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欢迎,请登录 传真:0635-8336665 24H电话:0635-8681234

溯源孔孟故里,体悟儒家精髓

作者:Mr.LiuStu  来源:刘宝平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5-10-28

适合研学
儒家文化
行程日期
XX月XX日
研学费用
XXX元

课程信息

研学主题:溯源孔孟故里,体悟儒家精髓

研学课程设计背景:本研学课程聚焦儒家文化,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终身发展。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与人文精神。课程通过带领学生走进孔孟故里,在真实的文化场景中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儒家思想的起源、发展与核心内涵,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辨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将儒家优秀思想融入现代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为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资源类型:儒家文化

 

参与者年龄段:小学五年级学生

 

研学地点:杏坛遗址、曲阜孔庙孔府、邹城孟庙孟府

 

研学目标:1.了解儒家文化起源与发展:深入学习孔子、孟子的生平事迹,掌握儒家思想核心内容(仁、义、礼、智、信等)及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探索儒家文化遗迹:实地参观三孔、孟庙孟府等历史遗迹,感受儒家文化物质载体的历史底蕴与建筑特色。

3.增强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儒家文化,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树立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

4.培养实践与探究能力:通过实地观察、互动体验、小组研讨等方式,提升观察力、思考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5.促进团队协作: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研学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

6.体悟儒家思想当代价值:理解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道德建设、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现实意义。

 

课程特色与亮点:

(一)课程设计创新

1、课程内容创新:打破单一学科界限,融合历史(儒家文化发展脉络)、语文(儒家经典篇章解读)、道德与法治(儒家道德思想与现代德育)、美术(儒家文化相关建筑、器物美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项目式学习,如“儒家经典名句寻访”“孔孟故事演绎”等任务,让学生在综合探究中深入理解儒家文化。同时,挖掘儒家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祭孔大典仪式、儒家传统礼仪),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2、课程研学方式创新:采用“体验式+探究式+互动式”多元研学方式。开展“穿越千年学礼仪”体验活动,让学生学习古代拜师礼、揖礼等传统礼仪,亲身感受儒家“礼”文化;利用儒家文化数字平台(如线上孔庙展厅、儒家经典数据库),实现线上预习(了解孔孟生平)与线下实践(实地参观)结合,提升研学趣味性与效率;组织“儒家思想辩论赛”,围绕“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利与弊”等话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辨能力,鼓励形成创新性见解。

 

(二)教学辅助设备设计创新

1.设计系列知识手册,包括《孔孟生平与思想手册》《儒家经典名句精选手册》《三孔孟庙孟府导览手册》,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儒家文化知识体系,培养逻辑思维与知识梳理能力。

2.研发儒家文化互动教具,如“儒家思想拼图”(将儒家核心思想模块拼接成完整体系)、“孔孟故事卡牌”(通过卡牌游戏了解孔孟经典事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儒家文化的记忆与理解。

3.配备“研学任务记录本”,包含观察要点、思考问题、成果展示等板块,引导学生及时记录研学收获,培养观察与总结能力。

 

研学资源介绍:课程由儒家文化课程单元构成,学生通过为期一天的研学活动,先后参观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与邹城孟庙孟府,打造儒家文化深度研学线路。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集中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建筑美学与礼仪规范,庙内保存有大量碑刻、匾额,记载着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后裔的府邸,兼具官衙与民居特色,府内陈设、文书档案等,反映了古代贵族生活与儒家家族文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儒家“修身齐家”思想的实践场景。•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林内古木参天,碑碣林立,蕴含着儒家“慎终追远”的孝道思想,是了解儒家丧葬文化与生命观的重要场所。

•孟庙孟府:孟庙是祭祀孟子的场所,孟府是孟子后裔的居住地,两处建筑保留了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通过参观可深入了解孟子“仁政”“性善论”等思想,补充对儒家文化的全面认知。此外,研学过程中还将接触祭孔大典相关礼仪展示、儒家传统手工艺(如竹简制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课程设计

 

课程单元

 

单元1:儒家文化溯源与礼仪体验

授课地点:孔庙、孔府

课程时长:120分钟

课程目标:1.参观孔庙,跟随讲解员了解孔子生平事迹,探寻儒家思想的起源;在“杏坛”遗址聆听“孔子讲学”故事,感受儒家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诵读孔孟经典名句,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在孔府开展“传统拜师礼”体验活动,学生身着传统服饰,按照古代礼仪向“老师”(由研学指导师扮演)行拜师礼,学习礼仪背后的尊师重道思想。

4.学习日常揖礼、拱手礼等简化礼仪,模拟古代文人交往场景,体会儒家“礼”对人际关系的规范作用。

5.观看祭孔大典片段(或参与简化祭孔仪式),了解祭祀礼仪的流程与象征意义,感受儒家文化的庄重性与传承性。

关联学科:语文、历史、思想道德

学习用具:《儒家文化研学知识手册》1本、《孔府孔庙知识分册》1本、《儒家礼仪知识分册》1本

实施流程:1.集合整队,抵达孔庙后,由讲解员带领参观孔庙,讲解孔子生平事迹,在杏坛遗址讲述孔子讲学故事。

2.组织学生诵读《论语》《孟子》等经典名句,选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名句进行集体诵读与解读。

3.前往孔府,学生更换传统服饰,在研学指导师的示范下,学习传统拜师礼的动作要领,然后向扮演老师的研学指导师行拜师礼。

4.研学指导师讲解并示范日常揖礼、拱手礼的动作,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古代文人交往场景的礼仪练习。

5.观看祭孔大典片段,研学指导师讲解祭祀礼仪的流程与象征意义,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与简化祭孔仪式。

6.集合总结,乘车离开。

安全隐患点:1.孔庙、孔府内游客较多,易发生人员拥挤、踩踏事故。

2.学生在更换传统服饰、进行礼仪练习时,可能因动作不当发生摔倒、碰撞受伤。

3.观看祭孔大典片段或参与简化祭孔仪式时,可能因对场地不熟悉发生意外。

防护措施:1.安排研学老师在人员密集处进行引导,控制学生行进速度,避免拥挤。

2.提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提示,在进行服饰更换和礼仪练习时,研学老师在旁监督指导,确保动作规范、场地安全。

3.提前勘察观看或参与仪式的场地,明确安全区域,研学老师全程陪同,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单元2:儒家文化与美学欣赏

授课地点:三孔、孟庙孟府

课程时长:110分钟

课程目标:1.观察三孔、孟庙孟府的建筑风格(如孔庙的中轴线布局、飞檐斗拱),分析其中蕴含的儒家“对称美”“秩序美”;

2.欣赏庙内碑刻、匾额、壁画,了解其书法艺术与文化内涵(如孔庙“大成殿”匾额的寓意);

3.尝试制作简易竹简,书写儒家经典名句,感受古代文人的书写方式与儒家文化的载体形式。

关联学科:美术、历史、语文

学习用具:《孔府孔庙知识分册》1本、《孟庙孟府知识分册》 1本、儒家文化体验材料包1份

实施流程:1.集合整队,抵达三孔、孟庙孟府后,由讲解员带领参观,重点讲解建筑风格,如孔庙的中轴线布局、飞檐斗拱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对称美、秩序美。

2.带领学生欣赏庙内碑刻、匾额、壁画,讲解其书法艺术与文化内涵,如孔庙大成殿匾额的寓意。

3.前往活动场地,分发儒家文化体验材料包,指导学生尝试制作简易竹简,书写儒家经典名句。

安全隐患点:1.三孔、孟庙孟府内建筑较多,部分区域地面不平整,学生易发生摔倒事故。

2.学生在欣赏碑刻、匾额、壁画时,可能因过度靠近发生碰撞或损坏文物。

3.制作简易竹简时,可能因使用工具不当发生割伤、刺伤。

防护措施:1.研学老师提前排查参观路线,提醒学生注意脚下,在不平整区域缓慢行走。

2.提前对学生进行文物保护和安全距离的教育,研学老师在旁监督,避免学生过度靠近文物。

3.选择安全的工具,并对学生进行工具使用方法的指导,研学老师在旁监督,确保学生正确使用工具。

单元3:团队协作与任务探究

授课地点:孟庙孟府

课程时长:120分钟

课程目标: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儒家文化寻宝”任务:在参观过程中寻找与指定儒家思想(如“仁”“信”)相关的景点、碑刻或故事,拍照记录并整理成“寻宝报告”。

2.开展“孔孟故事小剧场”活动,小组分工编排简短话剧(如“孔子周游列国”“孟子见梁惠王”),通过演绎加深对孔孟事迹与思想的理解。

3.小组讨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如“诚信”对商业活动的重要性、“孝亲”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形成讨论成果并分享。

关联学科:历史、思想道德、语文

学习用具:儒家文化任务卡1份

实施流程:1.集合整队,抵达孟庙孟府后,将学生分组,分发儒家文化任务卡,明确寻宝任务(寻找与指定儒家思想如“仁”“信”相关的景点、碑刻或故事)。

2.学生分组进行参观寻宝,拍照记录并整理成寻宝报告。

3.前往小剧场场地,学生分组进行孔孟故事小剧场的编排与演绎,如“孔子周游列国”“孟子见梁惠王”。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主题为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如诚信对商业活动的重要性、孝亲对家庭关系的影响,每组形成讨论成果并分享。

安全隐患点:1.学生在孟庙孟府内分组活动时,可能因分散活动发生迷路、走失。

2.学生在编排和演绎小剧场时,可能因动作幅度过大发生碰撞、摔倒受伤。

3.小组讨论时,可能因意见不合发生争执。

防护措施:1.提前明确分组,为每组指定组长,研学老师保持通讯畅通,定时清点人数,确保学生不脱离团队。

2.提醒学生在编排和演绎时注意动作幅度,研学老师在旁监督指导,避免发生意外。

3.提前对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和礼貌交流的教育,研学老师在讨论过程中进行引导,及时化解矛盾。

研学手册

 

研学目的:1.了解儒家传统礼仪的起源、种类与文化内涵,掌握拜师礼、揖礼等基本礼仪的规范动作。

2.诵读《论语》《孟子》中的经典名句,理解其核心含义,培养对儒家经典的阅读兴趣。

3.完成“儒家礼仪展示”或“经典名句解读”实践成果,提升文化表达与实践能力。

 

活动守则:为保障儒家文化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进行,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教育学生遵守各种安全法律法规,培养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护能力,确保学生集体外出参观活动的安全,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结合本次研学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守则:

(一)交通安全守则

1.排队有序上车,系好安全带,不随便将头和手伸出窗外

2.车在行驶中请尽量保持安静,不随意调换座位,不嬉戏打闹

3.保持车内卫生,将垃圾及时放进已准备好的垃圾袋里;

4.在车上认真听从研学老师的安排,听清老师的要求,如有疑问请举手示意

(二)活动安全守则

1.自觉排队进入场馆,不拥挤打闹

2.场馆内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

3.认真倾听讲解员的讲解,如有疑问,请礼貌提问,并感谢解答

4.请自觉遵守儒家文化场所的相关礼仪要求,如着装有礼、言行得体

5.爱护场馆内的文物古迹与公共设施,不随意刻画、毁坏

6.在孔庙、孔府等场所严格听从讲解员的要求,尊重历史与文化,尊重他人

(三)就餐守则

1.若是圆桌就餐,请按照提前分好的桌号入座,不乱坐、乱跑

2.尊重服务员的劳动,谦和有礼;

3.用餐请排队取餐;按需拿餐,做到不浪费

4.就餐结束有序离开


行程安排:

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内容

参与人员与分工

7:00-8:00

学校

集合、安全教育、分发研学手册与任务卡,乘坐大巴前往曲阜

1名司机、1名研学指导师、1名医生、1名安全员、1名带队老师(司机负责驾驶;研学指导师讲解行程安排与安全注意事项;医生准备急救物资;安全员检查车辆安全;带队老师清点学生人数)

8:00-9:30

大巴车

前往曲阜,途中开展“儒家文化预热”活动:研学指导师讲解孔子生平,组织“儒家名句接龙”游戏

1名司机、1名研学指导师、1名医生、1名安全员、1名带队老师(司机驾驶;研学指导师主持预热活动;其他人维持车内秩序,关注学生状态)

9:30-10:00

曲阜孔庙

开营仪式:介绍研学行程与目标,全体学生诵读《论语》经典片段,宣布研学活动开始

1名研学指导师、1名安全员、1名医生、1名带队老师(研学指导师主持仪式;其他人协助组织学生,保障现场秩序)

10:00-12:00

曲阜孔庙

参观孔庙:跟随讲解员了解孔庙历史与建筑,在杏坛聆听“孔子讲学”故事,开展“儒家名句寻访”活动(寻找碑刻、匾额上的经典名句并记录)

1名讲解员、1名研学指导师、1名安全员、1名医生、1名带队老师(讲解员负责讲解;研学指导师引导学生完成“名句寻访”;安全员维持参观秩序;医生、带队老师关注学生健康与安全)

12:00-13:00

 

孔庙附近餐厅

用餐,强调用餐礼仪(如不浪费粮食、文明用餐)

1名研学指导师、1名医生、1名带队老师(研学指导师、带队老师维持用餐秩序,提醒用餐礼仪;医生关注学生饮食安全)

13:00-13:30

餐厅门口

整合队伍,徒步前往曲阜孔府

1名研学指导师、1名医生、1名安全员、1名带队老师(维持车内秩序)

13:30-15:00

曲阜孔府

参观孔府:了解孔子后裔生活与儒家家族文化,开展“传统拜师礼”体验活动,学习古代礼仪

1名讲解员、1名研学指导师、1名安全员、1名医生、1名带队老师(讲解员讲解孔府历史;研学指导师指导礼仪体验;其他人保障活动安全与秩序)

15:00-15:30

大巴车

前往邹城孟庙孟府

1名司机、1名研学指导师、1名医生、1名安全员、1名带队老师(司机驾驶;研学指导师简要介绍孟子与孟庙孟府概况)

15:30-16:30

邹城孟庙孟府

参观孟庙孟府:学习孟子“仁政”“性善论”思想,小组开展“孔孟思想对比”讨论,记录讨论成果

1名讲解员、1名研学指导师、1名安全员、1名医生、1名带队老师(讲解员讲解孟庙孟府;研学指导师引导小组讨论;其他人保障现场安全)

16:30-17:00

邹城孟庙孟府

闭营仪式:各小组简要分享研学收获,研学指导师总结活动,为优秀小组与个人颁发“儒家文化小使者”纪念贴纸

1名研学指导师、1名安全员、1名医生、1名带队老师(研学指导师主持仪式;其他人协助组织)

17:00-18:30

大巴车

返回学校,

1名司机、1名研学指导师、1名医生、1名安全员、1名带队老师(司机驾驶;研学指导师提醒学生整理手册;带队老师联系家长,做好交接准备)

 


行前知识准备:1.播放孔子周游列国动画短片与祭孔大典礼仪片段,吸引学生注意力。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初步激发对儒家文化的兴趣,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了解儒家礼仪、诵读经典名句)。

 

物品准备清单:1.证件类:身份证

2. 学习用品:笔、笔记本、《儒家文化研学知识手册》、《孔府孔庙知识分册》、《孟庙孟府知识分册》

3. 服饰类:汉服体验装(可选)

4. 防护类:雨具、帽子

5. 个人用品:饮水杯、个人特殊药品

                

行中任务:1.深入了解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包括其产生背景、历代传承与发展,熟知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与影响。

2.感受儒家文化相关的建筑、礼仪、民俗等文化元素,体会儒家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地域特色。

3.学会运用实地考察、文献查阅、访谈交流等多种研学方法,收集、整理与分析关于儒家文化的资料信息,提升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

4.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各项研学任务。

 

展示成果:1.学生实践成果:包括制作的竹简、“儒家文化寻宝”报告、话剧表演视频、礼仪体验照片等;

2.研学心得:分享参观过程中的印象深刻的场景(如孔庙大成殿的震撼、孟府的家风展示)、对儒家思想的新认知、学习礼仪的感受等;

3.问题与思考:提出研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如“儒家思想中的某些观点是否过时”)、对儒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研学评价:

评价项目

优秀

良好

加油

教师寄语

积极参与研学活动,不擅自脱离队伍,遵守纪律

 

 

 

 

主动参与礼仪体验、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表现出浓厚兴趣

 

 

 

 

 能准确说出至少3个儒家核心思想(如仁、义、礼、智、信)及对应的经典名句

 

 

 

 

了解孔子、孟子的主要生平事迹,清楚三孔、孟庙孟府的基本概况与文化意义

 

 

 

 

能规范完成至少1种儒家传统礼仪(如揖礼、拜师礼)

 

 

 

 

 能参与小组任务(如话剧编排、“寻宝”活动),完成分配的工作(如记录、表演、汇报)

 

 

 

 

 动手制作(如竹简)或成果报告(如研学手册、“寻宝”报告)质量较高,体现思考与创意

 

 

 

 

 主动与小组成员沟通交流,倾听他人意见

 

 

 

 

积极配合小组完成任务,在遇到问题时能与组员共同解决,不推诿责任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读儒家经典名句或思想,有自己的见解

 

 

 

 

在分享或讨论中能清晰表达观点,逻辑较清晰

 

 

 

 

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儒家文化传承的建议、思想的当代价值疑问)

 

 

 

 

儒家文化决赛:/uploadfile/file/20251028/1761622703_177733.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