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欢迎,请登录 传真:0635-8336665 24H电话:0635-8681234

第九次课 32课时/17 18

作者:Mr.LiuStu  来源:刘老师课堂  发布时间:2020-04-24

主讲
刘宝平

课程
《景区服务与管理》
总课时:32

课次
9

教学方法
讲授
提问
讨论

教学内容
第八章
第1节:景区安全管理概述
第2节:景区安全管理
第3节:景区常见游乐项目安全管理及常事故处理方法

第八章
景区安全管理


本章重点对景区安全管理的概念、景区事故或事件的分类、景区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律  进行介绍,讨论了景区安全管理的方法,使学习者能对景区安全管理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在  此基础上,本章对景区游乐项目游客安全管理的内容和景区常见事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  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景区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景区事故或事件的分类及事故的发生规律。
掌握景区安全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了解景区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景区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和景区安全管理体系所包含的内容。

掌握景区常见游乐项目游客安全管理的内容。


技能目标


掌握景区常见事故处理方法。


案例


游乐安全重于泰山


2002年4月,天津水上公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蹦极事故。由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  17岁的吕鹏和19岁的陈玲在做双人蹦极时,受到严重伤害。  


蹦极作为一项惊险刺激的体育娱乐活动,吸引着众多勇敢者,但这次事故的出现,不禁引发人们对蹦极安全的思考。“三、二、一,蹦极!”这是每位参加过蹦极活动的游客所熟悉的声音。然而,当每位勇敢者站在高台上,向前迈出那挑战自我的一步时,是否想到了背后的隐患?  


这次事故暴露出天津水上公园在人员培训方面的漏洞。目前,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  立了培训中心,上岗人员必须经过正规培训,持证上岗。国家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对无证生产和无证产品加大打击力度,要求各公园对园内个体经营游艺项目者加大管理力度。


案例分析


1.法律法规在游乐园安全管理中起到什么作用?

2.景区如何完善自身的安全管理?


第一节

景区安全管理概述


景区安全管理是指为了确保旅游者、员工和景区的安全,景区所采取的一系列旨在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事故损失、保障景区正常运营的管理措施。景区安全管理是保证服务质量、塑造流畅体验、维护景区声誉和建设和谐景区的前提条件。  


从游客在景区的活动行为来看,景区的安全管理渗透在景区逗留过程中的吃、住、行、购、游、娱等各个活动环节中,即可以分为饮食安全、住宿安全、交通安全、游览安全、购物安全、娱乐安全六大类,其中游览和娱乐是景区安全管理中较为核心的部分,本章内容将着重阐述。


一、景区安全管理的特点


(1)管理环节复杂。景区安全管理涉及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各个环  节,而其中每个环节的安全状况都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在游览环节,其安全状况除了受到自然因素、人为操作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游乐设施设备安全状况的影响,而空中、地面、水面等不同类型游乐设施的安全状况又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2)涉及面广,时效性强。旅游者在景区中活动的流动性强,而且逗留时间短,人流量大,涉及面积广。景区的安全管理包括游客的安全管理和景区自身的安全管理。景区安全事故具有多种表现形态,不同形态的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与影响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同时,安全事故的控制、管理和处理时效性强。  


(3)责任重大。景区是旅游者比较集中的地方,知名度高的景区还会吸引大量国外游客。景区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对外宣传的窗口,景区安全问题控制与管理的好坏,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会影响到旅游地的形象和经济政治安全,甚至会影响到国家形象


二、景区安全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一)景区安全管理的任务  


景区安全管理的任务是研究景区各项工作中的规律与特点,检查、分析并杜绝景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确保景区运行和旅游者的安全。具体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组织和制度;加强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审查基建工程的安全程度,组织落实各项安全核查工作;配置安全设施设备,对游览区域进行安全监控;防范、控制与处理景区安全事故。


(二)景区安全管理的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日常工作中,要将景区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来,以保证景区接待工作的顺利开展。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充分的预见;积极做好各种防范工作,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当发生安全事故时,能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减少事故可能带来的损失。  


(2)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对于影响全局的工作环节和景区的薄弱环节,要花大力气确保万无一失;对于其他次要环节,也要定期巡检。在客流高峰到来之前,要对景区的安全设施、安保力量进行重新评估,判断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


(3)明确责任,全员参与。由于景区安全工作的政策性、专业性和法律性都比较强,所以在景区要实行领导安全责任制,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在景区推行岗位安全责任制,设置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业的人员进行安全的防控和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同时,要发动和依靠景区的广大员工共同做好安保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三、景区安全事件的分类


(一)犯罪


犯罪是景区中最常见的安全事件。由于景区游览往往是整个旅游活动的高潮,旅游者游兴高,常疏于防范;景区地形相对复杂,隐蔽性较强;加之景区旅游者数量淡旺季明显。这些因素都为景区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景区内的犯罪事件使旅游者的游兴索然,对旅游者的伤害和打击的程度极大。


景区犯罪的形式主要是盗窃、诈骗、抢劫和袭击,一般与财产型犯罪的实施密切相关。例如,1998年3月4日,4位新疆游客在北海银滩被海滨摩托艇经营者非法高额索赔600元被扣押、限制人身自由一整天。


2002年10月12日晚上,印度尼西亚驰名世界的旅游观光胜地巴厘岛发生该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一连串的爆炸案造成180多人死亡、300多人受伤,印度尼西亚陷入浓烈的恐怖气氛中。


2003 年,一对新婚夫妇到张家界旅游被导游谋财害命。2003一2004年李氏兄弟在杭州西湖区开佛教工艺品商店,欺诈游客钱财200多万元。


2005年7月23日凌晨,埃及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林发生连旅游品市场和附近的一个停车场,几乎同时有连环爆炸。  


(二)疾病


旅途劳累、旅游异地性导致的 “水土不服”和客观存在的食品卫生问题等可能诱发旅游者的疾病或导致食物中毒等。在游览中,旅游者也会由于旅游目的地常会出现缺氧和高山反应病状,而引发疾病。例如,旅游者在高海拔景区青海等高海拔旅游区,常出  病情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在我国西藏、青海等高海拔旅游区,常出现旅游者由于缺氧、高山反应而发生休克,甚至患上肺气肿等疾病。


(三)景区娱乐项目、器械及交通工具导致的事件


景区内的娱乐项目、器械及交通工具的事故对人们所造成的伤害非常大。1998年8月30日,上海闸北公园正在运行的“全部符合标准要求”的飞旋转椅突然倒塌,造成1死9伤。200年4月15日,天津学生在水上公园蹦极坠下,造成瘫痪。同年5月,河南某游览区游客在河南某游览区不幸从下山滑道飞出而被摔成重伤。


2002年6月,一男子在杭州动物园被老虎抓伤。同年9月,杭州4岁儿童小佳佳被杭州市动物园大猩猩咬伤致残。2004 年7月7日,杭州未来世界自选旋滑车在滑行到距终点约10米的弯道时,其中一名乘客突然从座位上坠落地面而受伤。2006 年8月,浙江仙居永安溪漂流一妇女与8 个月大的婴儿落水身亡。


2010年6月29日16点45分,深圳东部华侨城大峡谷“太空迷航”项目发生安全事故,造成6人死亡、10人受伤,其中重伤5人。景区或旅游区的交通既是交通工具又担负着娱乐或造景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交通工具的娱乐形式是景区或旅游区内部交通的必然要求。景区内部交通的种类繁多庞杂,如有缆车、山体电梯、滑道、浮桥、栈道、漂流的竹筏或橡皮筏、中小型游船等。


其中缆车、滑道、浮桥和漂流船只等事故时有发生。上述一系列事件表明,游览设施安全事故在景区中时有发生,其所带来的危害触目惊心。


(四)火灾


虽然旅游业中因火灾死亡的人数较低于旅游交通事故,但是火灾往往造成严重的后续反应,如基础设施破坏、财产损失等,甚至造成旅游经济系统的素乱。2005年10月,浙江温州市瓯海区吹台山上的无量寺发生火灾,寺内存放的200多吨蜡烛被引燃,造成寺内一座建筑被毁。2001~2005年,全国发生火灾120万起,指成128人死亡、15757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75.6亿元。


火灾还会损坏旅游资源,如森林、木结构的古建筑等,火灾发生的同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产生大量粉尘以及灭火过程中使用的大量化学品和水,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五)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旅游活动中由天气、洪水等不可控的自然原因引起的安全问题,如飓风、台风、洪水、传染病等,是旅游安全的常见表现形态之一。由于自然灾害具有的对旅游活动的破坏性及其对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生命财产乃至资源的巨大危害性而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


例如,2004年6月18日8时30分,位于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外的紫霞观景点发生一起岩石崩塌自然灾害,致使在此景点游览的20多名旅游者3死3伤。2007年5月2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梅里乡雪崩村至神瀑山路上突然发生雪崩,将正在山路上徒步探险的10余名旅游者掩埋,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6人轻伤。


(六)其他安全事件


如景区内椰子树砸死游人,鲨鱼在海滨袭击游人,与有毒昆虫、植物接触导致皮肤疾病或身体伤害,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等。2005年5月3日,泰山红门宫院内的堵墙突然倒塌,致使一名6岁男孩不幸被砸死。2005年12月12日,杭州西湖景区发生野猪袭人事件,一位游客被突如其来的野猪咬伤。  


四、景区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律


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鲜明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安全事件类型与景区的资源类型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景区按资源类型可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型景区和人文旅游资源型景区,而旅游安全事故在自然旅游资源型景区,尤其是在山岳、水文旅游资源地发生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资源地。旅游安全事件(事故)的类型也因景区资源类型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在自然资源型景区,社会环境相对简单,人口构成单一。旅游安全事故多与游客旅行技能、游容身体及心理素质、自然灾害以及景区设施设备等相关。


人文旅游资源型的景区多位于人口集中的城镇,旅游环境的社会复杂性是这类景区的最大特点之一,这类景区人口构成复杂、集中,旅游活动以朝圣、观光、购物、饮食、娱乐等为主,人为造成的安全事故如偷盗、欺骗、食物中毒等占主要比例。主题游乐园设施设备事故频发。


(2)景区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当地的社会治安及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社会文化发展水平比较高、社会治安好的地区,旅游地居民主动接受或参与旅游业,旅游业的发展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社会治安好,居民安居乐业,能与游客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景区治安方面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相对会比较低。


若旅游地文化内涵丰富但社会发展滞后,便容易因文化差异及居民的被动与反对而造成主客冲突从而带来安全问题。特别是某些景区在规划开发时没有处理好景区经营者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关系,导致居民对旅游业产生抵触情绪,为安全管理带来隐患。  


(3)景区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规律性和昼夜规律性。旅游季节表现出的时间规律性是因为旅游者外出旅游有着明显的节律性,高峰出游时间有一定程度的集中分布,从而带来了旅游淡旺季的时间规律性。旅游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旅游旺季,旅游淡季发生旅游安全事故的数量较少。


据相关调查发现,高达90%以上的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在旅游旺季,而旅游淡季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不到8%。旅游旺季时,旅游者大量涌向旅游地,给景区接待造成了很大压力,景区应接不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下降,安全隐患上升。相反,旅游淡季时,由于旅游者相对较少,景区的安全防范措施较旺季时容易落实,因此,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4)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具有昼夜规律性。特别是社会治安事件,夜晚是这类旅游安全事故的高发时段,而清晨则是一天中最为“安全”的时段,其他时间段则没有较大差异。


在一些大型的山地或海滨自然景区,景区区域面积大,地形复杂,旅游者对于景区的地形不是很熟悉,但在求新求奇心理的驱动下,旅游者可能夜出并陶醉在异地美景中迟迟不归。然而,夜幕和旅游者对异地的陌生往往为旅游安全事件的发生埋下祸根。

 

第二节

景区安全管理


景区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景区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景区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景区危险源的识别、员工安全意识的培训、相关法律法规的搜集和应用、景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等。


一、景区危险源的识别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物质损失事故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OHSMS1800,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此引用危险源这一概念定义景区危险源。本书所指的景区危险源是指景区内存在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即可能会导致游客在景区内活动时发生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因素。


在景区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危险源的识别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游客在景区开展的活动和经过的场所为线索来进行景区危险源的识别,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应当深入每一个岗位。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应当分类进行管理,有些应通过制定和执行日常的运行程序加以管理,有些需制订专门的管理方案,如大型活动、节假日的游客接待等,并根据危险源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或事件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二、相关法律法规


景区应该根据自身的类型、经营项目特点以及辨识出的危险源定期主动收集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根据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文件。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国景区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一)国家法规条例

有关景区安全管理的法规条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4年5月12日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1983年6月7日)、《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国发(19857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0年2月20日)、《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试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3年4月15日)、《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程序试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3年4月15日)、《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国家旅游局,1994年1月22日)、《全国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机构组织与  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7年3月27日)、《漂流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8年5月1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2003年6 月1日)、《场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劳动部,1995年4月7日)、《游乐园  管理规定》(建设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85号,2001年4月)、《游艺机和 游乐设施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08号,1994 年4月)、《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景区安全管理令第13号,2000年10月)等。


(二)地方法规条例


除了上述国家法规条例规定外,各地政府相应出台了一些相关法规条文。以浙江省为例,近年来就相继出台了《浙江旅游管理条例》(2000年12月28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96年6月29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意见》(浙江省公安厅,2004年6月25日)  《关于切实加强全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意见》(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局, 2004年7月30日)、《关于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4年8月5日)、《浙江省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规定》(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4年8月25日)等法规。各景区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条例,如《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80年4月13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第  十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11月2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修正案)、《路南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1990年11月20日昆明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1992年2月7日云南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管理条例》(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五号,1998年10月1日施行)。


(三)国家和地方标准规定


国家制定的适用于景区安全管理的相关标准有《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CBT1775-2003)、《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GB/16767-199)《安全标志》(CB289488)、《游艺机和游乐设施安全标准》(GB8408-2000)《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规范》(GB12352-1990)、《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  1992)、《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CB10001-1994)等。地方上也根据近年来景区运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如淅江省出台了《漂流旅游安全和服务规范》(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47-2004)、《浙江省危险性大体育经营活动指导标准》(浙江省体育管理委员会试行标准)等标准。表8-2是《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关于“旅游安全”的内容。


三、景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景区的安全管理体系并不独立于景区的其他管理体系,它应当与景区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以及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等相融合。从整体来看,景区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景区安全预警系统、景区安全控制系统和景区安全保障系统三个子系统。


(一)景区安全预警系统


景区安全预警系统由景区信息系统、宣传教育部门、市场营销部门等构成,其主要任务是发布景区安全管理法规、条例,并教育、培养景区从业人员、旅游者、景区居民的安全知识和意识,提高旅游者的安全防范能力。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第一,景区应与公安、工商、气象等部门经常联络沟通,通过景区宣传册、导游、景区广播等途径向游客及时宣传发布有关本景区旅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二,根据景区危险源的分布状况和控制重点,介绍景区的安全保障情况、游览注意  事项以及在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措施,以提高旅游者的安全防范意识;


第三,以通过采用某些技术手段来提高预警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国内曾有专家对滨海城市的旅游安全预警系统进行设计,系统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 Video System,Vs)和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ES)来收集信息、存储、运算和分  三维可视化系统析。但是这一系统的成本较高,只能在局部重点景区实施。对于地区性的自然灾害,如海啸、台风、泥石流等应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并定期演习。  


对在景区开展的大型活动进行风险预测评估。大型活动一般是人员密集的活动,对其进行风险预测评估,主要是评估正常情况下的步行人流组织水平和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安全能力。在评估大型活动的疏散安全能力时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一是仪式活动举办场所自身的特点,主要包括建筑结构、通道和出口设置、建筑的功能、活动场所在建筑中的具体位置、活动场所内部的通道设置等因素;


二是参加大型活动的人员自身的特点,主要包括人员组成、安全素养、对周围环境的熟悉程度等因素;三是可能发生或需要应对的突发事件自身的特点。


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评估者可以利用丰富的经验,在详细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利用先进的疏散模拟模型软件对其行定量分析,对大型活动的疏散安全能力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制订切实可行的紧急预案。


对员工进行广泛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对于游客也应当以不同的方式提醒,如通过员工服务说明、宣传册、各种安全指示牌等,提高游客在景区游玩时的安全意识;对于景区的居民进行深入的普法教育,开展增强社区安全意识的活动,提高其安全意识。


在景区旅游旺季到来之前,做好游客量的预测工作,及时发布消息,将游客量控制在景区所能承受的容量之内,以此减轻景区巨大的环境保护和安全保障压力。


案例


迪士尼拒客:霸道的温柔


开张以来一直波澜不惊的香港迪士尼乐园,在春节期间有了大大的惊喜。由于游客爆  满,迪士尼乐园不得不连续两日对数百名稍后赶来的游客紧闭园门。被锁在门外的游客与  迪士尼员工发生争执。舆论对迪士尼乐园本土化欠缺、应变能力差、在中国摆谱、耍大牌等评价,使迪士尼公司面临着一场不大不小的公关危机。香港迪士尼乐园副总裁安明智在事发后连续三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道歉。迪士尼把一向奉为上帝的顾客拒之门外与其企业文化明显相悖,可见其确实低估了中国市场。


其实,人口大国的特色时时刻刻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一次招聘会动辄就会  巨大潜力。蜂拥云集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足球比赛、文娱活动甚至超市的酬宾活动等,在狭小的空间内拥挤成千上万人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春节期间,人头涌动更被看作节日的特色之一。


我们更熟悉的场景是,在人群的推搡、挤压和挣扎中,有几个看起来很不友好的秩序  维护人员做摆设,相信每参加一次这样的活动都会增加我们对集体活动的恐惧。北京密云灯会踩踏事故和马尼拉的踩踏事故更是给大家提出了警示。  


游客们是用脚给景区投票的,决定因素包括了安全指数、地理位置、价位、服务态度、游乐指数,等等,迪士尼的行为看似是对“游客”的不尊重和急慢,但相信它是希望在保证顾客安全的前提下,给顾客一个宁缺毋滥的迪士尼旅程。从保证游客的安全和完美的娱乐体验来说,迪士尼关门拒客是次中取优的决策,但事后对包销商和顾客的安抚才更能考验公司的危机处理能力。


(二)景区旅游安全控制系统  


景区旅游安全控制系统是由安全管理队伍以及相应的一系列防控、管理活动组成。具体内容如下:  

  

(1)对景区内的各种分包经营活动的监督与管理。景区内有很多服务项目是采用租赁或承包的方式经营,如餐饮、茶室、商场、船只等,有些景区内还有当地居民开设的各种小店铺、摊位以及上山滑竿之类的经营项目,有些大型景区会将某些景区项目运行承包给某个公司,如峨眉山景区就专门成立了峨眉山索道服务有限公司。对于这些分包出去的项目,应当给予额外的关注。


景区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将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和要求传达到位,并加强对这些服务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办法,定期对经营者进行评估,使之按照景区的管理要求运营,确保安全。对于日常管理中发现的违规现象多、游客投诉多、评估分数低的经营者,应采取措施清理整顿。


(2)设置景区治安管理机构。景区内应设置专业保安人员,治安管理机构应与景区所在地的公安局或派出所紧密联系,加强景区的治安管理。防止并控制在景区内部出现瓷窃、酗酒、闹事、聚众斗殴等违法事件,保证游客在景区内的人身财产安全。


(3)对景区内的旅游活动进行管理,制订旅游旺季疏导游客的具体方案。有防范、有计划地组织游客进行安全的旅游活动。必要时,可以采取措施以限制高峰时的游客数量;也可以采用一些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景区的游客安全管理,如西湖景区和迪士尼所做的。


案例


西湖游船添加移动GPS定位


移动GPS定位技术将应用于西湖游船上,届时,西湖游船将像出租车一样实施GPS安全管理和调度。杭州西湖水域GPS管理系统合作协议正式签订。该系统具有精确的定位功能,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船工可以通过GPS系统向监控中心求救,监控中心立即可以获知出事船只的位置。同时,该系统具有定位轨迹实时显示和查询功能,能准确地显示某条船只的行动轨迹,并精确到分钟。


此外,管理部门还为部分手划船和管理人员配备了拥有卫星定位功能的手机。


迪士尼运用技术创造全新体验


迪士尼大胆地将I技术综合运用于企业经营,也就是要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智能传感器、无线技术和移动通信设备等结合起来,包括看上去如同真的米老鼠那样的玩具导游,其目标是建立一个以I技术为核心的更加人性化的环境,成少游客进入游乐场时的拥挤现象,创造全新的游客体验。这一切都借助于“ Pal Mickey”,一个10.5非法计高的玩具娃娃,这个玩具娃娃的鼻子里装有一个功能强大的红外传感器,它实际上是游览线路的导游,为游客提供最短游览线路乘车提示以及各项娱乐活动的信息。


那么它是怎么工作的呢?在它的皮毛里有一个拉链,里面安装了一个中央处理器、一个内部时钟、一个小型扬声器和一个小型红外传感器,当携带玩具娃娃进入游乐场时,传感器就会接收到隐藏在游乐场的灯柱、屋顶和灌木丛中的500个红外信标发出的无线数据,这些数据全部是从迪士尼数据中心发送来的。当玩具娃娃从附近的信标那里接收到新的信息时,它便会发出笑声和振动,表示它要提供新的信息了。


如果挤压它的手或肚子,它就会告诉你即将举行的游行的情况,以及乘坐哪一辆游览车线路较短,或告诉你步行通过的游乐场区域的一些具体情况。这有效地解决了迪士尼某些景点过于拥挤的现象,因为PalMickey会提醒你,让你稍后再去。


此外,景区旅游安全控制系统还包括:对景区内的旅游设施设备进行日常安全预防检查和管理;对景区内游客的住宿安全、饮食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对有动物的景区来说,做好动物的管理工作,避免游客受到动物袭击和伤害。


(三)景区旅游安全保障系统


景区安全保障系统由景区安全管理的政策及相关法规条例、景区安全救援机构与部门、景区安全资料档案与保险等内容构成。  


(1)景区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各景区应根据国家、本地方颁布的相关的法规条例结合本地具体情况来制定各项制度和条例。应由景区安全管理机构统一和本景区内的文化、公安、环保、旅游、工商、交通、林业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一并落实。


(2)景区安全救援。景区应设置能快速反应和进行施救的景区安全援救系统。安全援救系统由景区和社区的医院、消防、公安部门组成。为了能对重大的安全事故如景区火灾、交通事故进行快速、有效救援,要设有专门的救援机构车和救援小组,要配备相关的救援设施设备,制订救援制度和设计、演练救援方案,以提高安全救援的能力和效果。  


(3)景区安全资料和档案。景区安全资料和档案是景区安全管理的依据和借鉴。应对景区安全事故的类型、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形成资料,用于开展景区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要对景区资源安全、环境质量安全等进行资料收集和统计,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设备的维护保养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安全管理来说也非常重要。安全管理机构还要协同质量管理部门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进行监督。


(4)旅游保险。要在景区内推广实施旅游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旅游者人身、财产保险制度,加强旅游保险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和提倡旅游者购买景区旅游保险,提高安全防范和自身安全保险的意识。

 

第三节

景区常见游乐项目安全管理及常事故处理方法


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一些新兴的娱乐项目不断涌现出来,具有刺激性的游艺、游乐旅游活动项目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设有游艺机和游乐设施、开展各项游乐活动的游乐园(场)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大量涌现,各种漂流活动也大受欢迎,但是,各种游艺机和漂流项目的事故频频发生。本节从游客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参考国家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就景区游乐项目的游客安全管理方法进行了整理、归纳和阐述。同时,本节还就景区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一、景区的游客安全管理


(一)游乐园项目的游客安全管理


这里所指的游乐园项目主要是指游艺机类的游乐设施,即采用沿轨道运动、回转运动、吊挂回转、场地上运动、室内定置式运动等方式,承载游客游乐的现代机械设施组合;也包括承载游客在水面上进行游乐活动,由机械动力驱动、人力驱动或由游客自行操纵的设施。水上世界也属于游乐园中的一个专门类别,是专供游客游泳或进行戏水等水上游乐运动的场所。《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年4月2日)中规定,游乐园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在制定制度和程序时,应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人员要求


机械游乐设施操作人员以及快艇、电瓶车的驾驶人员必须经过项目技术培训考核,获得国家授权机构颁发的上岗证,持证上岗。对于快艇驾驶人员景区应对其驾龄作出规定;严禁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等可能突发生理失控的操作人员上岗操作;操作人员应当接受应急事故处理的培训,熟练掌握如火灾、机械险情、游客突发疾病等事故的处理方法各种水上游乐设施的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水上世界安全卫生管理规范》。要配备一定数量经过培训合格,掌握拯溺救生知识与技能的监护救生人员。


2.安全服务要求  


游乐设施投入运行前,操作服务人员应按照“日常点检表”(《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标准》GB16767—1997附录A)对设施进行日常的检查;景区指定的安全检查人员也应在每日运营前进行例行检查,没有安全检查人员签字的设施、设备不能投入营业。若发现问题应通知部门主管,并填写“维修申请单”报工程部维修,并在设施上悬挂“设施检修中”这样的标识,经工程技术人员验收后方能继续营运。

  

在常规检查基础上,应根据游乐设施的特点进行无人情况下的试运行不少于两次,确认一切正常后,才能开机营业。操作服务人员在运行前应检查设施相关配套辅助用具的合格情况,如立体限镜、配套安全装置、救生衣等,发现配套用具不合格或未齐备的情况严禁运行。    


各游艺机应在醒目位置公布游客须知,并通过广播和操作人员口头说明,告知乘坐游艺机的注意事项。谢绝不符合游艺机乘坐条件的游客参与游艺活动。水上世界的活动更要在广播中反复宣传,提醒游客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游客上游乐设施后,操作服务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帮助游客佩戴相应的安全用具,如安全带、护肩、救生衣、搭接杆及其他护具等,并告知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以及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服务人员根据设施运行要求,做好封场工作,确认无人进入危险区域后开始操作。

  

开机前先鸣铃提示,确认无任何险情时方可开机;游艺机在运行中,操作服务人员严禁擅自离岗;密切注意游客动态,及时制止个别游客的不安全行为。


游乐设施动作结束时,操作服务人员应提醒游客安坐不动,待设备完全停稳后方可打开保险带、扣等,指挥游客依次从出口离开。  


其他注意事项有:游乐器械的两次运动之间必须间隔合理的时间、空间和距离;对于可预见的事故易发部位,应设置相应的警告提示标识,并安排人员就近做好紧急情况的处理准备;遇有紧急事故发生,服务人员应立即参与抢救和疏散游客,执行相关紧急预案的程序规定;遇冰冻、雷雨、大风等影响安全的恶劣天气应暂停营运,景区管理方应当对各种天气下设施是否正常营运做出规定。  


每天营运结束时,操作人员应按照“日常点检表”做好使用完成的检查;将设施停靠在规定的位置,做好防护措施;关闭电源;根据设施保养需要完成每天的保养工作;将当天的“检查日报表”整理、汇总、保存。 

 

对于水上世界,还应当随时向游客报告天气变化情况;做到安全使用化学药每天营业前对水面和水池底除尘营之前,要经过试运行;每天定时检查水质,用水的安全、卫生和水质的标准应符定危险的项目设施。


3.设施设备要求  


景区添置游艺机和游乐设施,应当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游艺机必须到通过国家认可的游艺机生产厂家购买,进口的游艺机、游艺设施应按商检的有关规定办理。  


游艺机和游乐设施安装完毕后,经调试、负荷试验,运转正常,由运营单位的去管部门会同当地公安、劳动、技术监督部门对各项准备工作检查验收后方可投入运营。  


根据游乐设施申报制度,不同级别的游艺设施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取得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游乐设施除了进行日、周、月、节假日前和旺季开始前的例行检查外,设施设备必须按规定每年全面检修一次,在检修时对本单位无力检测的关键部件,必须委托有资格的技术检验单位进行检验,严禁设备带故障运转。  


开放夜场的游乐园(场),其主要通道和公共场地应设有充足的灯光照明设备,各游艺机和游乐设施自身亦应有灯光照明。  


水上世界的管理还应关注以下几点:各水上游乐项目均应设立监视台,有专人值勤,监视台的数量和位置应能看清全池的范围;水上世界范围内的地面应确保无积水、无碎玻璃及其他尖锐物品;各游乐场所、公共区域均应设施安全通道,时刻保持通畅;各游乐区域,除封闭式的外,均应按GB8408-2000的规定设置安全栅栏;严格按照消防规定设置防火设备,配备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有报警设施,并按GB13495—1992设置报警器和火警电话标志;在人群比较拥挤隐蔽的场所应当装置监视器;露天水上世界应设置避雷装置;有残障人安全通道和残障人使用的设施;有处理意外事故的急救设施设备。  


4.医疗急救设施的要求  


游乐园(场)内应设置为游客服务的医务室,医务室位置要合理,标志要明显;医务室应备有常用救护器材,能应对突发事故中伤病员的急救工作;医务室应配备具有医士以上资格的医生和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能为游客进行一般性突发病痛的诊治和救护。  


5.档案要求  


景区必须建立完整的单机档案和人员培训档案。把设备购置、施工、安装、调试、试验,定期检查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检修和更换零部件情况,油料情况等,包括图纸和文字以及运营管理、操作、维修人员培训、教育、考核等情况,全部记录存档备查。


(二)野生动物园的游客安全管理


近年来,国内动物园屡次发生动物伤人事件,造成多位游客和工作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多与当事人思想麻痹大意,认为人工饲养动物比较温驯、攻击性弱,因而忽视操作规程或管理疏漏有关。因此,园区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在制定制度和程序时,应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人员要求  


景区各岗位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驾驶员、导游员、动物饲养员、环境清洁员、兽医、动物表演主持人等岗位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岗位技术培训,接受园区动物习性、特点、操作注意事项的特殊培训,并经考核,持证上岗。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作,并接受应急事故处理的培训,熟练掌握如火灾、车辆在猛兽区出现机械故障、游客受动物袭击等事故的处理方法。  


2.安全服务要求  


在动物放养区设置专人维护游览秩序,保障游客安全;游客在动物放养区追逐、打逗动物时,工作人员要及时进行劝阻,并耐心解释违反安全须知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后果;游客在园区内受到伤害时要及时处理,并解答游客提出的各种疑问;游客在园区内出现意外,如突然晕倒、跌伤等,工作人员要及时进行救助;在凶猛动物放养区,游客遇到危险时,工作人员要及时对游客进行保护,并将其护送到安全的场所;动物进入繁殖期时,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动物的看护,严防游客受到伤害。  


设置专人维护游览车安全游览秩序。发现游客在猛兽区开启车门窗、将头臂探出车外等情况时,工作人员要及时进行制止并耐心地解释违反安全须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当游览车在凶猛动物放养区出现故障时,司乘人员应守护好车门窗,确保游客安全。  


游客使用自备车游览时,景区应当向游客发放自备车游览须知;如发现游客在凶猛动物放养区开启车窗、下车等情况时,工作人员要及时进行制止;自备车辆在凶猛动物放养区搁浅或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发现或接到游客的求助信息后要及时进行处理,严禁游客下车自救。  


利用高架桥等游览通道步行参观凶猛动物展区,应当设立防护网等安全防护设施,并设专人看护;发现游客翻越防护设施要及时制止,并耐心解释违反安全须知带来的后果。  


游容在观看动物驯化表演时,要在凶猛动物的驯化、表演场与游客的观赏台之间设置隔离设施;在驯化或表演需要游客参与时,驯化员要根据动物的表现、表演要求选定适宜人员,确保参与人员的安全;驯化或表演的凶猛动物逃逸时,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动物,以保证游客的安全。  


3.安全标识  


在野生动物园入口处设立入园须知,明确规定游客严禁携带宠物入园;在园区的入口处设立园区游览图,明确标记每个动物展区的确切位置及游览方式(车行或步行等),详细说明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在紧急状况时的求助方式;在车行区和步行区入口处的醒目位置设立标志,明确游客的游览方式;在凶猛动物放养区的醒目位置设立警示牌,明确标有“动物凶猛、关闭车窗、严禁下车”等类似的警示标志;部分较温驯的动物在进入繁殖期时对人有明显的攻击行为,应在醒目位置设立“动物进入繁殖期,请勿靠近”等警示标志;在“神经质性”动物(如长颈鹿、羚羊等)放养区须设立“动物易惊”等类似标志,并详细说明游览时的注意事项;在园区的醒目位置设立防火标志;门票或景区游览手册上应标有野生动物园  游览线路及安全须知。


4.设施设备要求  


景区建立景区设施设备一览表,并对景区设施设备采取日常检查和维修工作,特别是对于直接涉及游客安全的某些设施设备要及时进行维修保养。这些设备包括景区游览车、动物的隔离栅栏、动物笼舍的门和其他防护设备。  


此外,野生动物园的游客安全管理还包括医疗急救设施的要求。


相关链接  


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调查结果:不属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2016年7月23日15时许,延庆区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东北虎  伤人事件,造成1死1伤。今日,“7·23”东北虎致游客伤亡事故调查组对事发原因作出如下议定:


造成此次事件的原因:一是赵某未遵守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猛兽区严禁下车的  规定,对园区相吴管理人员和其他游家的警示未子理会,擅自下车,导致其被虎攻击受伤。二是用某见女儿被虎拖走后,救女心切,未遵守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猛兽区严禁下车的规定,施叔措施不当,导致其被虎攻击死亡。  


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有限公司在事发前进行了口头告知,发放了“六严禁”告知  单、与某签订了《自驾车入园游览车损责任协议书》,猛兽区游览沿途设置了明显的警示牌和指示牌,事发后工作开展有序,及时进行了现场处置和救援。结合原因分析,调查组认定“7·23”东北虎致游客伤亡事件不属于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三)漂流项目的安全管理  


漂流旅游是指漂流经营企业组织旅游者在特定水域,利用船只、木筏、竹排、橡皮艇等漂流工具进行的各种旅游活动。根据亲水性,漂流旅游可以粗略分成亲水性弱的漂流旅游和亲水性强的漂流旅游两种,浙江省的天目溪漂流和武夷山漂流都属于亲水性弱的漂流旅游。漂流旅游因其观赏性或刺激性而受到旅游者的欢迎,但作为一种特种旅游活动,漂流旅游尤其是亲水性较强的漂流旅游的危险性也是比较高的。  


为了加强漂流旅游安全管理,保护漂流旅游者,促进漂流旅游有序发展,国家旅游局特于1998年4月7日颁布了《漂流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并于1998年5月1日起实施。根据要求,浙江省也颁布了《漂流旅游安全和服务规范》(DB33475-2004)的暂行办法和规范,对漂流企业的资质审批、漂流企业的安全组织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漂流事故处理程序、漂流工具的管理、操作人员的管理、漂流环境卫生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  


1.漂流水域的要求  


漂流的水域必须符合以下标准:漂流旅游活动应当在当地水运部门考察核定的、符合安全标准的水域内进行;水域的宽度、深度和水文地理情况适宜组织漂流,无可致漂流工具翻覆的旋涡和暗礁;水域两岸地质情况良好,无滑坡、崩岸等危及漂流安全的隐患;漂流经过的地域社会治安和自然安全情况良好,无危害游客安全的野兽出没;漂流水域内不得留有监视盲区,深水区、危险区至少设置一名安全救生人员;对容易发生危险的水域部位,应有明显的提醒游客注意的警示标志。


2.漂流设施和工具的要求  


漂流设施、工具安全可靠,漂流工具需经有关部门检验,持有载明乘客定额、重量、适航内容的合格证书;漂流设施、工具须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严禁使用放隐患的漂流设施、工具;严禁使用超过安全期限的漂流设施和工具;核定载量;配备足够的安全救生装备;有专供漂流工具停靠的码头,码头上亦必须配备足够的安全救生设备和服务设施。  


3漂流工作人员的要求  


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经过专门培训,技术熟练,并持有培训合格证书;漂流救生员须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经过专门培训,掌握救生知识与技能,持证上岗;熟悉漂流操作程序、安全规章制度和知识,并能熟练地使用安全救生设备进行救护活动;向游客宣讲漂流旅游安全知识,介绍漂流工具上的安全设施及使用方法,说明漂流旅游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发生意外事故的救护办法;婉拒患有精神病、心脏病、高血压、痴呆病等病症的患者以及孕妇、老人、小孩和残障人等参加漂流活动(在漂流售票处等地应有醒目告示);由旅游者自行或参与操作河流工具进行漂流的,应由专职工作人员事先将有关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旅游者,并在易发生事故的危险地段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监护。  


二、景区常见安全事故处理  


(一)景区火灾事故处理  


火灾是景区比较常见,也是危害较大的安全事故之一。景区发生火灾事故可以按以下方法处理:


1.组织灭火  


发生火灾的单位或发现火情的人员或单位应立即向报警中心报警,讲清失火的准确部位、火势大小。报警中心接到报警后,应立即报告总经理或总负责人,并根据总经理或总负责人的批示呼叫消防队并拉响警铃。报警中心应指示总机播放录音,告知火势情况,稳定客人情绪,指挥客人撤离现场。总经理或总负责人、安全部经理、工程部、消防队、医务人员等应立即赶赴火灾现场指挥现场救火。迅速查明起火的准确部位和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积极组织抢救伤病员和老、弱、病、幼旅游者。  


2.保护火灾现场  


注意发现和保护起火点。清理残火时,不要轻易拆除和移动物体,尽可能保护燃烧时的状态。火灾扑灭后,应立即划出警戒区域,设置警卫,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在公安部门同意后进行现场勘察和清理火灾现场。勘察人员进入现场时,不要随便走动。进入重点勘察区域的人员应有所限制。  


3.调查火灾原因  


景区火灾发生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类,即思想麻痹、违规操作引发火灾;自然起火,如自燃、雷击等;人为纵火,主要采用调查访问、现场勘察和技术鉴定等方法确认。


(1)调查访问。主要调查对象包括最先发现火灾的人、报警的人、最后离开起火点的人、熟悉起火点周围情况的人、最先到达起火点的人、火灾受害人等。调查的内容包括火灾发生的准确时间、起火的准确部位、火灾前后现场情况等。  


(2)现场勘察。包括对火灾周围环境的勘察,对着火建筑物和火灾区域的初步勘察,对物证、痕迹的详细勘察和对证人的详细询问等。  


(3)技术鉴定。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如化学分析实验、电工原理鉴定、物理鉴定和模拟实验等进行技术鉴定。


(二)食物中毒事故处理


处理方法包括:搜集有关食品、餐具、用具及呕吐物;了解现场情况,访问事主或群众;搜集各种痕迹,如中毒者已被送往医院,要向医务人员了解中毒者的症状和抢救过程;抢救的同时,要取得医生配合,调查发生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处理过程中,应成立临时指挥部,负责整个抢救工作。  


(三)景区重大盗窃事故处理  


景区重大盗窃事故是指发生在景区内的客人或企业的大笔现金、贵重物品被盗事件或景区贵重设施设备被盗事件。景区安全部一旦接到报案,应迅速做出如下反处理与处理:  


1.了解情况,保护现场  


查明发现事故的经过,了解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现场。  


2.向警方报案,划定勘察范围,确定勘察顺序


盗窃现场勘察重点是:其一,现场进出口的勘察。因现场进出口是犯罪分子必经之地。其二,被盗财物场所勘察。被盗财物场所是犯罪分子活动中心部位,往往会留下犯罪痕迹。其三,现场周围的勘察。主要是为了发现犯罪分子去现场的线路和作案前后停留的场所有无痕迹、有无遗留物及交通工具痕迹等。  


3.分析判断案情,确定犯罪嫌疑人  


经过勘察分析,判断案情,如果不是外部来人作案,即可在划定范围内,通过调查访问,发现犯罪嫌疑人。

  

(四)游客死亡事故处理  


景区内游客死亡处理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


1.游客病危时


当发现客人突然患病,应立即报告景区负责人或值班经理,在领导安排下组织抢救。在抢救病危客人过程中,必须要有患者家属、领队或亲朋好友在场。  


2.游客死亡时  


(1)死亡的确定。一经发现游客在景区内死亡,应立即报告当地公安局,并通知死者所属的团、组负责人。如属正常死亡,善后处理工作由接待单位负责。没有接待单位的,由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处理。如属非正常死亡,应保护好现场,由公安机关取证处理。尸体在处理前应妥为保存。  


(2)通知死者单位或家属。凡属正常死亡的,在通报公安部门后,工作单位负责通知家属。如死者无接待单位,由景区或公安部门负责通知。  


(3)出具证明。正常死亡,由县级或县级人民法院出具《死亡证明书》。非正常死亡,由公安机关或司法机关法医出具《死亡鉴定书》。


(4)死者遗物的清点和处理。清点死者遗物应有死者随行人员或家属及景区工作人员在场。如死者有遗嘱,应将遗嘱拍照或复制,原件交死者家属或所属。

  

(5)尸体的处理。遗体处理一般以当地火化为宜。遗体火化前,应由领队、死者单位、家属或代表写出《火化申请书》,交景区保存。如死者家属要求将遗体运送回原籍、尸体要由医院做防腐处理,由殡仪馆成殓,并发给《装殓证明书》。遗体运送回原籍应有相关证明。  


3.其他注意事项


善后处理结束后,应由聘用或接待单位写出《死亡善后处理情况报告》,送交主管领导单位、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内容包括死亡原因、抢救措施、诊断结果、善后处理情况等。  


对在我国国境内死亡的外国人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外国人在华死亡后的处理程序》处理。  

本章小结  


景区是旅游者旅游活动中的核心内容,其类型多样,服务涉及面广,因此景区往往成为旅游安全事故的高发地。景区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景区游客的安全管理。本章主要从游客安全的角度探讨景区的安全管理。


(1)介绍了旅游安全、景区安全管理的概念,说明景区安全可以分为旅游者安全、旅游从业者安全和旅游资源的安全。本章的景区安全着重从游客安全的角度进行分析,对景区安全事故或事件进行了分类。

  

(2)较为全面地对景区安全管理进行了梳理,对景区危险源的定义和识别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就何种完善的景区安全管理体系有助于景区安全管理进行了讨论。 

 

(3)游乐项目安全管理是景区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本章在参考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工作需要,从游客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对游乐园项目的安全管理、野生动物园项目的安全管理和漂流项目的安全管理等分别就人员要求、设施设备要求、档案要求、安全标识、医疗配备等作了阐述。


(4)对景区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如火灾、重大盗窃事故、游客死亡事故等进行了介绍。


复习与思考  


一、名词解释  


景区安全管理  


二、简答题  


1.景区安全管理的范畴。  
2.景区安全管理的基本思路和体系构成。  
3.景区安全事件一般分成哪几类?  
4.简述景区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 

5.景区安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三、选择题  


1.景区安全管理指的是()。  

A游客安全管理B.景区从业人员安全管理C旅游资源安全管理D.以上都是


2.以下哪一项工作是游艺机操作人员每天上岗开机营业前无须做的事情()。  

A.根据日常点检表检查机器  B.机器在无人情况下试运转至少两次  C.给杌器上润滑油  D.请安全检查员检查并签字  


3.法律法规旅游安全管理体系是()  

A.景区安全预警系统中的内容B.景区安全控制系统中的内容  C.景区安全保障系统中的内容D.一个独立的系统

  

四、分析题  


请分析法律法规和标准对于景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五、能力应用题  


1.小王是一名实习生,上岗第一天游乐园的经理就让他顶替操作“太空船”的那位生病员工的岗位,在简单了解操作规程后,小王就上岗了。用经理的话说,这台机器操作起来很简单,一点儿也不复杂。


请你评价这样做是否妥当。  


2.游乐园有一台机器,买回来后就没有全面检修过,游乐园的负责人很感叹 “我们这台机器是全园唯一一台进口机器,没人能检修得了,质量也好得不得了,没出过一次故障。”    


请你对游乐园的做法进行评论。  


六、实训题  


考察当地的一个景区,分析一下该景区的危险源。