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欢迎,请登录 传真:0635-8336665 24H电话:0635-8681234

老舍故居

老舍故居,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 , 其中解放前九处 , 解放后一处。乃兹府丰盛胡同 10 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 19 号)是解放后居住的地方,直至辞世 , 老舍先生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人生成就最辉煌。

线路分类: [名人故里]

景点地点: 国内 山东省 青岛市

本站推荐:

景点详细介绍


 

老舍故居

    老舍故居,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 , 其中解放前九处 , 解放后一处。乃兹府丰盛胡同 10 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 19 号)是解放后居住的地方,直至辞世 , 老舍先生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人生成就最辉煌。

老舍简介

    老舍 (1899-1966),中国现代作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出身于贫苦市民家庭,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在大杂院里度过了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这使他从小就深知城市贫民的生活并受到大杂院里传统艺术的熏陶。1906年开始读私塾,后转入新式学堂。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爱好古典诗词,并用文言文练习写诗和散文。191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先后任北京第17小学校长、京师学务局北郊劝学所劝学员,天津市南开中学国文教员等职。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挣脱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同时开始用白话文写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此间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激发了他强烈的文学兴趣,开始文学创作。1926—1929年,先后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这些作品富有北京的地方色彩,善于刻画市民生活和心理,显示出讽刺幽默的艺术才能,因而立刻引起了读者的注意。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途经新加坡停留了半年。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

北京故居

    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开,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 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 ,其中解放前九处 , 解放后一处:小羊圈胡同(现为小扬家胡同) 8 号是他的出生地,北京师范学校(今育劝胡同)、第十七小学(今方家胡同小学)、翊教寺公寓、西山卧佛寺、西直门儿童图书馆、缸瓦市基督教堂、教育会(今北长街小学)、烟通胡同 6 号(今明 9 号)为解放前居住过的九处。乃兹府丰盛胡同 10 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 19 号)属解放后久居的地方,直至辞世 , 老舍先生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人生成就最辉煌。

  现纪念馆所在的 “ 老舍故居 ” 是北京市人民政府 1987 年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 , 也就是老舍先生 1950 年由美国归国后,自己花钱购买的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乃兹府丰盛胡同 10 号的一个普通的四合小院。 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老舍故居”,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正门坐西朝东,灰瓦门楼,门扇为黑漆油饰。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砖砌影壁,中心贴个大红福字做装饰。往里走是个不大的小院,只有两间南房,是为门房;往西还有个狭长小院,是老舍之子舒乙的住房;往北是一座三合院,这是故居的主体部分。进入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五彩木影壁,院内正房为北房三间,左右各带一间耳房。明间和西次间为客厅,东次间为卧室,西耳房即为老舍的书房。书桌对着东门,一转身就可以拿到嵌在墙上书橱里的书籍,书桌是硬木镶大理石的,上有几件文物:一枚齐白石为他刻的印章、一只冯玉祥将军赠他的玉石印泥盒、一方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的砚台,上刻“笠翁李渔书画砚”。还有老舍生前用过的眼镜、钢笔、墨水瓶、烟灰缸、台灯、收音机和台历等。就在这间小屋子里,老舍写了著名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及《全家福》等,还有为纪念其父而作的《神拳》等 23 部著作。此外还有大量的曲艺、散文、诗歌、论文、杂文以及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客厅中陈列着沙发、条案、硬木雕花圆桌、凳及多宝阁。南面向阳的窗台、茶几上摆着各种盆景、盆花。西墙上挂着著名国画家赠送的老舍喜爱的字画。据老舍夫人胡絜青说,原来这些字画几天就换一次,每换一次,老舍总要细细地看上半天。在这里,老舍曾接待过许多著名艺术家和中外友人。 东西各有三间厢房,东厢房老舍女儿居住,西厢房是就餐的场所。 1954 年春天,老舍先生在小院中亲自栽下了两棵柿树。每逢深秋时节,柿树缀满红柿,别有一番诗情画意,为此胡絜青美其名为:“丹柿小院”。

历史沿革

一、故居的形成

    1949年12月9日,老舍应周恩来总理邀请由美国回国抵天津,两天后到北京,受到周总理的接见。1950年4月,老舍购置了东城乃兹府丰盛胡同10号(即今丰富胡同19号)的一所普通的四合院,即今天的老舍纪念馆馆址。老舍先生在这里生活、工作了16年,曾几次接待周恩来总理和末代皇帝溥仪来访,还接待过巴金、曹禺、赵树理等许多文化名人,并写下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正红旗下》等24部作品。

  1984年5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将老舍故居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

二、故居的捐献及修缮

  1994年老舍夫人携子女向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市长李其炎写信,提出将老舍故居连同老舍收藏的部分字画、古董捐献给国家,同时胡絜青也愿意将她本人创作的美术作品捐献给国家。

  1997年7月老舍家属有偿将老舍故居捐献给国家。捐献交接仪式在北京市政府举行,市委书记贾庆林等市领导出席,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老舍夫人胡絜青携子女出席。

  1998年北京市文物局对故居进行落架修缮。

三、老舍纪念馆的由来                    

1998年5月18日 “老舍故居筹建处”开始组建,1998年6月4日召开第一次老舍纪念馆筹建会。随后进入紧张的筹建工作。

  199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示“同意将老舍故居改建成老舍纪念馆”。

  1999年2月1日,老舍诞辰100周年前夕,老舍纪念馆正式对社会开放。

  老舍纪念馆对外展示内容:故居原状陈列(北京四合院),老舍的生活与创作展览。

济南故居

    1930 年 7 月,老舍应聘到纪念齐鲁大学任教,住在齐鲁大学办公楼(现为山东医科大学办公楼)二层西南角的第一个房间里。 1931 7 28 日 ,老舍回北平和胡絜清结婚,不久,夫妇二人一起返回纪念居住,租住在南新街 54 号一间小房子里。据老舍夫人胡絜清回忆:南新街位于齐鲁大学的北边,是一条有个折弯的南北胡同。院子不大,大门坐东向西,二门内的西、北、东三面有房。紧靠大门洞的门房由老田夫妇居住,西屋两间是大家吃饭的地方,东屋是厨房,厕所在东南角的角落里,老舍夫妇住北房。北房说是三间,实为三间半,西山墙后边还连着一个小暗间,堆放杂物。北房的东边一间半加了隔断,作为卧室,西边一间半,是老舍会客和写作的地方。往北不远就是闻名全国的趵突泉,往南不到十分钟就是齐鲁大学。整个院子不很大,但种满了花草和盆养的畦栽,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还有一棵不算小的紫丁香和一大缸荷花。院子里有一眼水井,一早一晚,老舍自己打水浇花,施肥,捉虫,所以 花儿开的很旺盛。每年开春以后,小院里花香不断,五彩缤纷,吸引着不少朋友观景赏花。老舍一生爱交朋友,只要有人来访,他都热情接待,客人走后他才拼了命似的作他自己的事情。他的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赶集》中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如《大悲寺外》、《马裤先生》、《微神》、《开市大吉》、《歪毛儿》、《柳家大院》、《抱孙》、《黑白李》、《眼镜》、《铁牛与病鸭》、《也是三角》等,还有发表在《论语》等刊物上的幽默诗文,大都写成于这个院子里。在这里住了三年 , 生下了大女儿舒济。

  1934 年 9 月,老舍接受了山东大学文学院的聘约,全家移居青岛,居住在山大后身莱芜路(现登州路 10 号甲)的一所洋式平房里。 1936 年搬字到黄县路 2 号二层楼的一层,居住一年多。夏天,老舍辞去了山大的教职,开始成为职业作家。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就是在这里创作完成的。

  1935 年 8 月 16 日 ,儿子舒乙出生。

  “七•七”事迹的炮声使老舍无法再埋头于创作。 8 月 1 日 第三个小女孩舒雨出生后,青岛形势危急。在接到齐鲁大学文学院的聘书后,全家搬到齐大校内现在的常柏路 11 号。

  1937 年 11 月 15 日 ,日寇炸毁黄河铁桥,济南危在旦夕。决不能当汉奸,坚决去抗战,老舍毅然提起小衣箱,告别妻儿,离开常柏路 11 号温馨的家,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奔向武汉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 1934 年 9 月老舍举家迁往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国文系教授。先是住莱芜路,后搬入金口路 2 号乙。

重庆故居

    位于北碚区城区内,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小别墅,西室一厅。此屋系1940年6月,林语堂回国定居时购买的,7月被日本飞机轰炸,刚修复又奉命出国,临行前林语堂将其赠送给"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作办公用。后来老舍先生定居其间,因当时屋内老鼠很多,成群结队,不仅啃烂家具,偷吃食品,还经常拖走书稿、朴克等物,故取名"多鼠斋"。老舍先后在这里寓居6年,创作了著名的《四世同堂》等抗战小说、戏剧、散文、杂文、曲艺、诗词和回忆录各种作品数百篇,近两百万字。同时,还以"多鼠斋"为题,连续在《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谈》上发表有《多鼠斋杂文》12篇。多鼠斋现由重庆市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北碚区拟将"文物管理所"设于此。1982年,老舍夫人胡絜青故地重游,探望其旧居时,认为这是老舍在全国的故居中保护得最好的一处,写下了《一九八二年旅北碚诗》,诗云:

  一别北碚走天涯,三十二年始回家。

  旧屋旧雨惊犹在,新城新风笑堪夸。

  嘉陵烟云流渔火,缙云松竹沐朝霞。

    劫后逢君话伤别,挑灯殷殷细品茶。

    1938 年 7 月中旬,在九江沦陷武汉无险可守情况下,老舍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迁往重庆。据老舍先生自述:“ 8 月 14 ,我们到了重庆。”,暂时住在公园路青年会里。青年会是文协在重庆的第一个会址,老舍与何容住在二楼窗口向阳的一间,中间一个抽屉桌,两张单人床分放两旁,坐在桌旁可就桌工作。至 1940 年 8 月房屋被炸毁才离开,现仅存当年楼上的“青年会”三个大字残迹。这期间写作了他的第一部抗战话剧《残雾》 , 第四部短篇小说集《火车集》 , 长诗《剑北篇》,话剧《国家至上》,《张自忠》《面子问题》《归去来兮》《谁先到了重庆》等作品。

  1943 年 11 月 17 日 ,夫人胡絜清携子女来到北锫,与刚割治完盲肠的老舍团聚 , 一家定居在蔡锷路 24 号(现为天生新村 63 号副 16 号)。与老向一家、萧伯青、萧亦五同住“文协”北碚分会的一座小楼。 1943 年,老舍在身心全不舒服的情况下,创作完成了长篇抗日武装斗争小说《火葬》和第五部短篇小说集《贫血集》。 1944 年4 月15 日 ,《新华日报》为“文协”成立六周年与老舍创作生活二十周年发表社论,郭沫若、茅盾、何容、台静农、臧克家等人均写文章或贺词表示祝贺。茅盾在文章中说: “如果没有老舍先生的任劳任怨,这一件大事━━抗战的文艺家的大团结,恐怕不能那样顺利迅速地完成,而且恐怕也不能艰难困苦地支撑到今天了。这不是我个人的私方,也是文艺界同人的公论。”

    老舍在北碚安家后,许多朋友前去看望。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胡青一次又一次地讲述了北平沦陷后,人民的苦难和当亡国奴的耻辱。这些真实的细节,为酝酿创作《四世同堂》,提供了详细的背景材料。

    1945 年 2 月 4 日 ,小女舒立出生。

    1944 年元月,老舍开始写作百万字小说《四世同堂》,他说“我必须把它完成,成为从事抗战文艺的一个较大的纪念品”。年底完成了三部曲的第一部《惶感》, 1945 年完成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饥荒》于 1948 年在美国写完。 《四世同堂》这部长达百万字的长篇巨著,用最普通的大量的民俗传统和国民性,对中国当时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作出反思,解释为什么中国几乎被日本吞食,几千年封建文化传统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四世同堂》是老舍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作品之一。

  抗战胜利后,老舍写了长篇回忆文章《八方风雨》,记叙了他在八年抗战中的生活,在北平《新民报》上连载。他说 : “把八年的生活有话即长,无话即短的写下来。我希望它既能给我自己留下一点生命旅程中的印迹,同时也使别离八载的亲友得到我一些消息,省得逐一的在口头或书面上报告。”

青岛故居

    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黄县路12号,面南背北,楼下为老舍全家居所。老舍于1934年来青岛受聘于山东大学,直至1937年离开青岛,大部分时间居住于此,这是他在青岛的三处借寓住所之一,另两处一在莱芜路,一在金口路。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在此写下了许多小说、散文和杂文,其中有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现为青岛市著名风景点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舍先生在青岛故居,现在开辟为老舍故居纪念馆和“骆驼祥子纪念馆”,中国第一个以作品名称命名的纪念馆。“骆驼祥子纪念馆”是老舍先生儿子舒乙的创意。在舒乙先生给青岛的信中提到,在俄罗斯有个以歌曲取名的“喀秋莎纪念馆”就很好,非常有名。

  在黄县路与大学路交汇的路口,并没有纪念馆的标识,当我提出疑问时,纪念馆的管理人员说,这个意见很多人都提过,但因为老舍先生纪念馆比较小,我们很难接待大量游客,这样是留给真正喜爱文学和老舍先生的游客来曲径探幽的,所以没有在外面设立标识。

  这位文学大师不仅能动笔动墨,还能动刀动枪,不愧是八旗子弟。

  上世纪30年代,他从济南搬到青岛住,写作累了,就练拳脚。诗人臧克家来老舍家探望他,一进门吓了一跳,墙上挂满了刀、枪、棍、棒。臧克家问,这怎么搞的?老舍说:“我在锻炼身体。” 1964年,老舍率中国作家团去日本访问。有一日本青年听说老舍是习武之人,向他请教武艺。65岁的老舍婉拒不得,只能接招。没几个回合,小伙子被撂倒在地,众人皆惊。没想到拄着拐杖的文人老舍竟然还有这般力量。

  在老舍先生纪念馆中,写作间和过道门厅还摆设有老舍先生习武时使用的刀枪剑棍等兵器,为我们揭示了老舍先生鲜为人知的文学大师的另一面。

伦敦故居

    1924 年老舍经易文斯教授介绍赴英国讲学,在英国的五年里 在伦敦先后住过四个地方。 初到英国,和数日前刚从美国来伦敦的许地山居住在一起。位于伦敦北郊的巴尼特区卡那文路 18 号, “离伦敦有 11 哩,坐快车得走半点多钟。”房子很小,两层小房,楼下是一间客厅,一间饭室,一间厨房。楼上是三个卧室,一个浴室。

  1925 年春,老舍从卡那文路 18 号搬到西部霍兰公园附近的圣詹姆斯广场 31 号,与一个叫艾支顿的住在一起。 圣詹姆斯广场 31 号住了三年,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是和艾支顿夫妇合租。老舍出房费,艾支顿供伙食;老舍教他汉文,他教老舍英文。这种合作使老舍帮助艾支顿完成了中国古典名著《金瓶梅》的翻译。 1928 年夏天搬到了托林顿广场( Torrington Square ) 14 号居住了半年左右。老舍自述“我们那层楼的租约是三年为限。住满了,房东要加租,我们就分离开,因为再找那样便宜,和恰好够三个人住的房子,是大不容易的。”“在公寓里,晚饭得出去吃,既费钱,又麻烦,所以我又去找房间。

  1929 年初搬到了 伦敦南部的蒙特利尔路 31 号居住了半年左右。

老舍纪念馆

    丰富胡同属东城区东华门地区,是灯市口西街路北从西往东数的第二条胡同,自北向南沟通大草厂胡同和灯市口西街,长170余米。清乾隆时称“风筝胡同”,宣统时称“丰盛胡同”;

    1965年整顿地名时,因与西城区的“丰盛胡同”重名,遂改称“丰富胡同”。丰富胡同19号,旧时的门牌是丰盛胡同10号,在胡同南口内西侧,是一座二进四合院,占地面积500平方米。街门面东,是一座随墙“小门楼”①,街门内迎面是一座贴着里院东厢房南山墙向南砌成的“一字影壁”,遮挡住通往里院的二门,街门南侧有两间南房,为外院。二门建在里院南房与东厢房之间,里院有北房3间,北房两侧各有耳房1间,有东、西厢房各3间和两间南房。院内房屋的屋面虽然是合瓦清水脊,但墙体却不是整砖到顶的清水墙,而是被称为“四角硬、棋盘心”的墙体,即:墙体上下左右四周用整砖砌成,中间则是外罩灰皮的碎砖墙。

  小院的规格和布局透露出它最初的主人应该是户“小康人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小门、小院、“小门楼”和“四角硬”的墙体揭示出其主人决不是高官富贾,既没有值得炫耀的社会地位,也没有更多的富余钱财。小院只能因地制宜,不过,小院的布局却是中规中矩,甚至可以说是颇具匠心。

  二门建在里院的东南角,占据里院的“巽”位;街门建在外院东院墙的北部,将外院作为坐西朝东的独立院落观之,亦占据“巽”位,此谓中规中矩。“巽”,八卦之一,为木、为风,卦形为 ;位在东南,时寓晚春,意为吉顺。“巽”位开门在北京四合院中实为定例。外院狭长,在东南部位仅有两间南房,然而,里院的两间南房则占据外院的西北部位,使人疑为外院的北房;东南、西北部位的4间房屋与西南、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东北部位的两块空地使狭长的外院虚实结合、错落有致,亦可理解为八卦图中间的“阴阳鱼”,只不过由圆形变成了长方形,此谓颇具匠心。

  诚然,“风水”是一种古老的迷信,古人也曾以“风鉴先生惯说空,指南指北指西东,若是真有龙虎地,何不当年葬乃翁”进行讥讽。然而,对一所小院的营造却如此讲究“风水”,就不能不承认当年的营造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1949年,老舍从美国回国后托人买下这个小院。1950年3月入住。老舍对小院是满意的,也精心地进行装点,还在院子里种植了两棵柿子树,每到金秋时节,橘红色的柿子挂满枝头,老舍的夫人胡絜青还给小院起了个雅号——丹柿小院。

    老舍在“丹柿小院”里创作了话剧《方珍珠》、《龙须沟》、《青年突击队》、《女店员》、《全家福》、《茶馆》,小说《西望长安》、《无名高地有了名》、《正红旗下》,此外,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歌、杂文和曲艺作品等。话剧《茶馆》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史诗,《龙须沟》则是新中国的赞歌。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然而, 1966年8月24日,老舍走出“丹柿小院”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1984年5月24日,老舍故居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建成老舍纪念馆。

  老舍(1899-1966),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曾任第17国民高等小学(今方家胡同小学)校长。1923年在北京教育会任文书,同时在京师公立第一中学堂(今北京一中)兼课,在燕京大学读书。1923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陆续创作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1930年回国,历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等校教授;先后创作小说《月牙》、《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等,其中发表于1936年的《骆驼祥子》是现代文学史上杰出作品之一,也奠定了老舍先生“京味文学大师”的地位,抗战期间,老舍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1944年创作小说《四世同堂》。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1946年赴美国讲学。新中国成立后,回国在北京定居,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多次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8月24日,在太平湖蹈水而亡,系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所致,后被平反昭雪。孙郁在《大爱者——老舍先生逝世四十年祭》中说:“当代作家中,没有一个人的死,像他那样让后人痛心,其悲壮之志,让一切苟活者顿失光泽。”

  老舍一生著作丰厚,有《老舍文集》存世。

  老舍以笔名行世。于是,有人误认为老舍姓“老”,在济南居住时,房东太太称当时才二十多岁的胡絜青为“老太太”;老舍晚年也曾戏称自己为“老老”。老舍是满族人,除去汉化的姓氏“舒”,还有满族的姓氏,俗称“老姓”。老舍的女儿舒立说:“父亲这‘舒’姓是来源于‘舒穆禄’氏。”自家人的说法应该是可信的。可是,启功先生却说:“如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来姓‘舒舒’氏,后来加上‘觉罗’,就叫‘舒舒觉罗’,而老舍又从‘舒舒’中取第一个‘舒’字做自己的姓,又把第二个‘舒’字拆成‘舍’字和‘予’字,做自己的名字就叫舒舍予。”国学大师的解释也是入情入理的。

  其实,老舍的“老姓”究竟姓什么已无关宏旨,老舍已经成为一种标志、一个符号。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关纪新说:“老舍,有如一颗举足轻重的砝码,在我们民族诸多的文学和文化天平上,显示着他的作用与价值。”

  老舍是北京人,深深地眷恋着故乡。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他在《想北平》中写道:“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像老舍那一代学者、教授大多有坐“洋车”的体会,与“洋车夫”有直接的沟通。鲁迅通过《一件小事》讴歌“洋车夫”纯洁的心灵,胡适和沈尹默也曾作诗叙述“洋车夫”生活的艰辛。然而,以一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为“洋车夫”立传的却只能是老舍。因为,老舍是由穷孩子成长起来的大作家,与“祥子”们有着共同的生活经历。

    老舍先生说:“穷人是不轻易掉泪的!”所以,《龙须沟》中的“程疯子”在家里无端遭到欺负,全院人都为他揪心的时候,也只是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句——“谁让我是个窝囊废呀!”所以,《茶馆》中“王掌柜”在即将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也只是对孙女平静地说:“跟爷爷说,再——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于是之先生悟出了真谛,把这两个人物演绝了!

  若干年后,将老舍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搬上话剧舞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焦晃先生出演老舍。在剧中,老舍这一形象串联全剧却没有动作,焦晃为此焦虑不安。于是,焦晃走进了“丹柿小院”,见到小院里始终有张小方桌,桌子上始终摆着一壶茶,供过往的行人歇歇脚。焦晃终于找到了老舍在舞台上的心理动作:“应该是站在台前,弓着身子让演员踩着我的背脊走向观众,让观众踩着我的背脊走上舞台,而不是一个指手画脚的主持人。” 剧终的时候,两边谢幕的演员纷纷退去,焦晃饰演的老舍却踏过“太平湖”向观众缓缓走来,说:“朋友们,我爱你们!”

  剧场顿时寂静下来,继而爆发出震耳的掌声。观众们没有料到,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舍先生正在向自己走来。

  注:①小门楼,是墙垣式的一种,与屋宇门相比,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等级低得多。

历史记载

    老舍回国后,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并开设过《文学概论》、《欧洲文学思潮》、《外国文学史》等课程。课余,陆续创作长篇小说,有以寓言形式写作的《猫城记》,其思想倾向比较复杂,但重在揭露旧中国的腐败,针砭保守愚昧的国民性和奴才心理;有描写一群公务员庸碌生活的《离婚》;有描写市民生活场景的《牛天赐传》。同时创作了优秀的中篇小说《月牙儿》,还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以及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成果是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由济南到武汉,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从事抗战文学运动。1939年6月,参加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问团,慰问抗战军民。为适应抗战的形势,还利用旧形式,写有不少鼓词、旧戏、民歌等宣传抗战的通俗文艺作品。这个时期,创作有剧本《残雾》、《面子问题》等,长篇小说《火葬》、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等。1944—1947年间,创作了描写北平沦陷之后各阶层人民的苦难和抗争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1946年赴美讲学并进行创作。1949年应召回到新中国,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新生活焕发了他新的创作热情,他写出了大量的控诉旧社会、歌颂新社会的作品。1950年写了五幕剧《方珍珠》和三幕六场话剧《龙须沟》。《龙须沟》的创作成功使他在1951年获得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53年,参加赴朝慰问志愿军,并写成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先后访问过苏联、印度、日本等国。这一时期有大量新作问世。有多幕剧《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西望长安》、《女店员》等。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后期最为成功的作品是反映清末到抗战胜利近半个世纪的社会生活变迁的话剧《茶馆》,还有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这部小说写出了大清帝国即将灭亡之时五光十色的社会风貌,特别是作为清朝统治的特殊支柱的旗人社会的分化和没落。1966年,他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迫害致死。他是现代中国具有独特风格、卓有成就的小说家和剧作家,贡献给了中国现代文学一个丰满完整的市民世界和独特生动的市民形象体系,同时,为推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创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人民文学出版社正陆续出版《老舍文集》。

  老舍先生在50岁之前住过的地方少说有百余处,但称得上是自己的家却不大数得出来。

  七七事变后,老舍先生东迁西移,漂泊不定。抗战胜利后,一个人在美国居住了4年,1949年,老舍从美国回到故乡北京,家小也从重庆回到北京团聚,政府暂时把他安排在北京饭店。开了一个房间,在那里吃住,写作。一次老舍先生碰见周总理,便问能否私人出钱买一所小房,别的他能忍受,唯独吵闹不行,写不出东西来。周总理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可以。

  小房位于北京东城区丰盛胡同,门牌10号,几乎是在市中心,交通方便,离王府井商业街和著名的东安市场,隆福寺秀近,市立二中,育英中学就在附近,小孩子能就近上学。这房子的有点是闹中取静,因为不在交通要道上,酒兹府大街既能走大车,又不是主道,车辆和行人都不多;加上小房有围墙,院中有树。大城市的嘈杂便都隔在耳外了。平常只有花上的蜜蜂和树上的小鸟能愉快地打破它的寂静。大门开在一个南北向的小胡同里,胡同以明代一个公主的名字,“丰盛”命名。小房在胡同的路西,进了胡同第一个门就是,好找。先生去世后,小丰盛胡同改名为丰富胡同,门牌改为19号。

  进了大门,有一座砖影壁,有两间小南房,是看门的工友住的,冬天也是石榴树,夹竹桃的避寒处。老舍先生搬进来之后。在大门靠着街墙种了一棵枣树,砖影壁后,老舍先生求人移植了一棵太平花,这是故宫御花园才有的名花。不过并不娇贵,在百姓家照样欣欣向荣,叶繁枝茂。小南屋房檐下还放着一大盆银星海裳,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也是一个多高,常常顶着一团团的红花,老舍先生送客人出门时,常常指着它说:“这是我的家宝!”

  砖影壁后面是个小外院,自成体系,有三处灰顶小房,一为厕所,二为贮藏室,三为正房两间。正房坐北朝南。由男孩住,兼作老舍先人私人秘书南仁芷先生白天的办公室,也兼作外地客人的临时客房。这个外院正好坐落在里院南房的位置上,将里院勉强在外形上凑成一个四合院。外院有一街门通向今灯市口西街,但从不使用。

  里院修饰之后还很像样子,有北房五间,东西房各三间,全是起脊的瓦房,中间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进大门绕过太平花有一个“二门”通向里院,迈进二门又有一个木影壁,漆成绿色。有十字甬道通向东,北,西房。南道之外是土地,可以栽花种树。老舍先生很看得这点,他一生喜爱花草,却少有机会实践,有了这块空地,可以试验了,完全随信所欲,去培育,去美化,去创作。

  头一件事是托人到西山移植了两棵柿子树,甬道两边一边一棵。种的时候只有拇指粗,不到十年,树干直径已走超过了海碗。秋天满树硕果,非常壮观。柿子品种很特殊,是河南省的“火柿子”,个头不大,只有拳头的一半,皮薄,很甜,无核,橘红色。老画家于非闇曾来给柿树写生。作工笔国画一幅,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因这棵柿树,和来夫人为小院取名“丹柿小院”,称自己的画室为“双柿斋”。老舍先生去世后,日本作家水上勉先生连续写了三篇悼念文章,全以这两棵柿树作篇名,柿子友情了这座小院的标志。

  北屋正房三间有两间是客厅,靠东头一间是夫人的画室兼卧室,东耳房是卫生间,装有抽水马桶和洗澡盆。东耳房的墙外还有一间小锅炉房,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内装一台小暖炉,供冬季全院采暖用。西耳房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老舍先生在这间屋里生活了16年,度过了他的晚年,创作了24部戏剧剧本和两部长篇小说,其中引轰动的是《龙须沟》《柳树井》《西望长安》《茶馆》《女店员》,《全家福》《正红旗下》。《龙须沟》使他荣获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茶馆》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保留剧目。曾代表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享誉欧美亚。

  卧室中有两样东西很值一提,一是老舍先生自己设计了一个大壁橱,请工人打在墙里,足有六七立方米。是他贮藏字画和小老古董的地方。第二件是老舍先生的订,那是一张红木的老订,又大又沉,床帮上还嵌着大理石,床屉是棕绳的。他的腰病使他不能睡软床,特意由旧木器行选购了这张硬床。大木床和其他红木家具一起在“文革”时被抄家没收,但文物部门鉴定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万幸没有随便处理,“文革”后又原样发还,成了惟一保留下来的老舍先生用过的古典家具。

  客厅里陈设严格按老舍先生意图布置,处处表现了他的情趣,爱好和性格。家具方面,除了一张双人沙发,两张单人沙发和一个小圆茶几是现代的,其余的全是红木旧家具,其中穿衣镜是夫人的嫁妆,其他的则是迁进新居后陆续选购来的,有书橱,古玩格,条案,大圆桌,靠背椅等等,老舍先生很爱这些家具。擦拭它们是自己每天必修客。桌面上陈设很少,但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一是花瓶,二是果盘。

  客厅里除了花多之外,就里画多。墙上总挂着十幅左右的中国画,以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林风眠的画作为主,兼有陈师曾,吴昌硕,李可染,于非阁,沈周,颜伯龙,胡佩衡的更换。客厅西墙是专门轮流挂画处,宛如一个小小的美术画廊,到老舍先生家做客,观画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公认的一大乐趣。

  秋天时,老舍先生会频频邀请朋友来家赏菊。老舍的家是以高度东方文化色彩而光彩夺目的。它的确可爱,是个很有味的家。

  1966年政治风云突变,8月24日早晨,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老舍先生带着满身伤痕,怀着悲愤的心情离开了这个家。他向3岁的小孙女郑重告别:“和爷爷说再---见-----!”,然后义无反顾地跨出了家门,永远地离去,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

自沉于太平湖。就这样他可爱而有趣的家也随即毁灭。

  又过了16年,这所老舍先生的故居,这座小院子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了大理石标牌,要长久地保留于世,不准拆改。
 

山东·江北水城 运河故都·聊城 www.jiangbeishuicheng.com

聊城旅游 聊城旅行社 聊之旅 聊之旅旅行社 江北水城 江北水城旅游 江北水城旅行社 聊城景点 聊城特产 聊城导游 聊城机票 聊城酒店 聊城租车 聊城会议 聊城特价机票 聊城特惠酒店 聊城高级导游 全国优秀导游员 聊城旅游网 江北水城旅游网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