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支持
聊城市旅游摄影协会
随着中秋国庆双节假期的结束,多家旅游企业数据报告陆续出炉,记者梳理发现,双节期间小众旅游目的地持续火热,市场下沉趋势明显。此外,各地在文旅融合上持续出新,精细多元供给成为一大亮点。
文旅融合的旅游行业大趋势在今年双节期间体现得尤为明显。“旅游+音乐”“旅游+文化”“旅游+美食”“旅游+实景演出”等多重文旅“套餐”成为各地标配。举办旅游节、音乐节、艺术周,创新旅游产品,发放文旅消费券等,成为目的地吸引游客、创造新的文旅消费节点、带动城市破圈的重要方式之一。携程数据显示,双节期间,音乐节、演出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分别增长4倍多、3倍多。其中,南阳因音乐节搜索热度同比增长近2倍,宜宾因央视中秋晚会搜索热度同比增长超6倍。
从味蕾游、赛事游到展演游、城市漫步……双节假期,新玩法新模式不断涌现。据美团、大众点评数据,受到亚运会的带动,双节假期,“体育+旅游”成为亮点。浙江服务消费订单量较2019年增长超195%,舟山、台州、宁波、嘉兴、温州位居增幅前五位。携程数据显示,双节期间,城市漫步搜索量同比增长7倍多。双节期间,马蜂窝站内各地“美食”相关热度平均上涨超80%,顺德荣登热度上升最快的美食目的地榜首,大闸蟹正当时的苏州,小吃花样繁多的乐山、贵阳、延吉紧随其后。夜经济持续焕发活力,据美团数据,今年双节期间,夜间到店消费规模占比超64%,“夜间游玩”搜索量环比节前增长228%。
对于双节期间,旅游市场展现出的一些新趋势,综合奇创文旅产业研究院监测数据及行业观察来看,文化和旅游消费已成为多数国人节假日“刚需”。发展中,要改变唯资源论,坚持新资源观与新市场化,重视全域发展思维、全产业联动,打造更好的游客体验;坚持市场导向运营与营销推广,用好科技、艺术、文创等手段,塑造新业态、新场景,与消费者对话。一些文化类新业态虽然单体投资不大,但通过组合能很好地形成IP矩阵,引流并扩大消费,对于破解淡旺季难题具有重要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