头干缩后,卯榫老是活动,现加楔子既来不及,也不易楔入。这时,老道士又来了,他一声不吭地砍了一大堆木楔子,然后用手一指,楔子全都飞上卯里,一个不多,一个不少,高楼马上稳固了。道士又围转了三圈,木匠们也跟着转,转着转着也看出了门道,此楼还有点向西北倾斜。但见道士最后在西北角把他的斧头塞进楼基条石下,楼身就正过来了。木匠们知道是遇到了神仙,赶忙跪地叩头,等他们抬头再看时,已不见了道士身影。人们就知道老道士是神人,鲁班显圣了!于是人们把鲁班的像塑在了这里供奉。


“鲁班龛”上方有一块匾额,上书“巧夺天工”四个大字。(匾额木质,长2.7米,高0.8米,白地黑字)这是溥杰先生1988年为庆贺光岳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题写的。“巧夺天工”四个字发出了对光岳楼建筑艺术由衷的赞叹。


在鲁班像两旁,可以看到一副红色的楹联。这副楹联本是1933年聊城县县长孙桐峰所制。1992年10月由山东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蒋维崧先生重新书写。上联是写东昌府及光岳楼景致:“泰山东峙,黄河西临,岳色涛声,凭栏把酒无限好”,气势非凡。下联写聊城古人的典故:“层台射书,微乡明志,人杰地灵,登楼怀古有余馨”。他说聊城自古是人杰地灵的地方,而登上这座楼,就可以让我们想起古人创下的伟大业绩。


(层台射书是指战国时期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故事。微乡是指聊城殷商末期周王克商,周王将商纣王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启封为微子,其封地就在聊城。聊城曾有微子城遗址,微子启的后代是宋姓的祖先。)


在一楼南边檐下有一块匾额(木质,长3米,高1.4米,红地金字),它写道:“宇宙文衡”。在我们的常识里面,宇宙指时空。但是在古代的建筑物中含义是不同的,上木为“宇”,下木为“宙”,综合起来指整座建筑物。“文”指的是文化,“衡”指的是衡量的一种标尺。这就是说光岳楼是建筑文化当中的典范之作,这四个字给光岳楼一个极高的评价。


在二楼上,可以看周围这些柱子,是粗细不均匀的。有些柱子还稍微有些歪斜,这些都是这座楼余木性质的一些体现。很多人都听到过一种传说,即这种木材是进口木材,是从苏禄国(就是今天的菲律宾)进口而来,当时它可以通过海运,然后经过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运到这里来。这也许只是一种猜测,但是有专家曾对光岳楼的金柱进行过鉴定,证明这些木料的确是热带的草本树种。


转过来,就到“乾隆行宫”了。在乾隆行宫的门前,有一副红色的楹联。楹联是1974年由丰子恺先生题写的。上联是“光前垂后 劳动人民智慧无极”,下联是“岳峻楼高 强大祖国文物永昌”。上联的第一个字是“光”字,下联的第一个字是“岳”字,把“光岳楼”的楼名以藏头的形式巧妙的隐寓其中,而且上下四个字连起来是“光岳极昌”这样一个极好的寓意,真是一副内容、形式俱佳的对联。据《南巡盛典》记载,光岳楼为乾隆皇帝南巡36行宫之一,乾隆行宫是乾隆皇帝当年题诗和休息的地方。


在这里看到的乾隆皇帝的塑像,是他提笔写诗的形象(现塑像为1996年塑)。乾隆皇帝到各地巡游时,宫廷画师把沿途的景色描绘下来,集结成《南巡盛典图》。东昌府在当时是一个军事要地,自然被描绘在了《南巡盛典图》里面。我们找到了《南巡盛典图·东昌段》,临摹制作后挂在北墙之上,它再现了东昌府及周围的大致面貌。我们来看一下这幅图。在图的下方描绘了一条河流穿城而过,这就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漕运兴盛,给它沿途的城市,带来了很多商机,聊城也毫不例外。当年,聊城的经济相当繁荣,这也推动了文化的兴盛。就整个清朝来说,聊城就出了3名状元(文状元傅以渐、邓钟岳和武状元李孟悦),99名进士,439名举人,可谓人才辈出,而且清朝的开国状元傅以渐还做过康熙皇帝的老师。虽然东昌府当时相当小,但是皇帝的老师出在我们聊城,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现在我们在清朝开国状元傅以渐祖家祠堂的位置,建成了傅斯年陈列馆。傅斯年是现代著名的学者,是傅以渐的第七代孙。


在乾隆皇帝行宫之内,可以看到光岳楼三、四楼的结构。光岳楼三楼和四楼中间既不设柱,也不设地板,称为“空井”,所以光岳楼在建筑学上的研究价值,不仅仅局限于明代,还可以上溯到宋代。


“空井”作用很多,可以通风、采光,可以方便上下观望,减轻自身重量等。在明初建造这座楼阁的时候,这个地方当时可以作为上料口。因为整座楼都是木头的构建,木料很大,别的地方往上运很困难,所以通过这个地方用绳子把木料拉运上去,然后进行上层的建筑。再往上看到的最上层的就是四楼的藻井了。


二层楼四面檐下各悬一方横额。东曰“太平楼阁”,西曰“就日瞻云”,北曰“光岳楼”,南曰“神光钟瑛”。


南边的“神光钟瑛”这块匾额(长3米,高1.4米,饰有龙纹,玉玺,蓝地金字)的形式和其他匾额的形式不相同。它是蓝地金字,周围还有龙纹镶饰。一看到龙纹就会想到题匾人身份,这块匾额是由清朝的康熙皇帝题写的。“神光钟瑛”意思是说,东岳泰山之神光与光岳楼之神光集中于此交相辉映。


西边是“就日瞻云”(木质,长3米,高1.4,白地黑字,由清朝的解岚题写)。在汉语中“就”是靠近的意思,“就日”就是靠近了太阳,“瞻云”就是观赏云姿,说明这座楼之高。


东边的“太平楼阁”是清朝的状元邓钟岳题写的,邓钟岳是聊城人,康熙60年的状元,书法名噪一时,据说康熙皇帝给他的一个评价是“文章平平,字压天下”。


北面的“光岳楼”是郭沫若先生于1974年题写的,郭沫若先生对文物是十分喜爱的,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历史学家和古文字专家。这三个字写的是才华横溢,是专为光岳楼建成六百周年而作。


光岳楼的三楼是暗层,也是光岳楼的结构层。在三楼就可以看到刚才提到的32根柱子,从一楼通到了三楼,在三楼就可以看到它的上端了。在上端的周围都是一些木质的梁枋。是用圈梁的形式把内外这两槽圈起来。内外还有两槽,中间有一定距离,这两槽之间是用顺梁把它们连起来的。在梁枋的上方,还可以看到斗拱,这些斗拱都是承重构件。


在三楼看到四个内角的柱子,都已经是“悬柱”了。通过悬柱的使用也可以看出,古人对力学的研究相当透彻。整个光岳楼通过木叠木,木扣木,木跨木,木连木,形成了一个牢固稳定的整体,古人的建筑艺术着实令我们现代人所佩服。


光岳楼建成后,以其雄伟高大,深受当地人民喜爱,不久就成为东昌府的标志性建筑,当地人民对其爱护备至,朝朝代代,屡屡营葺。作为全木结构建筑,光岳楼能经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而完整保存至今,实与广大人民的精心呵护分不开的。600余年来,究竟对其进行了多少次维修,现已无从考据,仅据光岳楼上现存碑刻及《东昌府志》、《聊城县志》的有关记载,明、清、民国时期,就曾对光岳楼进行过11次维修。


(补充:第一次维修是在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聊城进士、户部主事梁玺为这次维修工程撰写的“重修东昌楼记”,该碑立于一楼南门外东侧,碑阴刻有木匠李忠、瓦匠乔清、张俊、于德和的名字。


第二次维修是在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据许成名(聊城进士,曾任礼部右侍郎)撰写的《重修光岳楼记》记述,这次由知府陈儒(字芹山,易州进士)筹资督修,该碑立于一楼外东侧。


第四次维修是在清顺治五年(1648年),由知府韩思敬倡修。韩“捐俸二百金,以为首倡”,“以顺治五年七月望日经始,自八月终告成。修筑城内外三十余丈,楼基十余丈,费巨而省,工坚而速”。今有佚名文,傅以渐书丹之《重修东昌府城并光岳楼记》碑,立于一楼东门外南侧。


相关链接:


傅以渐(1609~1665),字于磬,号星岩。聊城(今东昌府区)人,原籍江西永丰县。清代开国状元,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清初名相之一。


傅以渐少时颖悟强识,勤奋好学,3岁能诵读,5岁熟记经史不遗一字,10岁工属文,博览群书。其家境清贫,他学习特别刻苦用功,作文苦于无纸,每起草于墙壁间,夜以香头照读,苦志力学,20年如一日,终成大气。顺治三年(1646年)开科大考,皇帝主试, 傅以渐首夺大魁,授弘文院修攥。四年,会试同考官;五年,充《明史》纂修;八年,迁国史院侍讲;九年,任《清太宗实录》纂修;十年,擢升秘书院试讲学士;十一年,授秘书院大学士;十二年,顺治命作《资政要览后序》,并加封为太子太保。不久,改任国史院大学士,兼文、武殿试读卷官,并充任太祖、太宗《圣训》总裁,主持编辑《通鉴全书》;又承旨撰《内则演义》,复核《赋役全集》。十四年,奉命与曹本荣修《周易通注》;十五年,授武殿试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康熙二年(1663年)在家养病期间,主持《聊城县志》编纂。康熙四年(1665年)农历四月十九日午时病逝于故乡聊城,年57岁。后葬于城南傅家坟祖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第八次维修是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由海源阁创建人杨以增(时任湖北安襄荆郧道员)倡修。


相关链接:


杨以增(1787~1855),清代著名藏书家。字益之,号至堂,别号东樵。聊城城内人。


杨以增出身诗书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17岁入县学,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初任贵州荔波县知县,后任松桃直隶厅同知、贵阳府知府。


杨以增平生酷爱藏书,早在读书时就秉承父业立志藏书。道光五年(1825年),开始收藏宋、元珍本秘籍。步入仕途后,多次异地任职,广交文士,接触并收集许多珍本古籍。道光二十年(1840年),他53岁家居为父守丧时筹建藏书楼,取《学记》中“先河后海”语,为藏书楼取名“海源阁”。


杨以增之子杨绍和、之孙杨保彝均致力于藏书事业,“禀承家学,一专于书,搜罗典籍,不遗余力,孤本珍籍,精校名抄,乃悉集于聊城”。(刘阶平《杨氏海源阁藏书楼概略与劫后之保存》),使海源阁藏书在杨以增收藏的基础上益加宏富,成为闻名中外的中国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光岳楼的保护十分重视。1956年,光岳楼被列为山东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年来,先后对光岳楼进行了七次维修。


其中第六次维修规模较大,从1984年5月动工到1985年12月竣工,历时19个月,耗资45万元,对光岳楼主楼进行了全面维修。这次维修是遵循“保持现状,恢复原状”的原则,以尽量不动原件为前提进行的。维修中,先后得到了国家文物局高级工程师祁英涛、山东省建委总工程师方运承、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路秉杰、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郭博等专家学者的指导。


第七次维修起于1992年3月,止于1993年10月,主要是对光岳楼基座进行了加固复貌。这次维修首先铲除了基座外表的水泥皮,然后对墙体损坏部分进行了挖补,最后用45×23×10厘米的大青砖对外墙进行了包砌,用50×50×12厘米的方砖对平台进行了铺墁。工毕,光岳楼基座又重新恢复了初建时的原貌。罗哲文、郑孝燮、傅连星等古建专家对这次维修进行了指导。


在四楼可以看到一种聊城的,也是光岳楼上的特有动物——铁燕。这种燕子没有白肚皮,全身都是黑的,其状如铁,所以叫作铁燕。铁燕的体形比家燕要大,它也是秋去春来,到南方住在哪儿我们不知道了,但到北方来,只住在光岳楼上,一般人家是不去的。


四楼正上方就是藻井了,藻井有装饰作用,又符合中国古代五行生克之理。藻井里边是一些以水中物为内容的装饰画和雕刻,中间是莲实,周围是荷花,还有荷叶。这些装饰品都雕刻精细,绚丽多彩。藻井与水有关,体现了以水克火的寓意。这充分体现出我们古人具有很强的防火意识。 


(注:五行相生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生相克达到平衡)。


在四楼,四面都有对开的窗子,打开之后就可以了望敌情。当年站在光岳楼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的防御体系:最外一道防线是护城堤,然后是宽阔的护城河,护城河之内是古城墙,城墙上建有瓮城、扭头门、马面、敌楼等坚固设施,易守难攻,所以,聊城历来被喻为“能陷不失的凤凰城”,当之无愧地成为平原地区军事性防御城池的典范。现在通过对窗和冰纹圆窗,从这里望去可以看到聊城的整体形象。聊城的古城区布局方正,四周边长都是1公里,街道布局与古都西安相似。城区以光岳楼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四条大街与其他支道纵横交错,形成棋盘式的方格网状骨架,所有街道都是正方向。从明朝建成楼之后,光岳楼就是全城的一个交通枢纽。                           


聊城的历史相当悠久,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只是由于黄河改道、兵火战乱等原因,几经迁徙。到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才迁到现在这个地方,建成了这样一个方方正正的城区,明初又将宋代土城改建成砖城,形成现在的城市规模。现在,整个古城区保护的相当完整,只是周围的古城墙于1947年后拆除。现在只有原来环城墙的地基还保留着,在古城区的周围,环绕的是原来的护城河,后来逐年拓展而成了宽阔的东昌湖。东昌湖的面积达到了6.3平方公里,可以说是江北市内最大一块水域,在环城湖的外围,又建成了新城区。现在整个城市的格局是:高楼大厦的新城区建在古城外,中间是东昌湖,东昌湖又环绕着方方正正、平平整整的古城区,总的来说,聊城的格局是:“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一体,别具一格”。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别具一格的城市格局,又由于聊城市内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所以聊城在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聊城除了优美宽阔的东昌湖外,市内还有京杭运河、徒骇河穿越,另外还有丁家坑、铃铛湖等水域,并且还开发了大量的水上体育娱乐项目,例如每年五一的文化旅游节有龙舟赛、国际滑水比赛等。因此,近年来聊城市打造的“北方水城”城市品牌被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所欣赏和喜爱,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的聊城将更美好!
一方古城四面水,两道胜景八面风。朋友们,今天的东昌湖、古运河之行即将结束。平湖秋月泛兰舟,光岳楼前瞻古怀,让东昌湖的水永远留住您美好的回忆。谢谢大家!(2分钟)


东昌湖简介


东昌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驰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穿风景区而过。东昌湖风景名胜区以建于北宋时期的聊城古城为中心,以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环绕于古城区四周的东昌湖为依托,集中体现了聊城“水、古、文”的特色,营造出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体”的独特风貌,是山东西部和冀、鲁、豫接壤地区最为著名的风景游览区。


东昌湖始建于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在原护城河的基础上经历代开挖而成,现有水域4.2平方公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江北地区罕见的大型城内湖泊。东昌湖引黄河水为源,常年水深3-5米,湖水清澈,无任何工业污染;景色宜人,令游客流连忘返。东昌湖中心是已有千年历史的1平方公里的正方形聊城古城。古城风貌保存完好,以古城正中的光岳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东西南北四条古城区干道,其它大街小巷,也都是经纬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盘方格网状骨架。古城区民居,至今保留着白墙、灰瓦、城屋顶的传统建筑风格。古老的京杭运河两岸,街巷布列,各种店铺民居,随坡就势,依河而建。


东昌湖风景名胜区文化的内涵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聊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明朝宰相朱延禧,清代名臣傅以渐、任克溥、书画名家邓钟岳,近代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著名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傅斯年,以及八十年代青年楷模张海迪和九十年代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此外,《水浒》、《聊斋》、《金瓶梅》、《老残游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名著,对古聊城和东昌湖均有描述。千年的历史沧桑,层出不穷的杰出人物,造就了东昌湖风景名胜区丰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迷人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文化景点,也汇成了东昌湖风景名胜区的丰富旅游资源。风景区内,错落散布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存古代最高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的明代光岳楼,中国佛教文化的瑰宝宋代铁塔,集商业与文化之大成的精美清代建筑山陕会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等名胜古迹,以及傅斯年纪念馆、民族英雄范筑先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文化景点;东昌湖区,近年又兴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钓鱼协会聊城垂钓基地、东昌湖游乐园、江北水上竹寨、沙滩浴场、游船码头、湖心岛、荷香岛、浮春亭等一大批游览景点和设施,沿湖30余华里的绿化带也初具雏形,湖西公园、西关二十一孔游览石桥、北关游览石桥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也正在积极实施。


东昌湖风景区,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精品众多,是我市著名的三大风景区之一,它以东昌湖为中心,包含了腾龙广场、水城明珠大剧场、湖滨公园、舞凤广场等众多景点,可以说是我市的经典之作。


风光旖旎、闻名遐迩的东昌湖,也称胭脂湖、环城湖,每一个名字都有它独特的由来。


胭脂湖之名来源于《聊斋志异》中《胭脂》的故事。


环城湖,则以此湖环绕古聊城城池而得名,环城湖原为护城河,修建古聊城的城墙时掘地取土而成,城外自然成河,恰似一条美丽的玉带缠绕在古老的城墙周围。后又历经多次清淤拓展,水面逐渐扩大。


美丽的东昌湖,总是与她怀抱中那悠久的古城分不开的,古城始建于公元992年(宋淳化三年),距今已有千年之久。规划布局严整规则呈方形,以光岳楼为中心,干道成十字形。这是国内外少有的格局保留较完整的县治城邑的代表。大家可以从这里看到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光岳楼,近年来,我市狠抓城市建设,又在湖外修建了新城,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河湖一体”的独特格局,使城与湖相依相偎,城影水色互相辉映。


东昌湖总面积6.3平方公里,是济南大明湖的13倍,与杭州西湖相当,是我国北方罕见的人工湖泊。它的水源一直由黄河水调剂补充,水质清澈,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各种水生物生长,每逢秋末冬初,百鸟聚集栖息,其中不乏白天鹅、黑鹤等珍贵禽类,形成了一道独特的生态景观。


东昌湖旅游区景点众多,娱乐设施齐全,包括湖心岛、龙字碑、江北水上竹寨、东昌湖游乐园、沙滩浴场、荷香亭、游船码头、中国钓鱼协会聊城垂钓基地等;沿湖绿化带长达30余华里。这里绿草如茵,空气清新,放眼望去,天高地阔,胸怀坦荡,随意游走,畅想无羁,是一处绝佳的漫步散心、举家游乐的胜地。绿地、蓝天、碧水、和休闲旅游的人们共同创建着美轮美奂的人间天堂。西关二十一孔游览石桥、北关游览石桥等也都展现着各自独特的风采。


湖中有一小岛名为湖心岛,他始建于1984年,是东昌湖一处别具风格的旅游景点,岛上环境优雅别致,建筑精巧秀丽,春夏之际,各种名花异草争奇斗艳,登临小岛,能够远眺高大雄伟的光岳楼,四周烟波浩淼,身边鸟语花香,清风拂面,鱼戏游舟,顿觉脱俗清闲,烦扰琐事一时尽去,仿佛人在蓬莱仙境,尽享神仙之乐。


岛上西北角有座望月亭(高7.8米,占地80平方米),东望岱岳,与光岳楼遥相辉映。望岳亭黄琉璃瓦重檐六角攒尖顶,六柱拱托,柱间设有坐凳,供游人休息。重檐下内外六面均绘《胭脂》故事连环画。所以望岳亭也叫胭脂亭。亭子周围名花异草,争芳斗艳。湖心岛北侧建有殿堂式山亭茶社三间,名曰“溢香斋”,东侧和中部为翠园,设有三间展室、两间管理室、五间连廊和售票房、摄影室各一间,均为青瓦白墙,仿古起脊建筑,古雅别致。展室作品以绘画、工艺、书法为主,以供游人欣赏留墨。东侧正中建有垂花门,系仿古式建筑,黄琉璃瓦盖顶,做工精细,古色古香,与望岳亭交相辉映。南侧为沁园,内有石刻雕塑、喷水池,苏州园林式建造。园内翠竹繁茂,百花争艳,环境十分清雅,是人们游乐、留影的理想场所。金鱼馆建在岛西南角,占地150平方米,为平顶檐口下玻璃顶建筑,内设三间展室,展出热带鱼类;外建三间展廊,饲养各种金鱼。馆前有一露天鱼池与湖水相通,池中饲养各种红尾鲤鱼,以供观赏。湖心岛是聊城的一大景观。登岛远望,烟波浩淼,水天一色,美不胜收。

 




刘宝平工作室 · Mr.Liu Studio




Mr.Liu Studio创始人

http://www.jiangbeishuicheng.com/mobile/article/list/cateid-290.html

地址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兴华东路7号

电话
8330520
点击电话 直接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