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欢迎,请登录 传真:0635-8336665 24H电话:0635-8681234

国有景区的生死时速

作者:Mr.LiuStu  来源:刘老师课堂  发布时间:2021-01-21

刘宝平工作室_Mr.Liu Stu



   随着旅游行业的快步发展,渠道投资逐步走向了资源性投资,景区在整个行业的地位也越来越趋于核心位置,但是优质的资源大部分都在国有企业或者地方政府手里,优质资源流向民间也就成为了一个时代难题,毕竟太多的法律法规已经把优质资源的所属权画了一个圈,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是始终存在的,国有景区的发展不容乐观


投资规模不投产品


  国有景区占有最好的资源,但却受到更多的约束,景区不仅仅是景区。中国景区的发展绝对不是循序渐进的发展,短短十几年,绝对超过了国外发展的几十年。但现在却更多的处于瓶颈期,面临危机。


  我们纵观全国的国有景区,要不就是安逸持家,要不就是求大冒进,景区的面积越来越大,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有人说,景区这样的发展模式不是很好吗?的确,这个发展模式的确很好,但是,是对于民生工程而言,绝对不是对于旅游景区而说,因为景区需要游客的支持,看表面我们是发展了,但对于游客而言,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反而可能丢失了游客的内在需求。


  投资规模有钱就可以,但投资产品需要有人;还有就是投资规模领导看的见看得懂,投资产品很难得到领导的认可,因为领导很少有能看的懂产品的。这个和当前的民间景区有着相似之处,就是投资搞建设不惜一切代价(因为看的见),花钱做营销一毛不拔(看不见,不知结果)。投资没有生产力,就等于浪费资源,同时也可能是对资源的一种破坏,我们看可以看得到,原来需要两个小时能够游完的景区,现在一天也游不完;原来需要游玩一天的景区,现在也需要三天了。景区越来越大,但内容却越来越空,景区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了拦路收费的小丑行为。产品为王、内容为王,不是不懂,而是不为或者是不能为。


体制内的人才瓶颈


  体制问题一直是一个局限国有景区发展的共知问题,也是在当前大部分旅游人茶余饭后的谈点。但体制问题又真的是阻碍国有景区发展的核心问题吗?也有可能是景区发展不足所出现的一切问题的寄托吧。求稳求仕途才是这些管理者的核心目标,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这不正是中国版的厚黑学吗?


  国有景区用人大部分都是因关系用人,高管人员更是官员的调用,这是一个传统,也是以往国有景区的用人文化,在某些地方你可以看到,一个景区的人员就是真正的“一家亲”,都是亲属。当然这也不是国有景区的专利,很多地方的民营景区也常常有这样的现象,这样的团队,对于外来人的排挤可想而知。在当前这个市场化行为大跨步发展的时代,管理人员的认知也逐步得到突破,外部的人才引进也成为了一个潮流,但是我们会发现,人才的引进工作并不是那么顺利。景区对于人才引进有需求时,往往是景区发展遇到了瓶颈或者危机,在这个大环境下,景区的改变和发展自然都被寄托在了后来者身上(被引进的人才),这种高期望值,往往带来的不是惊喜而是失望。因为,如果新人精通体制内的关系处理,那必然会选择中庸之道,很难解决景区面临的实质性问题;如果新人是纯粹的职业经理人,那肯定会采取革命式的手段以求景区得到快速的改变以致提升,从而证明自己的个人价值,但这个过程对于“大老板”而言必然存在风险,因为国有景区的求稳,是眼下不可能改变的,这是发展与求稳的矛盾也是“大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矛盾。


  曾经有人说过体制内缺少“人才”,从而导致国有景区发展的各种问题,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思维方式,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人才发挥的空间。中国景区的起步源于国有景区,民营景区真正得到发展也不过十年左右,行业的第一批人才其实都是出于国有景区,这部分人深谙世事,清晰体制内的可为和不可为,因为是人情化管理,很多的规矩也只能成为摆设,一把手不变,一切难变,一把手又因为各种外部环境很难改变,毕竟景区的发展改革,是要打破原有习惯,这就相当于面对的是整个原有景区大部分人的习惯,这个大众习惯是人才发挥最大的阻力,很难突破。


不为挣钱的发展思维


  景区发展的好坏与景区员工没有关系,这个在薪酬体系和奖惩体系的执行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因为对于国有景区的工资标准一般都是有明文规定的,因此干的再好工资也很难改变,相对而言不干也不会怎么样,反正是干多干少一个样,这也就造就了目前国有景区吃大锅饭的现状。


  不为挣钱对于一个景区而言似乎不符合发展逻辑,但对于国有景区而言,却是真实的现状。因为,挣钱就要升级就要改变,就要触动原有的利益团体,这些都是一把手不愿意面对的,因为挣了钱是上交的,面对的敌对是自己的,还有一种大众的说法叫“不做、不为、不犯错”。在一种长期的氛围熏陶中,任何一个人都会变得安逸,同时也把这种工作看成是铁饭碗,一旦有人打破这种熟悉的状态,都会被视为敌对,就好比你天天给一个乞丐钱,一连给了几年,当你突然不给的时候,他会说,你把我的钱干什么了?那绝对会是一种质问,这是一种可怕的习惯,而这种习惯正是现在国有景区员工的真实写照。面对这一切,挣钱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小事,维稳高于一切,活下去就可以了,这可能是很多国有景区真实的内心写照。不用挣钱,活着就好,但这一切终将改变,毕竟挣钱是商业行为的第一目的。


服务了资本却丢了自己


  国有景区有着先天的融资优势,但却因为这个优势正在一步步的把自己托向泥潭,很多人会很不理解,钱多了难道不是好事情吗?其实,钱多了和饭吃多了一样,多了也会撑死。生产力源于满足需求,而国有景区的发展投资却脱离了需求,这个听上去很滑稽,但却是真实的存在。只有拿一千块钱挣一百块钱的实力,却非要花一万块,难道钱就不需要成本吗?


  融资,现在应该是每一个国有景区甚至大部分景区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了,而很多景区已然是高度负债,可能是负债率不高,但那只是针对景区资产的一个衡量,我们应该换一种思维去衡量负债率,那就是盈利能力,因为景区毕竟是一个个体,盈利能力是有上限的,毕竟单体景区,比不了一个行业的商业模式。每一个景区都好像活的很好,但是谁又了解这些景区的真实面貌呢?毕竟数据造假在中国是一个大众心照不宣的存在,利润不及利息,这可能是很多景区的真实现状,也有很多景区正在走向这条路,借新债还旧债,到最后再来一个股权置换引进投资人,一切只为活下去,毕竟景区的下一任领导还不一定是谁,到最后只有一个结果,谁赶上谁倒霉喽。门票不能作为上市资产但却可以作为融资质押,毕竟景区还有一个不错的流水,这些可能就是资本的账了。总之,资本方不会做赔本的买卖,景区很红火,但是又有多少是景区自己的呢?


  一切都是资本的工具,而我们却没利用好资本去挖掘更多的生产力,反而用资本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形象工程,一个亿建个大门,两个亿建一个服务中心,再花一个亿弄个智慧中心,就这样钱没了,但是这个钱是需要下蛋的,你不下蛋没关系,但是资本方可是要定期来取蛋的,就这样,一个景区慢慢的就丢了自己,成为了资本的俘虏。从这个角度看来,花钱也应该是一个技术活,花不好可真是要招报应呀。




小结


  国有景区本应该有一个国之担当,因为,先天的优势是民间投资人无法触及的。资源是优势的,金钱是不缺的,但现实却是快步的被私有景区所超越。有人说是不思进取,也有的人说是体制限制发展,其实这一切都是一个掩饰,掩饰着那个谁都不愿意去打破的习惯,毕竟,这一切不是短时间的积累,有的甚至是几十年的遗留问题,不是一两个人能够解决的,因为,这是一个系列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呀。谁都不愿意在自己任职期限出现负面事件,毕竟,混几年就过去了,毕竟不是自己的产业。


  国有景区最大的发展瓶颈不是人才、不是金钱,而是习惯,一个人的习惯是习惯,一群人的习惯就成为了一种文化,这是一种可怕的文化,必须改变却少有人敢触碰。国有景区的生死时速,是习惯性文化打破的时速、是格局和需求认知的时速,更是一种时代担当的时速。




刘宝平工作室 · Mr.Liu Studio



Mr.Liu Studio创始人

http://www.jiangbeishuicheng.com/mobile/article/list/cateid-290.html


地址

校内:山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校外: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兴华东路7号


电话

8330520

点击电话 直接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