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欢迎,请登录 传真:0635-8336665 24H电话:0635-8681234

聊城名人

作者:Mr.LiuStu  来源:刘宝平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0-12-27

聊城名人故事多

 

古今名人

 
孙   膑


   孙膑,战国时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阿(今聊城市阳谷阿城一带)人。生卒年代无考,主要活动于公元前四世纪中期,大致和商鞅、孟轲同时。


   孙膑少时穷困孤苦,年长后与庞涓一起从师王栩学习兵法。后庞涓为魏国惠王将军,自知才不如孙便设计将其陷害至狱刑,后被齐国使者淳于髡暗带回齐国。因齐威王羡其才,遂拜孙膑为军师。


   公元前345年,庞涓挥师北上,围困赵国邯郸,赵求救于齐。齐派田忌与孙膑从之。孙膑用“围魏救赵”的方法,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南)大败魏军。


   公元前342年,魏国攻伐韩国,韩又求救于齐。威王仍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再用“围魏救赵”之策直奔大梁,随后采用逐日减灶法后撤,在马陵(今莘县大张乡马陵村附近)大败魏军,庞涓自杀。孙膑从此名扬四方。


   马陵大捷后,孙膑因受邹忌的妒忌而辞去官爵,携带弟子隐居甲山,致力于著书立说,写成了《孙膑兵法》一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此书共有89篇,图4卷,久已失传。1972年4月,在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发现了《孙膑兵法》残简共30篇,计11000余字。《孙膑兵法》总结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战争经验,发展了春秋时期孙武、吴起等人的军事思想,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典籍之一。


鲁仲连


   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今聊城市茌平县望鲁店北二里许有其墓。


   鲁仲连,善于计谋策划,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秦赵长平大战,赵大败,秦国逼近赵都邯郸,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其尊秦昭王为帝,固守待援,终解赵之围。齐国收复被燕占据的齐地聊城,鲁仲连写信喻燕将劝其撤守,燕将自杀。齐收复聊城后,奏请圣上为鲁仲连封官,鲁逃离隐居。


   后人为了敬仰这位齐国高士,为鲁仲连修祠筑墓,以使后世不忘。唐朝著名诗人李白,也曾在诗中对其大加赞赏,留有《别鲁颂》千古名句,百世流芳。


吕才


   吕才(600-665)唐初哲学家,博州清平(今临清)人,精通舆地、历史、阴阳等,尤长于乐津。曾任太常博士、太常丞。曾奉命刊订《阴阳书》,将旧传中“伪伦穿凿者”,“拘忌不可信者”删除后,成书53卷,合旧书47卷为100卷,颁布天下。


   吕才具有鲜明唯物主义思想,他以为“极微”为世界本源,物质世界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内部对立关系的矛盾运动。反对迷信、有坚定的无神论观点。一生著述很多,大都散失。保存在《旧唐书》本传中《叙宅经》、《叙禄命》、《叙藏书》及《大藏经》中的《因明注释立破义国图序》等篇,可见其思想之一斑。


   贞观初曾受诏参论乐事,显庆中,又奉高宗命修订《白雪》等曲。


程知节


   程知节(?—665)年,原名咬金,后改名知节,济州东阿(今聊城市东阿)人,自少骁勇,善用马槊。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咬金投瓦岗起义军,署为内军骠骑。武德二年,秦王世民拜其为左三统军,后因功封宿国公。太宗贞观年间,知节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改封卢国公。贞观十七年,累转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兵,加镇军大将军。高宗永徽六年(655年)迁左卫大将军。此年五月,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后屡立战功。麟德二年病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孙逖


   孙逖,聊城市东昌府沙镇人。唐朝大臣。据《聊城县志》记载,自幼才思敏捷,15岁时,面见雍州刺史崔日用,即席赋文,深得喜爱。开元十年(722年),经崔日用推荐,玄宗李隆基亲自洛阳门接见,令户部郎中考其文才。孙逖深得玄宗器重,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升为考功员外郎。


   他知人善任,亲自录用的颜真卿、李华等人均成为海内名士。后升为中书舍人,起草诏令。在他任信州刺史期间,遇当地大旱,开仓赈济,信州当地无一人死。孙逖居职八年,还曾任刑部待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上元年间(760—761年)病逝。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


谢榛


   谢榛(1945—1575年),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履山人,临清人。“后七子”之一,明朝著名文学家。


   谢榛初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以他为首,倡导为诗摹似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襄精华。”后为李攀龙等排斥。晚年客游诸藩王间。其诗以律、绝见长,内容多为对家乡眷恋之情及政治上的抑郁不平,形式古雅玲珑,功力深厚。其诗论,主张“文随世变”,“有意于古,而终非古”,但仍未脱离拟古主义。著有《四溟集》十卷,《四溟诗话》四卷。


朱延禧


   朱延禧,字允修,聊城市东昌府区人。自幼博学多才,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由翰林检讨累迁礼总右侍郎。任日讲官时,讲《尚书》“可爱非君”一章,旁征博引,援古喻今,阐明义理。熹宗大悦,称赞朱延禧为“讲官第一”拜为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至两朝实录成及皇陵工竣,即升太子太师、建极大学士。


   当时,正置大宦官魏忠贤在朝擅权。朝令内阁传旨称魏忠贤为“元臣”,延禧认为不可,御史田景新阿权附势,遂魏忠贤之意上书弹颏延禧。延禧罢官回归故里,栖隐故园,养花种竹,陶情养性,不闻世事。


   卒后,谥文恭,著有《畸齐诗文集》十五卷行于世。


周朝瑞


   周朝瑞(?—1625年),字思永,临清人。明代政治家,著名东林党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周考中进士,授权为中书舍人。光宗即位后,升他为吏科给事中。他目睹太监专权,朝政腐败,与杨涟、左光斗等人奋起与魏忠贤太监集团作殊死斗争,最后被迫害而死,为“东林六君子”之一。崇祯初年,周平反,赠大理卿。福王时,谥患毅。


左良玉


   左良玉(1599—1645年),字昆山,临清人。明末大将,少丧父, 由叔父抚养成人。他身高面红,作战骁勇,善于左右开弓。初任辽东车右营都司,后以收复遵化等四城有功升为副将,后又升为援剿总兵官。崇祯十三年,左因功授于太子太保。崇祯十七年三月,封左为宁南伯。崇祯十七年五月,福王朱由崧即位,升左为候爵,不久又加封太子博。弘光元年(1645年)以清君侧为名,进军南京,讨伐马士英,中途病死。


傅以渐


   傅以渐(1609—1665年),字于磐,号星岩。聊城城内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为清代开国状元。初任弘文院修撰,后任国史院侍读学士、秘书院大学士,顺治十四年加封太子太保,次年授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曾奉旨纂修《明史》、《清太宗实录》,任清太祖、太宗《圣训》总载,又奉命屯曹本荣合著《周易通注》,还曾奉旨总编《通鉴全书》、著作仅《四书易经制义》尚存。


   傅以渐在政治、文化上多有建树,深得顺治帝器重。后困病辞仕归家,曾主持编撰《聊城县志》。康熙四年病故,葬于聊城傅家坟。


任克溥


   任克溥(1618—1703年),字海眉,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历任南阳推官、吏科给事中、通政使、刑部右侍郎、左侍郎等职。上疏建议减裁督捕。当时,敢言督捕者罪当流放。康熙认为任克溥敢言强干,确实如此,大为欣赏。后落职回乡,筑“绮园”。康熙南巡时,路经聊城,为其恢复原职,并亲临绮园赐“松桂堂”匾,题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回京后加封刑部尚书衔。任克溥多次上书,言及国家大政,深受康熙器重;家居20余年,捐助修学校多处,卒年86岁。


邓钟岳


   邓钟岳,字东长,号悔庐。聊城南邓楼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雍正元年,充任江南副考官,后任江苏学政。雍正十一年(1733年)迁礼部右侍郎,总编《一统志》。


   乾隆元年(1736年)出任浙江学政,后任江南正考官。严肃考风,所荐官员皆贤良清正之人。邓钟岳操行方正、治学严谨,为人刚直不阿。所论《政治之要在正风俗》深得雍正帝赞赏。学术上,大力倡导切磋之风,深受学术界称颂。乾隆十三年(1748年),随帝东巡。卒年74岁。著有《知非录》一卷、《寒午阁诗集》四卷、《文集》四卷等。


武训


   武训(1838—1896年)清末堂邑县武庄(今聊城市冠县)人。原名武七,父母早丧,因家贫未学,屡受欺辱,后决心行乞兴学。


   他以行乞、织麻所得放高利贷,所积资财在堂邑柳林镇,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创办“崇贤义熟”。后又在临清等地分别于光绪十六年、二十二年创办两所义学,并跪请教师认真执教,勉励学生刻苦攻读。为此一生未娶妻室,未置家私,全部积蓄用于义学上,着意培养无力负担学杂费用的穷人孩子学习。武训义行得到山东巡抚张曜的奖励支持。清庭授以“义学正”称号,赐名训,赏穿黄马褂。并颁赠“乐善好施”匾额。

 
   武训死后,清廷将其业绩由清史馆立传旌奖,并为其修墓、建祠、立碑。武训业绩受世人所钦敬,全国出现许多以武训命名的学校,并曾一度将原堂邑县改称武训县。


   1945年冀南行署在柳林镇创办武训师范。五十年代初山东版《武训传》画册和拍摄《武训传》电影。


范筑先


   范筑先(1882—1938年)原名金标,又名夺魁,字竹仙。山东馆陶(今属河北省)南彦寺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爱国将领。


   1904年离乡投军,在北洋军阀官至旅长,1924年隐居上海。1926年,投冯玉祥,出任高级参赞。中原大战失败,退居天津。1931年,任韩复榘第三路军少将参议,次年调任沂水县长,又任临沂县长。1936年,调聊城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长。积极拥护党的抗日主张,大力吸收党员和进步学生。支持和赞助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斗争。坚持抵制韩复榘南撤命令,并于1937年11月19日通电全国,誓死抗战到底,先后建立20多个抗日县政府,委任13名共产党员为县长,加强了党领导的鲁西北抗日政权建设和武装力量。1938年11月14日,日军侵犯聊城,由于顽固分子破坏,范筑先等来不及撤退,坚守城池到15日,日军攻破城池,壮烈殉国。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范筑先将军追悼会。1940年聊城县改为筑先县,以资纪念。1987年,聊城地区行政公署和聊城市政府共同在光岳楼北侧建立了范筑先将军殉国处纪念馆,邓小平为纪念馆题词“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国处。”


张自忠


   张自忠(1891—1940年),字荩忱,临清唐园村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911年入天津法政学校,次年转入法学专科学校。1914年投笔从戎。1916年至冯玉祥部,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并先后兼任开封警备司令及第二集团军军官学校校长、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市长等职,其间曾率部重创日军,取得喜峰口之役大捷。


  “七·七”事变后,代宋哲元为北平市长,后任59军军长。1938年任27集团军团长。率部在鲁南重创日军,为台儿庄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6月又率部在信阳得胜关一带阻击日军西进,并升任33集团军总司令。1939年5月10日两次重创日军,取得“鄂北第2次大捷”,荣获“宝鼎勋章”,晋升为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1940年5月在日军10万重兵三路进攻下,坚决迎击日军,重创敌人,后因寡不敌众,率部撤至南瓜店附近杏仁山。16日,日军进攻,最后伤亡殆尽,张身负七处重伤,壮烈殉国。这是抗战时期牺牲在疆场的唯一一位集团军总司令。重庆和延安分别举行盛大隆重的葬礼和追悼大会。


   1982年4月16日,国家民政部追任为“革命烈士”光荣称号。


傅斯年


   傅斯年(1896—1950年)字孟真,聊城市东昌府区城内北街人。近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家。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创立“新潮社”,主编《新潮》杂志,提倡白话文。“五四”运动时期,北大学生运动领袖人物之一。之后,考取山东官费留学,先后就读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1926年回国,先任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及国文、历史两系主任,继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组织领导了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工作。1929年春,随所迁北平,兼任北京大学教授。1932年,与胡适等创办《独立评论》周刊,并著《东北史纲》,宣传抗日。1936年,参与政事,反对“西安事变”。1938—1945年间,先后出席四届国民参政会,历任各届参议员,批评国民党贪污腐败现象,有“傅大炮”称号。1945年,以学者身份与他人到延安访问,与毛泽东等人商议国事。


   1946年曾一度代胡适为北大校长,不久即卸任,参加国民党首届国民大会。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及立法委员。同年冬,去台湾。1949年,担任台湾大学校长。1950年12月病逝。


李苦禅


   李苦禅(1899—1983年)原名李英杰、李英、安励公,号超三,聊城市高唐三十里铺乡李奇庄人。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


   幼年受民间艺术启蒙。1919年入北平大学附设勤政俭学会,攻读法文和绘画。1922年考入徐悲鸿主持的北平艺专,学习西画。1923年,拜师齐白石,学习国画。师古又不泥古,独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一代风范。为白石老人生平最得意门生和尊友,曾为之题“弟子苦禅画,白石门下只此人也”。


   1925年国立艺专毕业后,先后任北平师范、河北师范、杭州艺专教授。1939年,因“抗日爱国罪”被捕入狱,坚贞不屈。1949年,被徐悲鸿聘为北平国立艺专教授,当年并被推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并连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晴雪图》等世制,以抒发胸中无限喜悦之情。乐后,又任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协会理事长与政协第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0年12月赴香港举办“李苦禅、李燕父子画展”并讲学。1981年投入科教片“中国花鸟画”、“苦禅画鹰”与“苦禅写意”的拍摄工作。其间,他创作了巨幅“墨竹图”与“盛夏图”等杰作。


   1983年,国家举办李苦禅从事教育事业60周年祝贺大会。6月8日应邀为日本长崎孔子庙书写了巨联“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他关心家乡建设,多有书画赠予乡人。1983年6月11日病逝。


马本斋


   马本斋(1901—1944年),河北省献县东辛庄人。回族。1918年参加东北旧军阀部队,至1932年累升至国民党二十七师属下团长。因不愿参加东北旧军阀混战,弃官归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家乡组织起回民抗日教导队,并且平息了日寇挑起的回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巩固了民族团结,增强了抗日力量。1938年5月率部参加八路军,与八路军河北回民教导队合编为回民教导总队,并被任命为总队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回民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回民支队,任司令员,率部驰骋于冀中平原,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多次因战功受奖,冀中军区授予他所领导的回民支队以“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称号。1941年,日寇为要挟马本斋投降,将其母亲抓走,其母绝食而死,马本斋斗志更坚。1942年8月后,率部转战在冀鲁豫地区。9月任冀鲁豫军区鲁西北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他率部采取各个击破、引蛇出洞、寨里开花等多种战法,大量消灭敌人。1943年7月率回民支队赴延安,行前病重,2月7日逝世于冀鲁豫军区医院,葬于莘县张鲁集,3月17日延安各界隆重集会追悼,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均致挽词。其忠骸后移于石家庄华北革命烈士陵园。


季羡林


   季羡林,临清市康庄镇宫庄村人,当代著名学者,东方文化问题研究专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


   1911年生于农民家庭。幼时随叔父迁居济南读书,1930年考入北京国立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遂赴歌根廷大学专政梵文、巴利文等,1941年获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84年后改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


   季羡林几十年如一日,主要从事古印度语言及文学、佛教史、中印文化关系史、吐火罗文及东方学史等学科及领域的研究。其众多的专著、论文及翻译作品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影响。他多次被推选为中国语言学会、中国外国文学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等学术团体的名誉会长、会长或副会长。系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张海迪


   张海迪,山东省文登县人。1970年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亲落户在莘县十八里铺公社尚楼村。1973年随父迁居莘县县城,先在城关医院当临时工,后在县广播局当修理工。因幼时患脊髓管瘤,从1960—1976年间,先后动过4次大手术,摘除6块脊椎板,自第二胸椎以下失去知觉,靠胳膊在轮椅上支撑身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病痛和难以想象的困难,自学了小学至中学的基本课程,阅读了政治、文学、医学、外语等方面的书籍1000多册,自学英语达到了大学程度,并自学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英文作品和资料。她不顾自身的病痛,用自学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术,为群众治病1万人次以上。1981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瘫痪姑娘玲玲的心象一团火》的报道。1982年5月,莘县和聊城地区开展向张海迪学习活动;11月被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全省开展了向张海迪学习的活动。1983年3月赴京参加“纪念学习雷锋二十周年”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同时摄制的张海迪报告会电视片向全国播放。同年5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全国人民向张海迪学习的号召,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分别题词,推动了学习活动的开展,系济南市文联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刘宝平工作室 · Mr.Liu Studio



Mr.Liu Studio创始人

http://www.jiangbeishuicheng.com/mobile/article/list/cateid-290.html


地址

校内:山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校外: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兴华东路7号


电话

8330520

点击电话 直接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